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父親去世,許光達不願大辦,沒有回家,整個葬禮只花了150元

興衰五千年 2024-05-08 10:49:13

前言

1950年5月,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突然接到一個通知,要他迅速來北京,接受新的任務。很快,在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後,許光達便火速趕到了北京。

到了北京,許光達才知道讓他來北京的命令,是毛主席親自下達的,這讓他心裏十分感動。6月,許光達被毛主席任命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開始執掌新中國的這一重要兵種。

許光達:按我原來說的辦

在許光達上任伊始,裝甲兵部隊才剛剛起步,整個裝甲部隊的坦克只有12697人,375輛日、美式坦克和272輛裝甲車,其編制僅爲2個戰車師和2個戰車團。

9月1日,許光達以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機關爲基礎,正式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摩托裝甲兵司令部,統一領導全國的裝甲兵部隊建設。

很快,在許光達的領導下,各大軍區先後成立了裝甲兵機關。此外,許光達還在毛主席的批准下,在天津組建了新中國第一所坦克學校,開始爲裝甲部隊正規培訓幹部。

在裝甲部隊快速成長的時候,朝鮮戰爭的形勢也因爲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的幹涉,變得十分嚴峻。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的率領下,進入朝鮮,開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作戰。

爲了能夠盡快支持抗美援朝作戰,許光達要求裝甲部隊加緊訓練,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一年的訓練任務,讓裝甲部隊的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一定的戰鬥力。

這年底,國家又從蘇聯陸續購進了大量蘇式裝備,並抽調了大批步兵幹部,擴充到裝甲部隊中,充實了裝甲部隊的戰鬥力。

1951年1月,按照中央軍委的安排,許光達派出第一支志願軍裝甲部隊進入朝鮮參戰。

不久後,爲了實地考察裝甲部隊的作戰情況,許光達親自進入朝鮮,對這支部隊的作戰使用和技術保障進行了調查研究,並作了具體指導。在許光達的指導下,志願軍裝甲部隊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在沒有制空權、裝備數量處于絕對劣勢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裝甲部隊采取了靈活機動的戰法,和剛剛參加完二戰、實戰經驗豐富的美、英、法等陸軍過了招。

在246次參戰過程中,志願軍裝甲部隊出動了坦克998次,毀傷了敵人的坦克79輛,摧毀了敵火炮20門、地堡864個,擊落了敵機109架,有力的支援了步兵戰鬥,大量地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受到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表揚。

此外,經過朝鮮戰爭的實戰洗禮和錘煉,裝甲部隊獲得了許多作戰經驗,在技術和戰術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整體規模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1955年,解放軍裝甲部隊已經擁有了3個坦克師、1個機械化師、6個獨立坦克團、46個步兵師屬坦克自行火炮團、8個坦克修理營和6所院校。

9月,解放軍實行軍銜制,許光達被授予大將軍銜。

在剛知道自己被評爲大將軍銜的時候,許光達的心情是高興的。然而,許光達在“高興之余,惶惶難安”,經過反複考慮後,還是決定給毛主席和其他的軍委領導寫信,表達了他的真情實感: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裏,在中國革命的事業中,我究竟爲黨爲人民做了些什麽?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同大將們相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爲了心安,爲了公正,我曾向賀副主席面請降銜。現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勳卓著者以大將。”

很快,許光達的這封信便被呈遞到毛主席的案桌上。

看完許光達的來信後,毛主席激動地說:“這是一面明鏡,共産黨人自身的明鏡。500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500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最終,毛主席沒有批准許光達的讓銜要求,依然授予了他大將軍銜。

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將後,許光達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更重了,對家裏人的要求也更加嚴格了。

1957年,許光達父親去世。想到老人家已經90歲高齡了,許光達的親人便決定按照湖南長沙當地的風俗習慣,爲老人家辦一個隆重的喪事。

很快,許光達便收到了親人發來的電報,要他立即回到家裏,爲父親主持喪禮。此外,親屬還讓許光達在回來的時候,帶一些供親屬做孝服用的白布。

看完電報後,許光達的心裏感到不是滋味。因爲新中國建國還不到十年,國家雖然也積累了一些財富,人民的生活也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還遠遠達不到富裕的水平。況且,國家一直在提倡喪事簡辦,他作爲共和國的大將,也要以身作則,響應國家的號召。

于是,許光達便對妻子鄒靖華說:“爹爹去世,我理應回去,盡盡做兒子的責任。可是,哥哥們要大搞排場,點名讓我去主持喪禮,光是白布就要帶回幾十匹,這怎麽行啊!中央號召移風易俗,只能從簡辦喪事。回去,會驚動許多地方官,一個共産黨的司令員,帶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爲父親送殡,這和國民黨的官僚有何區別?不回去,從維護黨的威信來講是應該的,但親人們會不理解。”

聽了許光達的話,妻子鄒靜華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因爲這個決心確實不好下。

經過仔細權衡後,許光達這才下定了最後的決心,僅僅派了一名熟悉湖南風土人情的政治幹事,帶著200元錢,代他回去料理父親的喪事。

此外,爲了不讓當地政府爲難,許光達還幾次打來電話,要求他們不能鋪張浪費,一定不能超過老百姓辦理喪事的標准。

得知許光達沒有回來,只派回來一個政治幹事,幾個叔伯和兄弟感到非常不滿。當面對那名政治幹事大聲質問道:“許光達爲什麽不回來家裏等他回來主持喪禮?!!他不回來,老爹爹就不出殡了!!!”

