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朝就還能有希望麽?

悠然修 2024-03-15 15:07:42

據說天啓在臨終前拉著朱由檢的手囑咐,“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其後的曆史大家都知道,朱由檢沒聽哥哥的話,並且十七年後大明亡。那麽是不是如現今一些人認爲的那樣,如果崇祯不殺魏忠賢,明朝就還有希望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明朝的諸位皇帝們已經在曆史中給予了答複。

雖然明朝是個權閹輩出的朝代,但是明朝的宦官卻遠不如唐朝的前輩們。別說什麽廢立皇帝,連敢質疑皇帝命令的都沒有。明朝的權閹除了王振是死在土木堡的亂軍之中,其他的都被皇帝輕松抹滅。

實際坐上明軍大都督位置的汪直,明憲宗看戲的功夫就讓他消弭于曆史中。明武宗只用個紙條,就把“立皇帝”劉瑾送上法場淩遲處死。掌管皇帝玉玺近十年的馮保,明神宗一句話不就去南京養老了麽?

終明一季,宦官的定位一直非常明確“皇帝家奴”。因此即便崇祯不殺魏忠賢,也不是他能不能救明朝或者能爲明朝做什麽,而是崇祯想讓他幹什麽。

曆史告訴我們,崇祯並不喜隱于幕後、假手他人,更愛乾坤獨斷、直接處置朝政。所以魏忠賢即便不死,也不會再有朝堂弄權的機會。不是在後宮跑腿,就是被安排進神宮監(負責看護皇陵)養老。

崇祯用曆史證明了,大明會在他手中走向終焉。所以明朝亡或不亡,和魏忠賢死不死無關,也不是他有資格主導的事情。

回到最初的問題,與其討論魏忠賢和明朝存亡的關系,不如問如果天啓不早亡,明朝是不是還有希望。

現在對明熹宗朱由校的評價,兩極分化非常嚴重。一種是長期以來的常規評價,他不僅癡迷奶媽客氏和木工,還是個認不出幾個字的半文盲,是個沒有理政能力還被魏忠賢玩弄于股掌中的皇帝。

認爲天啓是半文盲,主要是對明朝“出閣講學”制度的錯誤理解。明神宗和朝臣在冊立皇太子問題上的拉鋸,確實耽誤了他兒子和孫子出閣讀書的事情。但明朝的皇子出閣,與其說是教育方式不如說是一種政治儀式。

在明朝皇子出閣,意味著皇帝將自己的繼承人正式介紹給朝堂,並讓繼承人接受治國方面的教育以及營建儲君勢力。朝臣們反複要求神宗讓朱常洛出閣讀書,其實就是變相要求神宗承認他的皇太子身份。

而實際上在內廷,即便是身份卑微的宦官,也有機會進入內書堂接受當朝翰林、大學士的教育。所以皇子(孫)即便不出閣,又怎麽可能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呢?

至于喜歡木工以及特殊的女色需求,不論真實與否,都和朱由校有沒有理政能力沒有邏輯關系。比如明宣宗熱衷于繪畫、鬥蛐蛐、遊獵,明憲宗寵愛大他十幾歲還類男子的萬貴妃,明世宗醉心于修仙成道 … 這都不妨礙他們緊握皇權以及料理國事。

《明熹宗實錄》裏“上視朝”的記錄有兩百多條,如果平均到年,比他的先輩武宗、世宗、穆宗、神宗要高得多。

上獵于寶善門,魏忠賢馳馬過禦前,上惡而射之,馬中頰,立弊。

秋風拂面獵場開,匹馬橫飛去複來。

玉腕控弦親射殺,山呼未畢廠公回。

《天啓宮詞·其九(陳悰)》

至于說天啓被魏忠賢忽悠瘸了、言聽計從,解釋不清魏忠賢爲啥扳不倒天啓的老師孫承宗。也解釋不清爲何魏忠賢僅因騎馬一時興奮,就險些被天啓直接射殺。

基于這些反對論據,現在對天啓又有了一種全新的評價。認爲他是不亞于明世宗的權謀高手,隱于幕後操控著大明和朝堂。他的壽命如果能更長一些,明朝的國祚也會更久。

例如說天啓通過魏忠賢實現了朝廷的平衡以及提升行政效率,筆者覺得這是“誤解”了天啓。

天啓通過魏忠賢整治朝堂不假,但是和平衡無關,因爲最後只剩閹黨這一黨了。也和什麽提升效率無關,因爲閹黨的入門規則很簡單,只要聽話,有沒有能力和德行都不重要。天啓實際是通過魏忠賢搞一言堂,實現皇帝集權而已。

除此之外,天啓當朝七年的實際作爲,也證明他不是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

首先,崇祯朝的農民大起義,可以說崇祯處置不當導致起義規模越來越大,對明朝的傷害也越來越深。但是醞釀出大起義的責任,扣不到崇祯的頭上,這口鍋只能由他的爺爺神宗和哥哥天啓來背。

如果天啓真的英明神武的話,他的相關責任就更大了。爲何七年都沒看出問題,又爲何七年都沒有解除和消弭隱患?事實上他在七年裏,連主動去緩解西北民困的舉措都沒有。

其次,不少人都褒贊天啓將遼事委托于孫承宗是如何英明。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是誰讓女真橫掃遼東,以至于兵臨山海關?

