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料】日本記載的澎湖列島

赫歇爾 2024-05-06 10:28:36

參考資料

浄法寺朝美『日本築城史 : 近代の沿岸築城と要塞』原書房、1971年12月1日。NDLJP:12283210。

歴史群像シリーズ『日本の要塞 - 忘れられた帝國の城塞』學習研究社

【澎湖諸島(澎湖列島)】

考古研究證實,距今5000多年前,澎湖列島已經存在以粗繩紋陶器(類似繩紋陶器)爲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16世紀以前】

史料中對澎湖列島最古老的文字描述是在《連雅堂台灣通史》中。相傳秦至西漢時期,越國遺民遷徙至此。

北宋時期,澎湖這個名字開始出現在曆史和方志的記載中。南宋時期,漢人開始越來越多聚居在澎湖列島,詳細的記述開始出現。1225年趙汝臣所著的《諸藩志》中,有“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的描述。

1281年,元朝在澎湖設立巡檢司,澎湖納入中央政府管轄。 但到了明代,因日本海盜影響,老巡檢司年久失修,遭到廢棄。

此後,澎湖列島成爲日本海盜的據點之一,明帝國對此采取了鎮壓的行動。1563年,俞大猷將澎湖海盜驅逐出境,將其收歸朝廷管轄,恢複管理機構。然而,俞大猷離開台灣後,澎湖地區再次成爲海盜的基地。

【16世紀以後】

葡萄牙船隊于16世紀航行至澎湖列島,命名澎湖島爲“Pescadores(漁人島)”。

1603年(萬曆三十一年),明朝將領沈有容率軍前往澎湖列島討伐日本海盜。在此期間,不僅日本海盜逼近澎湖,荷蘭人殖民勢力也到達此地。

1604年7月20日,荷蘭人率領三艘帆船抵達澎湖,當時澎湖沒有駐軍,因此他們在沒有遭遇抵抗的情況下成功登陸,以半軍半商的方式在馬祖島上從事貿易活動。針對這種情況,明朝再次派遣沈有容曆時八個月收複澎湖列島。

1684年,清帝國康熙帝正式將台灣及澎湖列島納入版圖,並效仿元朝設立管理機構,澎湖列島再次受到中國王朝統治。

澎湖列島在清代作爲中國大陸與台灣島之間的交通要沖而繁榮,在文學和軍事領域都有發展。1767年,胡建偉編寫了《澎湖紀略》。1778年設置燈塔,軍事炮台修建于1883年,島上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曆史遺迹,見證著昔日的曆史。

【19世紀:清朝統治的衰落】

由于地處台灣海峽海上交通戰略要地,澎湖列島成爲西方國家針對的目標,于1885年2月13日遭到法軍襲擊,短暫被占領。

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澎湖全境遭到日軍進攻。1895年,日軍登陸良文港,占領拱北炮台,占領馬公城,3月25日,日軍占領澎湖全境。

【20世紀上半葉:日本殖民時代】

1895年,日本與清朝簽訂《馬關條約》,將澎湖列島與台灣島割讓給日本,日本開始軍政管理,任命田中綱常少將爲澎湖列島行政廳廳長,並于6月28日更名爲澎湖列島行政廳。1896年軍政府廢除,改稱澎湖公署,改組爲直接隸屬于台灣總督府的行政機構。

1920年改稱澎湖縣,並入高雄府,但1926年恢複澎湖行政署,直屬台灣總督府,行政機構迅速重組。

日本殖民時期,在經濟方面,1913年澎湖成立電力公司並開始供電,1920年建立郵政系統,鼓勵日本企業投資。1926年,澎湖漁業公會成立,1927年,馬公市巴士系統成立……近代國家制度逐漸建立。

0 阅读: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