那位政治幹部不敢自作主張,便給許光達打了電話。在電話裏,許光達告訴他:“繼續做工作,按我原來說的辦!”

得知許光達執意如此,親屬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好爲許光達的父親簡單地辦了一個喪禮,將老人家安葬了。

許光達父親的喪事辦完後,那位政工幹事立即回到北京,向許光達彙報了喪事的情況。

得知父親的喪事最後只花了150元錢時,許光達點了點頭,在心裏向已故的父親表達了哀悼之情。

後來,許光達的母親去世。想到許光達之前的做法,家鄉的親屬們再也沒人提出額外的要求。對此,許光達感到十分欣慰。

1965年,中國取消軍銜制,改爲國家行政級別。

根據中央的規定,許光達可被評爲行政四級。對此,許光達感到心中不安,再一次主動提出了降低級別的請求。

在許光達的一再請求下,組織上滿足了他的請求,改定爲行政五級。就這樣,許光達成爲了中國十位開國大將中,唯一的一位行政級別低于四級的將軍。

行政級別的降低,意味著家庭收入的減少。對此,許光達的妻子鄒靜華雖然感到有些惋惜,但沒有說過任何怨言,她從心裏佩服丈夫的做法,內心也十分支持。

對于妻子的支持,許光達感到十分欣慰。因爲,許光達知道妻子一定會支持他的。因爲在相濡以沫的37年裏,兩人一路走來,鄒靜華太了解他了,許光達也非常了解妻子。

事實上,鄒靜華也是一個十分開明的人,也曾多次將晉級機會讓給其他的同志,致使她自己比同期參加革命工作的一些同志職級偏低。

鄒靜華:誰讓我是司令員的妻子呢

1913年,鄒靖華出生在湖南長沙,原名鄒經澤,乳名桃妹子,是毛主席的恩師鄒希魯先生的女兒。

1921年秋,13歲的許光達考入長沙師範學校。

在長沙師範讀書期間,許光達的國文老師鄒希魯發現許光達天資聰明、品學兼優,心中十分喜愛,便托人提親,想要將二女兒鄒靖華許配給許光達。

得知許光達的老師願意把女兒嫁給兒子,許光達的父親非常高興,當即答應了這樁婚事。然而,當時的許光達和鄒靜華都尚年幼,便沒有爲他們完婚,而是將他們的婚姻訂了下來。

那時候,許光達思想進步,多次在學校積極參加了愛國學生運動。

1925年5月,許光達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9月,許光達堅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轉入了中國共産黨。

1926年,受中共黨組織的派遣,許光達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科,參加了軍事方面的學習。

1927年7月,許光達加入國民革命軍第4軍,任炮兵營見習排長。8月2日,按照黨組織的命令,許光達趕往江西南昌,參加起義。然而,在許光達到達南昌的時候,起義部隊已經撤離。

經過追趕,許光達終于在江西甯都趕上了起義部隊,並在部隊中擔任了第11軍25師75團3營11連排長、代理連長。後來,許光達在三河壩戰鬥中被炮彈炸傷,與部隊失去了聯系。

1928年1月,許光達轉到安徽壽縣,進入國民黨軍,秘密從事兵運工作。後來,因爲共産黨員的身份暴露,許光達被迫輾轉各地躲避,並于9月返回長沙。

對于許光達幹的事情,老師鄒希魯沒有害怕,還是將女兒嫁給了他。

9月28日,許光達與鄒靜華秘密舉行了婚禮。然而,許光達和鄒靜華結婚還不到10天,便因叛徒出賣,暴露了許光達共産黨員的身份。

10月7日,長沙警備隊奉何鍵命令,開始緝拿許光達。在這種情況下,許光達不得不告別妻子逃離了險境,並改名爲許泛舟,前往河北清河縣在擔任縣長的嶽父鄒希魯那裏暫避。

許光達來到河北後,鄒希魯冒著很大的危險,讓許光達當了警察局長。

任職期間,許光達利用手中的職權,多次釋放了一些政治犯。後來,爲了革命,許光達甚至想要策反警衛隊,將其改編爲遊擊隊。

1929年5月,許光達在安徽蕪湖找到中共黨組織。兩個月後,許光達改名爲許洛華,奉黨組織之命,到中共中央軍委在上海舉辦的軍事訓練班,參加了學習。

9月,在中共中央的安排下,許光達以黨中央代表的身份,來到洪湖蘇區,從事軍事鬥爭。在這裏,他才將自己的名字改爲許光達。此後,許光達這個名字伴隨了他的一生。

1932年,在應城戰鬥中,許光達身負重傷,被送往上海治療。然而,上海的情況也很危險。最終,中共中央決定將許光達送到醫療條件好的蘇聯,進行治療。

康複後,許光達先後被選送到國際列甯學校和莫斯科東方大學高級軍事幹部特訓班學習,還在蘇聯紅軍中參加了實習鍛煉。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11月,在王稼祥等人安排下,許光達離開蘇聯,踏上了回國之路。