如果不是天啓將熊廷弼革職以袁應泰代之,明朝會丟掉遼陽、沈陽以及整個河東麽?如果他能有效解決熊廷弼和王化貞的經撫不和,大明會有廣甯慘敗麽?又是誰拍板把軍事才能不行的王之臣推上遼東巡撫和薊遼總督的位置,以至于經營數年的錦州至塔山防線的丟失?

實事求是的說,遼事的責任不能全歸于天啓一人,腐朽的朝堂也是導致失敗的主因之一。但實事求是的說,天啓也不能撇掉他應該承擔的領導責任。

最後來說說天啓(或魏忠賢)最被稱道的能力,財政增收。

明朝的一個主要短板就是朝廷窮,所以某種程度上財政是否能增收決定著皇朝的存續。天啓和崇祯在這方面的表現沒啥本質區別,他們都選擇了最簡單的方法“加稅”,都遺忘了曆史 – 皇朝只要大規模加稅就必定滅亡。

一些朋友認爲天啓是搜刮南直隸地區的官紳,比崇祯搜刮西北貧民有效率以及安全多了。這不僅忽略了稅賦轉移,也把官紳們想的太美好了。

對掌握著生産資料的地主、官商們加稅,他們難道不會對麾下的佃農、工匠,加租和降薪麽?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稅賦的壓力最終還是會落在無産階級身上。西北的貧民會因稅賦壓力而反,南方的貧民就不會造反麽?

另外,對皇朝來說官紳的威脅實際更甚于貧民。

千年裏農民起義無數,但最終能成功的嚴格來說就沒有。其原因就是農民軍缺乏必要的組織、社會管理能力,難以有效利用麾下的地盤和人力,而且規模龐大後更容易因內部的混亂而崩潰。

朱元璋爲啥要“緩稱王”,爲何要痛罵紅巾軍並裝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就是爲了獲取士紳階層的支持和加入。女真爲何能迅速吞食中原,不就是士紳階層的規模化倒戈麽?

因此即便天啓通過措施、政令能做到只刮官紳,這幫官紳造起反來,明朝完蛋的會更快。萬曆朝神宗只不過是涉足商稅和開礦,各種抗稅活動不僅能此起彼伏,還能做到暴亂中只殺稅使、不涉平民,這組織能力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所以天啓如果壽命更長一些,吞噬明朝的大起義仍然會爆發,只不過從西北轉到東南罷了。畢竟他的能力一般,至少是沒有挽救大明這條破船的能力。

0 阅读:198
评论列表
  • 2024-03-16 07:54

    魏忠賢不死 皇帝起碼是能搞到錢的 不至于穿破龍袍

    小白 回覆:
    全是自媒體瞎扯,魏忠賢時期,九邊軍費都一口氣拖欠五六年,天啓年陝北就爆發民變,大規模邊軍就開始加入,全是魏忠賢埋的巨坑
    watch 回覆: 小白
    魏公公的功能是坑國庫,給木匠皇帝的內帑撈錢。[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3-29 14:48

    爲了避免後宮出現第二個權力中心,魏公公勾結客氏害死了天啓所有懷孕的妃嫔,導致天啓絕嗣,只能把皇位傳給兄弟,這就有希望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3-19 00:20

    正所謂一步錯,滿盤輸。就因爲崇祯初年就這麽一年時間,清了閹黨重用東林,就毀了天啓這麽多年辛苦經營的局面。哪怕後來崇祯重建廠衛也回天乏術,能制衡文官黨派的閹黨已凋零,崇祯辛苦提拔重用的能人勢單力薄,具體哪些人不說了,重用後即被打壓排擠陷害,彈劾下獄。他們制造僞證迫害忠良,崇祯即使知道實情,僞證如山,冤案成鐵案,根本壓不住。

    用戶10xxx91 回覆:
    辛苦提拔的人指的是被他擺免的十九任首輔還是抽簽組成的內閣?
  • 2024-04-08 13:55

    萬曆或者朱由校不死還可能有。

  • 2024-03-16 09:48

    對問題的決策,一味的剛直是不對的,有目的的妥協也是智慧,漢武唐皇雄才大略、氣吞山河,也有和親妥協的時候。魏忠賢格局上的確是小人,但是危難之際一定會縫縫補補,好過飽讀詩書的僞君子

  • 2024-03-29 13:37

    一招就能叫明朝輸的一敗塗地。三路大軍。一路直逼北京,二路攻擊河北山東。[摳鼻]

  • 2024-03-16 16:30

    崇祯帝在位的明朝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