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艙駕一體新周期!「德賽西威+英偉達+車企」打造行業樣本

高工智能汽車 2024-05-15 09:58:17

艙駕一體「戰火」已經燃起。

高工智能汽車注意到,産業內EE架構競爭升級重點,正從1.0 艙駕分域階段,向2.0艙駕一體階段轉移,尤其在原來艙/駕芯片、Tier1進入同一賽道的競爭態勢下,競爭烈度、市場普及速度均可能明顯拉升。

德賽西威已瞄准這一窗口期。4月26日上午,德賽西威、NVIDIA、昊鉑在北京車展簽訂多方戰略合作協議,將基于DRIVE Thor,共同研發推動新一代艙駕一體乃至中央計算平台的加速落地,適配L4級別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需求。

「艙駕一體是技術變革趨勢,也是行業必然要面對的巨大挑戰。德賽西威有信心在新一代車載計算平台上取得高效開發落地的成績,也非常期待攜手NVIDIA和昊鉑打造車載計算平台的下一個標杆級産品。」德賽西威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大鵬在簽約儀式上稱。

事實上,作爲國內智能化Tier1的代表企業,德賽西威在艙、駕兩條産品線的量産實力,在國內乃至全球均爲領跑。而這背後,包括技術、産品、量産經驗等能力,也包括戰略預判、組織經營等能力。

數據體現最爲直觀,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2023年中國(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座艙域控中,德賽西威市占率約爲19.90%,排名第一,廣達/和碩市占率17.31%,排名第二;智駕域控方面,德賽西威搭載量約46.23萬套,在第三方供應商中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艙駕融合新的架構體系下,傳統分域架構的供應商迎來新一輪挑戰,該如何破局突圍,拷問著賽道內的每個玩家,位處頭部的德賽西威也正給出自己的解法。

按照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的測算,從2024年開始,跨域集中計算平台將開始進入前裝量産上車周期。預計到2030年,市場占比將突破30%。

01 「出牌」艙駕一體

作爲艙駕分域階段的頭部Tier1,德賽西威的艙駕一體布局,牽引市場神經。

根據此次簽約對外釋放的信息,三方將在軟硬件深度協同合作基礎上,共同打造L4量産車,爲高級自動駕駛功能、置信視圖、數字集群及AI駕駛艙提供動力支持。落地節奏上,昊鉑計劃于2025年量産L4車型,實現行業領先的2000TOPS算力。

底層算力基座爲DRIVE Thor,其集成NVIDIA最新的CPU和GPU創新成果,包括爲Transformer模型和生成式AI應用而打造的NVIDIA Blackwell,可爲L4以上高級別自動駕駛提供“艙駕一體”技術解決方案,並通過系統化整合實現軟硬件全面打通。

事實上,此次簽約背後,是EE架構演進迎來節點。

在德賽西威技術中心用戶體驗模塊總監王韬看來,推動這一輪周期到來的三大核心驅動力,爲「硬件複用率提升+成本降低+用戶體驗提升」。逐一來看:

●效率方面,艙駕融合的最終目的爲實現「算力共享、存儲共享、數據共享」。融合之後,基于SOA的硬件底座,可以實現軟硬解耦,更便于上層應用和生態的開發、部署和切換;

●成本方面,兩個域控融合爲一個,兩個芯片融合爲一個,本身即能大幅節省成本,同時跨域融合後的物理尺寸和重量均會精簡,疊加線束的精簡,將會帶來非常大的優勢;

●用戶體驗方面,跨域融合之後,給用戶帶來的體驗割裂感將減少,同時可以擴展更多的場景,滿足用戶的多模態體驗需求。從用戶角度,從來都將車視爲一個整體,不會刻意區分座艙和智駕。

下遊的車企已在密集布局。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包含昊鉑在內,目前國內多個自主品牌(包括理想、小鵬、路特斯等)已經正在開發全新一代中央計算E/E架構核心技術與車型産品,以進一步提升整車的智能化集成水平。

國際車企在EE架構的布局亦在加速,典型案例包括,大衆在EE架構上牽手小鵬,Stellantis與零跑的合作。「國際車企正在借用中國本土車企+供應鏈能力,來加快自身的EE架構叠代」,有EE架構從業人員在高工智能汽車此前的調研中稱。

02 如何領跑「新周期」?

