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捷報頻傳,卻慘遭盟友背刺,亞美尼亞暫停與俄安全協議

船長觀世界 2024-02-23 18:37:15

據新浪新聞22日報道,俄軍已經徹底地從烏軍手中奪取了戰略重鎮阿卡迪夫卡。俄軍取得此次勝利,不僅嚴重打擊了烏軍的士氣,更是讓美歐國家心驚膽戰。更重要的是,作爲烏克蘭主要支持者的美國,目前正陷于內鬥,無力應對俄烏沖突。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高加索地區卻傳來了噩耗。據今日俄羅斯23日報道,亞美尼亞宣布暫停履行集安組織義務,暫停了與俄羅斯的安全協議。亞美尼亞態度的突然轉變,不僅加劇了緊張局勢,更是讓俄羅斯失去了高加索地區的安全屏障。

當年蘇聯解體,分裂出了十五個國家,由于蘇聯已經不複存在,這些國家之間存在權力真空,由于缺乏主導性的力量維持秩序,很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的沖突,在這種情況下,集體安全組織便出現了。

長久以來,集安組織作爲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組織,一直在發揮作用。前幾年哈薩克斯坦發生了武裝暴亂,哈總統向集安組織求救,經過討論,集安組織決定派出維護部隊維持秩序,成功制止了叛亂。

雖然如此,但仍有很多集安組織國家有別的想法,亞美尼亞便是如此。亞美尼亞地處高加索地區,它的地緣條件十分惡劣,甚至沒比以色列好到哪裏去。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國家一直都對亞美尼亞虎視眈眈。

亞美尼亞自身的力量太小,又不足以自保,因此便將希望寄托在集體安全組織身上。畢竟在集安組織內部還有一條規定,任何成員國遭到攻擊,其他國家都必須給予必要的支持,雖然安全得到了保證,但是亞美尼亞似乎另有打算。

2018年,帕什尼揚通過各種手段成功控制亞美尼亞,隨後便開始親西方策略,他爲了獲得美歐國家的支持,甚至不惜在公共場合貶低俄羅斯和其他的集安組織成員國,帕什尼揚這樣的態度,使得俄羅斯對亞美尼亞持謹慎和不信任的態度。

可是美歐國家同樣謹慎地對待這個前蘇聯加盟國,他們不願因過于親近亞美尼亞而得罪俄羅斯,也不想過多地介入高加索地區的事務。這就導致亞美尼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中,美歐國家不信任它,集安組織謹慎地對待它,在失去了外部保護後,帕什尼揚終于自食其果了。

後來,阿塞拜疆同亞美尼亞的沖突逐漸升級,已經到了不可調節的地步,以至于最後發生了納卡戰爭。在納卡戰爭期間,亞美尼亞的領導人帕什尼揚厚著臉皮又找到了集安組織,希望集安組織可以提供援助。

可是帕什尼揚曾做出過許多反對集安組織,反對俄羅斯的事情。集安組織並未對亞美尼亞提供過多的幫助。帕什尼揚轉而又求助于美歐國家,但美歐國家對于高加索地區的沖突不感興趣,也不願參與一場沒有多少油水的戰爭。

因此,亞美尼亞戰敗了,納卡地區被阿塞拜疆占據了。沖突結束後,帕什尼揚將一部分過錯推卸給集體安全組織,認爲是他們的無動于衷才導致亞美尼亞戰敗,但亞美尼亞的立場本身就有問題。

或許亞美尼亞是想要兩股勢力之間兩頭下注,但亞美尼亞的實力太過于弱小,它沒有兩頭下注的機會,要麽全面地依靠某種勢力,要麽就失敗。很明顯,帕什尼揚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要重新抉擇了。

我們知道,從帕什尼揚上台開始,他的立場就是親西方的,在主觀偏見的影響下,他很難發生任何改變,決策只能是一步步地靠攏西方。更讓帕什尼揚恐懼的是,阿塞拜疆想要的不僅是納卡地區,邊境危機進一步加劇。

如果再次發生亞阿戰爭,那亞美尼亞可能都要不複存在了。帕什尼揚別無選擇,他放棄了集體安全組織,選擇投入美歐國家的懷抱,因此,帕什尼揚宣布,亞美尼亞將暫停集安組織的義務。

或許下一步,帕什尼揚就是要退出集體安全組織了,但畢竟還沒有做到這一步,畢竟事情還有得談。一方面是因爲俄羅斯的實力日益強大,另一方面則是美歐國家的不可預測,在很多方面,美歐國家的承諾都猶如空白支票。

當年澤連斯基急切地想要加入北約,但最後不僅沒有加入北約,反而還被俄羅斯給教訓了一頓。而美歐國家不僅沒有給予烏克蘭當初承諾過的援助,竟還間接地控制烏克蘭的企業,烏克蘭都尚且如此,對于亞美尼亞來說,難道美歐國家真的靠得住嗎?

因此,亞美尼亞這次暫停了對俄的安全協議,主要是有兩點原因,首先第一點,亞美尼亞以實際行動在向西方國家示好,以此來獲得西方國家的支持以對抗阿塞拜疆。其次第二點,亞美尼亞也寄希望于集安組織回心轉意,爲其提供更多的援助。

總的來說,亞美尼亞還是更傾向于西方陣營,在這個時候,也算是給了俄羅斯“背後一刀”。說實在的,亞美尼亞那個地理位置,除了俄羅斯以外,沒有國家能夠真正地保護它,它這樣的選擇,或許意味著末日的到來。

畢竟美國正在全世界到處點火,參與俄烏沖突,幹涉巴以沖突,致力于挑起矛盾與對立,以此來大發戰爭財。它希望發生沖突還來不及,怎麽可能維護和平,如果美國真的要維護和平,也不會在安理會上三番五次反對巴以和平提案。

或許阿塞拜疆對亞美尼亞的攻勢,就是美歐國家撺掇的,目的就是要在俄羅斯邊境制造摩擦,如果俄羅斯被削弱,那麽亞美尼亞也很難獨善其身。

0 阅读:148

船長觀世界

簡介:船長觀世界,專注于時事領域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