1938年1月,許光達輾轉來到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擔任了訓練部長,後又擔任了教育長。這一年,許光達30歲。

在延安,許光達身上的閃光點迅速吸引了大批女青年。其中,一些膽子比較大的姑娘 們,甚至主動向許光達求愛。然而,許光達卻一直不爲所動,婉言謝絕了姑娘 們的好意。

許光達的這一行爲落在姑娘 們的眼中,有一種冷冰冰的感覺。那時候,就有這樣的議論:“教育長這個人太清高,很難接近,不懂感情!”

事實上,人們不知道的是許光達的心中早有所屬。自從回到延安後,許光達就不斷地給妻子寫信。可惜的是,由于當時的環境不穩,他寫的那些信一封都沒有到達妻子鄒靜華的手中。

在抗大工作之後,許光達便十分注意從湖南來抗大的學員。然而,許光達一直沒有發現妻子的名字,甚至一個一個地問過湖南來的那些學員,希望可以得到妻子的消息。

然而,許光達問遍了所有的人,也沒有得到妻子鄒靜華的任何消息。對此,許光達心裏感到非常失落。

8月的一天,鄒靜華突然出現在許光達的面前,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從妻子的口中,許光達才知道她這些年的遭遇。原來,在許光達離開後,鄒靜華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一直過著顛沛流離、艱難的生活。即使如此,鄒靜華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尋找丈夫的念頭。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鄒靜華最終獲得了丈夫就在延安的消息,便立即踏上了千裏尋夫之路,這才有了延安相會的驚喜。

在延安與妻子團聚後,許光達和鄒靜華都十分高興。

想到他們的結婚10周年就要到來,許光達懷著深情,給妻子寫了一首忠貞于他們之間愛情的特別的詩歌《艱苦與辛酸不能摧毀我們鐵一樣的心願——許光達致妻子鄒靖華(1938年10月14日)》:

“我倆的結婚已經有十年,也曾經受盡了艱苦與辛酸,絲毫不能摧毀我們鐵一樣的心願。在生命旅途上還會遇到狂風巨瀾,像從前一樣沖破,我們永遠的驕傲自豪! 在結婚後十周年日寫給我的澤 以留後念 華 38.10.14延安”

這一年,鄒靜華也參了軍。此後,許光達和妻子再也沒有分開,兩人在一起相濡以沫,共同面對人生的風雨。

後來,無論遇到是什麽事情,許光達與鄒靖華總是志向相投,把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

1952年,中央決定軍隊的大批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裝甲兵系統也不例外。

那時候,按照規定,鄒靖華是可以繼續留在軍隊的。然而,許光達卻要妻子帶個頭,離開軍隊。

對此,鄒靜華的心中難過了好一陣子。她對許光達說:“軍隊,是你我成長的搖籃。我們的青春是從軍隊開始的,我們的革命道路是從軍隊起步的,我們的事業是在軍隊裏建設的,怎麽舍得離開呢?”

聽了妻子的話,許光達也十分理解,但還是激動地說:“可是,國家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需要人啊。我想,你應該帶個頭。”

許光達也不想強迫妻子,可是這件事情必須要辦。于是,在說完這句話後,許光達便看著鄒靜華,希望她能夠答應自己的要求。

看著丈夫真切的目光,鄒靜華說:“誰讓我是司令員的妻子呢……好吧,我脫軍裝!”

見妻子如此通情達理,許光達非常感動,激動地拉住鄒靖華的手,說:“謝謝你對我的支持。我知道,你這是爲了我在幹部面前說話更有號召力。”

然而,想到就要脫下心愛的軍裝了,鄒靜華還是含著淚說:“可你知道,人家心裏是多麽難受!”

那一刻,許光達和鄒靜華相顧無言,但兩人對彼此的內心世界又是那麽了解。

1969年6月3日,許光達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看到許光達病逝的報告後,周恩來總理非常難過,很快便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毛主席。後來,得知對如何安置許光達的骨灰還存在爭議時,毛主席明確指示:“許光達同志的骨灰盒,要放在他應該放的地方。”

2004年,許光達的夫人鄒靜華逝世,享年89歲。

在許光達和鄒靜華合葬的墓碑背面,清晰地刻著四個大字:“永恒的愛”。

這四個大字,就是許光達和妻子鄒靜華陪伴了41年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們之間愛情的真實寫照!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