同樣的門閥政治,爲何李世民和楊廣,得到截然相反的結果呢?

水晶面包 2024-01-26 22:37:58

有人說,古代皇帝常常因門閥政治而困擾,爲什麽不直接殺了門閥全家呢?其實門閥政治,跟皇權並不是完全是相對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生相克的。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人就是分三六九等的。比如在電視劇《夢華錄》中,出身樂妓的宋引章最大的夢想,就是給自己脫籍從良。

因此那些世家大族,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是非常有威望的。

皇帝上位的之前,需要這些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皇帝成功上位後,也需要這些世家大族幫助治理天下。

在論功行賞、封侯拜相的時候,誰都認爲自己的門閥功勞最大。因此也就産生了皇權與門閥之間的矛盾,以及門閥與門閥之間的矛盾。

那麽作爲皇帝,簡單粗暴的把門閥殺光,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從短期效應來分析,殺光一個門閥,可不是手起刀落那麽簡單。

門閥是一個數目相當龐大的集體,這些人不可能突然有一天聚集在一起,等著皇帝來團滅。當皇帝想要除掉這些門閥的時候,這些人一旦看出苗頭,勢必會反抗。

比如隋炀帝楊廣。

楊廣這個人雖然驕奢淫逸,暴虐無度,但是這個人看問題還是非常具備前瞻性的,他看到了關隴集團強大的弊端。

從南北朝的西魏開始,關隴集團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政治體系。西魏、北周、還有隋朝本身的開國皇帝都屬于這個集團。

楊廣登基之後,一方面大刀闊斧地削弱關隴集團的實力,另一方面開始重用關隴集團以外的人。

這麽明目張膽地想要瓦解關隴集團,那麽關隴集團的人當然不幹了,這些人做事情更是幹脆利落。

他們直接將楊廣踢出關隴集團,不帶他玩了。後來很多關隴集團的人,也開始加入隋末起義軍當中。

後來的楊廣衆叛親離,百姓因爲受不了楊廣的暴政反他;關隴集團的人因爲楊廣傷害到了他們的核心利益,也反他。

最後楊廣在江都行宮中被宇文化及弑殺。

從長期效應來看,殺光一個門閥士族後,國家總得有人來治理,那麽誰來治理這個國家呢?

當皇帝的總是做一些兔死狗烹的事情,還有誰能盡心盡力地幹活呢?當一個朝廷長久以來人人自危,那麽這個朝廷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那麽唐太宗李世民同樣面對關隴集團,又是怎麽做的呢?

總所周知,大唐開國皇帝李淵,同樣也是關隴集團的核心人物。因此可以說從隋朝到唐朝的朝代更替,就是關隴集團內部的人事變更。

唐太宗李世民汲取了隋炀帝楊廣的經驗教訓,並沒有著急對關隴集團動手。而是重用關隴集團的人的同時,開始慢慢重用山東集團的人,也就是瓦崗山的老班底。

當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開始結交山東豪傑。因此李世民登基後非常信任這些人。他認爲這些人有能力對抗關隴集團的人。

這樣一來,唐朝的政治中心就集中在皇家宗室、關隴集團、山東集團這三個大體系中。形成了最穩固的三足鼎立的形態

所以說閥政治本身不是問題,主要看皇帝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端水大師!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