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休學一年後,終于“重生”:我們走過的彎路,希望你不再重複!

平等心理研究院 2024-03-24 17:03:38

01

孩子不去上學,對任何一位母親來說,都是晴天霹雳!

2022年9月27日,這一聲霹雳就打到了我的頭上。

那天,剛上七年級的兒子突然渾身發抖地說:“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我不敢去學校。”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是看到孩子這樣,聽到他這話,我覺得天都要塌了,慌亂之中的我先幫兒子給老師請了假。

從那以後,兒子就再也沒有去上學了。

我不知道爲什麽,兒子也不想和我交流。

只要和兒子發生沖突,他就會憤怒到極點的說:“好好好,你都對,你說的都對,行了吧。”

在家裏,沒有一個人敢去和兒子聊一聊,只是一味地求我趕快讓孩子去上學。

所有的壓力都壓在我的心上,重得讓我喘不過氣來。

02

看著同齡的孩子每天開開心心地去上學,兒子卻每天都呆在家裏,我心急如焚,更想不通:爲什麽我兒子就不能像別人的孩子一樣好好上個學呢?

我的心情崩潰到了極點。

那時的我終于明白了“痛不欲生”、“痛心疾首”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我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家裏人更是無法接受。

婆婆給我發了一條微信,要陪我去找老師,讓老師勸兒子去上學。

可是,孩子看到老師就渾身發抖,而現在的老師也是才認識這些新入學的新生,他們之間連最基本的信任和安全都還沒有建立起來,這種方法根本不起作用。

婆婆不去和丈夫溝通,更不敢跟兒子有深入的交流,就把所有的要求都加在了我身上,讓我去溝通,去落實。

他們只需要的是“兒子回學校上課”這個結果。

長輩們的要求,我落實不了;兒子的情緒,我安撫不好;兒子不上學的根源,我找不到。

我成了那顆身壓千斤的“棋子”。

在最黑暗的時刻,我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就沒這麽痛苦了。

但是媽媽的本能讓我不能放下孩子,我知道只要我不倒下,孩子就有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愛我的兒子,爲了兒子,我可以用命去交換……

03

“我拼盡全力,可是還是沒有當個好媽媽。”

我一直在不停地自責。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迷失了,但我還在拼命奔跑,我不敢停,也不能停。

焦慮、恐懼已經壓得我快要支撐不下去了。

我想知道何處是歸途……

事實上,在兩年前,兒子小學五年級時,就曾有長達100天拒絕上學。

我帶兒子去看了心理醫生,兒子最後連心理治療都拒絕參與,醫生告訴我要做好兒子永遠無法再回學校的思想准備。

當時,我堅定地告訴兒子:問題沒有解決,是因爲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請相信媽媽,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

我心裏也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只要我不倒下,兒子就會有希望。

這種信念支撐著我活下去,心裏有一個聲音告訴我:這一次,我們一定會找到問題的最終答案。

活下去,就有希望。

04

然而,孩子不想上學,問題究竟在哪裏?

當我經過心理咨詢老師3個月的一對一指導後,我才真正找到了問題的症結。

問題真的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我們父母身上。

父母的恐懼和焦慮是造成親子關系緊張的根源。

兒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感受到他所需要的愛。

作爲父母,我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

一方面,孩子非常希望成爲我們眼中的“好孩子”;

另一方面,我們的要求不斷提高,孩子拼命努力,但總也達不到我們的期望,索性只有“撂挑子”不幹了。

我開始回到自己,“一個淡定、溫暖的母親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我不再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而是開始關注自己的情緒。我的情緒穩定是對兒子最好的愛。”

在此期間,兒子經常鎖上房門,不洗澡,不換衣服,也不看與學校有關的一切。

他渴望關心,又害怕關心,情緒反複無常,對事物總是負面解讀。

現在想想:當時兒子一定是處于痛苦的糾結之中,“去不去上學”這個問題他一定想了無數次,權衡了許多利弊,糾結了很長一段時間,逼不得已才做出了選擇。

爲此,孩子消耗了太多的能量,早已筋疲力盡。

我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是接納他所有的行爲,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好好休息,不再催問他什麽時候上學,也不催他按時起床,讓他自由自在地休息,放松,睡到自然醒來。

