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當博導,入選國家傑青,被譽爲學術女神!她卻直言自己是個很“軸”的“女漢子”!

博士人才網 2024-05-09 14:09:20

29歲就被評爲教授,30歲榮膺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傑青、優青,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霍英東”基金、“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等榮譽。她專注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等前沿領域,她優雅美麗,被譽爲學術界女神,她卻直言自己是個很“軸”的“女漢子”,她就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張蕾。

很“軸”30歲博導的煉成之路

張蕾出生于1980年4月出生,翻開她的學習與職業履曆,看得出她一直很“拼”——本科在電子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學習,後保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博連讀,2008年獲得計算機科學工學博士學位;之後在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09年作爲引進人才,張蕾到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後,29歲評爲教授,30歲評爲博導,40歲入選“國家傑青”。張蕾卻表示,這樣的履曆在人工智能領域並不鮮見,她還不夠“拼”,她只是很“軸”。

張蕾在科研院所的大院中長大,軍人出身的父親對她要求嚴格,早起晨跑、自律學習,樹立目標並不折不扣地去實現,成了張蕾刻在骨子裏的生活習慣。

張蕾的職業生涯可以分爲兩個10年,每個階段都標志著她人生和職業的重要轉變。1998年至2008年,屬于張蕾的電子科技大學時期,她通過刻苦鑽研,爲未來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個10年,則是張蕾的四川大學時期,張蕾于香港中文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後,2009年入職四川大學,被聘任爲教授。2009年到2018年,在四川大學的10年是張蕾從學者轉變爲教育者的過程。她在29歲時被川大計算機學院聘爲教授,並很快成爲了博士生導師。張蕾不僅繼續進行科研工作,而且開始培養下一代計算機科學家。

這兩個10年的不同經曆,帶給了張蕾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和體驗,不僅見證了張蕾從一個學生成長爲一名教授和科研人員的過程,也反映了她如何將純粹的理工科背景與人文氛圍相結合,以促進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和實踐。她的職業道路展示了在不斷學習和適應中實現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的重要性。在張蕾攻讀博士期間進行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研究時,人工智能發展正處于低潮,但她仍舊跟隨導師,努力沉澱和積累,靜待厚積薄發。張蕾的“軸”勁讓她最終等到了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熱潮的到來,中國近十余年不斷將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人工智能領域,張蕾終于可以大顯身手。

夠“勇”科學家媽媽的成長範例

不僅是科學家,也是媽媽。張蕾在學術界和家庭生活的角色兼顧上展現出了非凡力量。在川大任教後,張蕾在科研成績方面不斷爆發。她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霍英東基金”、以及多項省級榮譽。同時,張蕾在國際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如IEEE成都分會副秘書長等,這些職位不僅證明了她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專業能力,也反映了她在全球學術界的影響力。她在四川大學擔任智能交叉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系主任。她的工作不僅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還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和優秀青年基金的支持。

2023年4月,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張蕾獲獎。該獎是國內唯一面向全國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獎項,旨在激發女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自設立以來,已有184名女科技工作者因其在各自領域的傑出成就而獲此殊榮。張蕾的獲獎,不僅是對她個人科研成就的肯定,也鼓勵著更多女性科技工作者追求科研卓越。如上所示,張蕾所斬獲的諸多項目,對于很多科研工作者來說,都極爲難得。除此之外,她還兼任諸多學術職務,體現了在學術領域的重要影響力。同時做好這麽多工作,定然需要付出不一般的努力。張蕾有著堅韌不拔和雷厲風行的性格,她直言自己是個“女漢子”。

即使在碩博畢業季生著病身,也堅持著吃完藥繼續工作。“輕傷不下火線,扛著呗!”她笑道。她的這種精神激勵著周圍的人,也爲她贏得了同事和學生的尊敬。張蕾曾在訪談中稱,工作上的大量付出,讓自己感到了對孩子的虧欠。所以在每次回歸家庭後,她會盡力扮演好一個普通母親的角色,陪伴孩子成長。她的這些付出,讓人深感不易。在家庭中,張蕾同樣展現出了強大的責任感。她勇于犧牲和奉獻,是作爲一個媽媽對孩子成長的深切期望。盡管忙碌,但回到個人生活中,張蕾始終把家庭放在首位,盡力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關愛。她的生活態度和工作方式,提供了一個如何在追求學術卓越和家庭幸福之間找到平衡的生動範例。

智勇雙全科研女神的力量

張蕾,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選擇堪稱勇氣與智慧的結合。人工智能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張蕾選擇博士研究方向時,人工智能正處于低谷,但她毅然決然地加入了導師章毅教授的神經網絡研究團隊。

在科研道路上,張蕾經曆種種困難,但她堅信團隊的力量,團結互助、共同攻克難題。她深知計算機學科的特質,團隊合作、交流討論是科研之路不可或缺的一環。多年來,張蕾和團隊的研究領域是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及其在醫療行業的應用,著重致力于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及其記憶機制的相關理論研究,並將這些理論研究成果應用于醫學數據的智能分析。張蕾的團隊,與華西醫院等機構開展長期密切的合作,建立了多病種、一系列智能醫學輔診平台。相繼研發了多套智能醫學診療系統,並已累計部署了數百家醫療機構。其中,“乳腺癌智能篩查系統”運用進了四川省的民生工程乳腺癌的篩查中。該系統在幾分鍾內就能完成1例乳腺癌篩查,實時獲得人工智能的篩查結果,並自動生成報告。很大程度上爲基層政府部門、地方醫療機構等組織帶來一定便利,也讓這一民生工程覆蓋到了更多的農村婦女。張蕾曾在采訪中講述,系統最初的研發源自醫院醫生的訴求,但在醫院應用後,出現了不符合醫生使用場景等各類問題,于是研發團隊不斷去調校、攻克一道道難題,不僅算法在不斷叠代,系統的載體設備也不斷變換著各種形式,以更好地應用各類場景。“科研成果的轉化及應用推廣,其實是一個多領域交叉融合的過程。”張蕾說,在她看來,這正是女科研工作者的強項。“有很多相關領域的研究表明,女性似乎更擅長與大腦左右半球的信息交換相關的任務。因此,女性可能在處理關聯和交叉信息方面的能力更強。”在信息高度融合和交叉、各領域科研工作者高度協作的今天,這些特質,使得女性更具有某種獨特的優勢。張蕾將和她的團隊繼續努力,致力于讓人工智能更好地守護群衆健康。

如今,面對計算機學科充滿活力的生態環境,張蕾也對學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學生們能夠保持充分的熱情和沖勁,同時克服浮躁,深入挖掘現象背後的問題。她希望學生們堅定地走在自己選擇的學科道路上,不論從事科研還是就業,都要持之以恒、學以致用,爲社會創新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她還期許學生們在當下環境中實現自身的成長與平衡,找到事業上的價值和樂趣。張蕾用她的經曆證明了一位優秀科研者的力量,保持著堅定的信念、不畏困難的勇氣和不懈的努力,發揮智慧和勇氣不斷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帶領團隊一起,爲更多人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蔚青學者、科學網、四川大學、中國婦女報等,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用于學術分享

0 阅读:81

博士人才網

簡介:發布博士求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