尤爲值得注意的是,過渡到艙駕一體/中央集成新周期,賽道融合之下競爭烈度陡然拉升,市場普及速度有望進一步加快,同時也潛藏著産生智能汽車時代「超級Tier1」的曆史性機會,德賽西威如何突圍?

具體來看,一方面,德賽西威無疑將受益于艙、駕兩條産品線均爲領跑的獨有競爭優勢。

從産業發展現狀來看,面對艙駕一體新周期,國內大量玩家「偏科」明顯:多數座艙Tier1在智駕領域缺乏足夠競爭力,智駕領域則多爲初創玩家、新進入者,座艙能力缺乏。

另一方面,則體現德賽對于新周期的戰略預判和節奏把控能力。王韬稱,「德賽西威在跨域融合方面,很早就識別到了市場和技術趨勢,提前布局。」

回溯來看,德賽西威于2022年發布ICPAurora智能中央計算平台,是當時全球首款可量産的中央計算平台,支持快速落地。目前,ICPAurora已開發出單芯片、One box、多板卡三種形態産品,其中One box已量産在新勢力車型上。

具體來看,ICPAurora采用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EEA3.0,可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爲SOA服務架構,助力車企實現軟硬件解耦、上層應用複用,提供全新的自動駕駛用戶體驗,同時擁有全新通訊架構、高帶寬、整車OTA管理等特點。

事實上,德賽西威已多次踏准賽道發展的窗口期,實現快速突圍。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監測數據,在智駕域控、座艙域控、APA、AVM等智能汽車的多個賽道演進中,德賽西威某種程度上均實現精准卡位,在出貨量、市占率上表現亮眼。賽道深度變革階段,這一能力極爲重要。

某種程度上,這也意味著「做一款産品、成一款産品」的強大能力。

在王韬看來,抓住賽道窗口期突圍的能力,其實是公司組織優勢和綜合能力優勢的體現。據德賽西威方面介紹,不斷的産品突圍背後,是公司擁有一流的研發、測試、實驗室、制造能力。

具體來看,公司自主掌握座艙設計、智能駕駛全棧設計能力,主導或參與的國內外技術標准發布數84項,擁有全國領先實驗室設備能力與場地規模,測試能力滿足95%以上的汽車電子試驗標准測試要求,擁有26000平方米的自建智能駕駛測試場。

公司配備自動駕駛數據中心,持續進行AI訓練、模型測試、回灌測試、在環測試、功能測評等,構建支撐L2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開發與驗證能力等

同時,生態夥伴優勢方面,公司與國內外英偉達、高通、TI、黑芝麻等主流芯片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可根據客戶不同産品需求進行産品開發。

03 助力中國車企出海

出海,目前是國內智能汽車産業鏈面臨的另一個關鍵詞。

回溯來看,汽車作爲強全球化競爭屬性的産業,此前福特憑借流水線,豐田憑借精益生産,分別實現突圍,並帶領美系、日系等供應鏈走向全球,如今智能電動時代,中國玩家正迎來時代窗口期。

其中,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共出口汽車 491 萬輛,同比增長 57.9%,首次躍居全球第一。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出口持續增長,正從單一産品出海向技術制造及産業鏈出海演變。

「作爲國內汽車産業鏈出海先行者,德賽西威已在新加坡、歐洲、日本等海外區域具備十年運營經驗,具有收購重組海外企業的實操案例,深谙本土化運營之道,可大大降低車企出海時間成本。」德賽西威執行副總裁何志亮稱。

另外,德賽西威可基于健全的數據合規體系和能力,降低車企出海安全風險,借助完整的海外智能制造鏈條可顯著縮短供應鏈,幫助車企實現降本提效。

2024年3月,德賽西威亦在最新年報中強調「國際化戰略提速」。根據對外釋放的消息,德賽西威2023年在歐洲接連突破,籌劃在歐洲建設新工廠,在墨西哥,新工廠已完成建設,滿足北美等市場的産品與服務需求。

整體來看,無論是EE架構演進還是出海,作爲國內智能汽車産業鏈的Tier1代表,德賽西威正在新的競爭周期破局突圍,乘勢而上。

0 阅读:3

高工智能汽車

簡介:專注智能汽車産業鏈的市場研究、媒體會議和投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