我們陪他看電影,玩遊戲,打撲克,彌補這麽多年缺少的陪伴。

從9月到12月,孩子的自我封閉期大約持續了四個月。

05

12月以後,我的情緒逐漸穩定,也真正的覺察到過去對孩子的傷害和控制。

每個孩子心裏都有一個情感容器,裏面有支持孩子健康成長所需的情感能量,就像汽車需要油箱來保證它的正常行駛一樣,我們必須確保提供給孩子足夠的能量,直到他們長大成人。

過去,我和丈夫一直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在此期間,我和丈夫反思了我們以前的行爲,並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我們創造各種機會,讓他與同齡的孩子交流,讓他覺得自己沒有被孤立。

我們盡最大努力滿足他的各種情感需求,尤其是對孩子要求“擁抱”,雖然我們還不能做到主動,但只要兒子需要,我們就不會拒絕。

我們的目的就是支持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讓他找到內在的價值感。

在這段時間裏,兒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內心的矛盾和沖突。慢慢地,他也覺得自己被外界接受了,並開始嘗試告訴我們他的心裏話。

這時,兒子內心的創傷開始進入療愈期。

這一階段一直持續到過年,大約兩個月的時間。

06

經曆了半年的時間,兒子的身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息,開始進行自我重建。

春節過後,他已經可以輕松地談論學習相關的事情了。

和他商量後,我們找到了他很喜歡的教練,開始嘗試每周三次的網球訓練。

與此同時,他也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組裝電腦、科學實驗。

一有空,我們就去散步、爬山。

通過與自然、社會和人的接觸,重新感知世界,同時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事實上,這就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但大多數時候,由于我們過度保護、控制欲和過度幹預,導致他本該要一一經曆成長的過程被剝奪了,所以孩子缺乏對世界認知的積累,就會出現某些能力的缺失和行爲的偏差。

07

心理老師對兒子的相信、理解,給兒子注入了的滿滿的能量,他的能力第一次被如此肯定,大大增加了孩子的勇氣和信心。

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消除了疑惑,笃定了方向。

之後,兒子開始進行文化課的補習,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但因爲兒子放下了恐懼和焦慮,有積極創建的勇氣和能力,所以,每次遇到問題,兒子和我都可以與補習老師進行良好的溝通。

就這樣,兒子一步步重新融入集體,增強心力,恢複自信。

這一階段經曆了大約4個月。

08

2023年9月,經過近一年的休學,兒子終于複學了。

爲了盡可能減輕兒子的壓力,在朋友的幫助下,兒子和今年新升入初中的孩子們一樣“走進學校”,就如同只是放了一個較長的暑假而已。

入學前一天晚上,兒子讓我陪他睡。

兒子的內心仍然很掙紮,明明很害怕,但兒子仍然鼓起勇氣向前走。

此時此刻,我特別欽佩兒子的勇敢。

入學第二天,學校進行了6個小時的摸底考試。回家後,孩子有些疲憊。

這時,我的心裏有點擔心,害怕這麽大強度的學習節奏,孩子不能一下子適應。

然而,兒子比我想象中的更堅強,適應能力也很強,很快就喜歡上了班裏的老師和同學。

這表明:當我們父母放下焦慮和恐懼時,孩子也就有了更多的安全感,他才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勇氣,否則只能是自己在內耗。

09

現在,我每天關注的是他在學校的生活和情緒。吃飯的時候,我也喜歡聽他分享和老師同學之間有趣的事情,也鼓勵他和同學們多交流,和老師多互動。

我關注學習,而不是成績。

我幫兒子一個一個問題去經曆,一場又一場考試去闖過。

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過程中,我們陪伴孩子一起度過,有困難一起分析,共同面對,有成績一起鼓勵,總結經驗。

回顧這一年,我覺得收獲太多太多了:

我和兒子的親子關系從2分提高到現在的9分。

我放下了內心的恐懼和焦慮。開始看到自己的內在需求,42歲開始學習“做自己”,人生又有了一個新的開始。

我開始深刻理解我兒子——他的高敏感性和高智商,這使他在很多情況下都與衆不同。

我也從害怕他的與衆不同,到開始欣賞他的與衆不同。

“沒有一個孩子會願意搞砸自己的人生。”

經過一年的休整,兒子更明白了自己的方向。

在學習上,他更了解自己需要達到什麽目標,而我需要做的就是相信、鼓勵和支持。他可以合理安排手機和電腦的使用時間。我根本不用擔心作業完成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我也成長了很多:

這一年,在兒子的監督和幫助下,我找回了自己;

這一年,我摸索著,學會了以他喜歡的方式愛他。

休學這一年,是我和兒子送給對方最珍貴的生命禮物。

我們將終生受益,感謝這一年...

7 阅读:1100

平等心理研究院

簡介:專注解決青少年成長問題和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