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瓜的房價爲何暴跌?

資本信條 2024-05-08 21:55:27

五一的時候,有國外朋友來找我玩,我們一起吃了頓燒烤,吃著吃著,朋友就向我吐槽起來。

我這朋友來自于尼加拉瓜的一個省會城市,他很痛苦的和我說,在他們拉瓜,雖然全國樓市都在跌,但他那房價跌幅排到了第一,前幾年上車的他已經虧掉了首付,他實在不明白,明明是個省會城市,爲什麽房價跌那麽厲害呢?

我翻了下《世界經濟圖鑒》,邊吃腰子邊研究,兩杯大烏蘇下肚,就和他分析了起來。

他們的城市我稱爲N市,在那裏有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城市很發達,中心度很高,建設也很完備,人口很多,可以天然吸納周邊An Grey、North Su等城市的人口,在過去的幾年裏,房價漲的特別快,人們的預期特別好。

然而一切看起來很完美,卻隱藏了一個不爲人知的風險,那就是N市作爲該州的中心,不僅承擔著經濟上的作用,更承擔著行政上的作用,導致這裏“鐵飯碗”行業特別多,包括公務人員、國企、銀行、以及大學教授和老師,他們占比之多,在整個尼加拉瓜都是排得上名的。

這些人特點非常明顯:1、不算富豪;2、收入不低;3、收入穩定;4、信用極好;5、厭惡風險;6、缺少投資渠道(或不能開公司)。

正因爲有著這樣的特點,在樓市好的時候,他們是會天然流入樓市的,畢竟一來他們收入很高,公積金也很高,當地的房價對他們壓力不大;二來他們信用極好,銀行非常喜歡他們;三來他們也沒啥別的投資渠道了。

這就帶來了一個結果,那就是該市長達10多年的房産投資熱,有實力的買個5套6套,沒實力的借錢也要買個1套2套。

看似2、3套房不算多,與其他城市炒房團動辄購買一幢樓産生了鮮明的對比,但考慮到N市鐵飯碗很多,這個投資性房産的絕對數量其實是比較可觀的。

這點呢,與尼加拉瓜的其他城市不一樣。

尼加拉瓜位于美洲,在其沿海地區還有一些發達城市的,比如S市,那裏貿易商很多,私企很多,人們收入很高,房價也特別高,一套價格剛需房價格就能賣到上千萬科多巴(尼加拉瓜貨幣),而N市一套房可能就300-500萬科多巴。

故而S市也被當地稱爲炒房大市,在當地媒體上也經常能看到“炒房團”的報道,但如果我們深入研究,會發現S市雖然炒房的帽子很大,但真正炒房的未必很多。

原因在于S市房價太高了,已經不是一個普通打工人炒得起的了,往往需要很多人集資合起來才能炒一套,所以實際上S市裏投資性房産的數量並不多,意味著當樓市下行的時候,二手房抛售量是比較少的。

但N市不太一樣,N市房子不貴,鐵飯碗又多,就導致人人都買得起房,于是人人都買房,最終這個城市的投資性房産別特多,一旦樓市下滑,大家都會紛紛抛售,導致供大于求,即便城市再好,也頂不住這種抛售量,最終房價下跌的很厲害。

事實上,如果你深入市場的話,會發現那些下跌嚴重的板塊裏,常常N多套房都是一個人的,這裏面的瓜比尼加拉瓜還瓜,砸盤能不厲害嗎?

每個人都喜歡買房且買得起房,導致投資性房産太多,房價波動巨大,牛市的時候漲的很快,熊市的時候跌的很快,這才是核心原因。

朋友聽了我的話茅塞頓開,立馬又給我點了好幾串腰子,問我應該怎麽辦?

我又翻了下N市的經濟情況,看了下它所處的環境和地位,我覺得N市基本面沒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投資性房産太多,要等這些房子出清,樓市才可能健康。

那麽多久能出清呢?

我看了下他們跌幅比較嚴重的地方,最誇張的一個小區1000套房,大概有700套都是投資的,目前挂牌也就200套,另外500套還在邊出租邊觀望,而目前一個月也就賣個十幾套,那麽出清的時間還是挺久的。

嗯,想要讓投資客們把房子都拿出來且賣掉,確實要挺久的,但再久也能等到。

然而關鍵問題在于,你並不知道未來會怎麽樣,比如N年之後,當房子出清了,人口會如何變化?收入會如何變化?政策會如何變化?自動駕駛又會對樓市産生多少影響?你損失的利息收入又怎麽算?

這些都不知道,也是各位等待的風險,所以也不是說無腦死扛就是對的。

最後,我指著他們的豪宅大別野,對朋友說:這東西應該還是能保值的,畢竟富人的錢太多了。

0 阅读:59

資本信條

簡介:解讀社會與財經背後的深度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