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觀】乘聯會建議放開燃油車限購爲哪般?

第三眼界 2024-02-11 20:48:33

乘聯會建議燃油車限購和同車同權,是喜是憂?

最近,乘聯會的建議很讓人意外的。

是什麽建議呢?

主要是這麽兩條:1是建議考慮400萬以下保有量城市逐步放開燃油車限購;2是在新能源車銷量已經達35%的情況下,應該考慮同車同權。

聽著這個消息,相信很多人會感到意外,心裏不免犯嘀咕:“莫非燃油車的春天又回來了?”

先別急,筆者個人認爲,這個建議如果實施,對燃油車未必是好事,對新能源車也未必是壞事。

爲什麽這麽說呢?

首先,從行業發展看,新能源已是大勢所趨,即便不需要大的政策推動,銷量也會持續增長。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銷量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全年滲透率35.7%。而燃油車則下滑明顯,盡管總量上仍然是主力,但跟新能源相比,已經顯現出加速衰落的迹象。放開燃油限購和同車同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燃油車的銷量,但不一定會抑制新能源的發展。

第二,從稅收情況看,燃油車每年要交上萬億的燃油稅收,而目前新能源不僅不用交稅,還拿著國家和地方政府給的大把補貼,這對國家財政的壓力不小。而隨著新能源培育期的結束,當新能源車邁上30%的臨界點之後,國家補貼也是時候退出,將選擇讓位給市場和消費者了。至于補貼完全退出之後,新能源車價格會不會大漲,消費者會不會轉身購買燃油車,我們其實也不必過于擔心。消費者會算總賬,買燃油還是新能源,要根據便捷性、全生命周期的擁車成本等去做綜合考量,不存在一勞永逸的事情。

第三,從城市擁堵看,我們都知道鼓勵大家購買新能源,並不能解決城市擁堵的問題,而更多是從促進新能源車消費的角度思考的。如今,隨著新能源車保留量越來越多,加上不限號不限行的政策暢行無阻,反而有進一步加劇城市擁堵狀況的趨勢。而此次乘聯會的發聲,似乎也是對前段時間,不少消費者呼籲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同車同權的回應。

當然,同車同權是必然的事情,但這個時間點的選擇卻很考驗有關部門的智慧。如今,新能源車邁過35%的門檻,或許便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只是若真的此時實施同車同權,倒黴的無疑是那些剛提車不久或正准備提車的消費者。而放開燃油車限購的前提條件也是400萬以下保有量的城市,而非全部。這其實也爲燃油車的銷量反彈留下了收緊的空間。

第四,從穩定就業看,圍繞燃油車的上下遊産業鏈很長,也很複雜,從原材料到經銷商,再到加油站、後市場。燃油車如果不行了,衆多相關從業者也會遭殃。最近,不少經銷商破産或卷款跑路,也有一些加油站關停,都跟燃油車的衰落有或多或少的關系。從穩就業的角度,扶一把傳統燃油車,同時進一步提升中小城市的消費潛力,實現産業的平穩過渡,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不過話說回來,燃油車都到需要扶持的地步了,更進一步說明燃油車確實不行了,即便是回春,恐怕也是強弩之末了。

當然,放開燃油車限購,短期內一定會引起燃油車的反彈;但長期看,或許也不過回光返照。當新能源跨越認知鴻溝,向著大衆化、普及化加速狂奔的時候,當全球各大車企停止燃油車相關技術研發,且投入逐步減少,轉身向以固態電池、氫燃料爲代表的新能源技術遷移的時候,燃油車的未來已經可以預見。

0 阅读:25

第三眼界

簡介:分享商業洞察,開拓思想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