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絕不是女性的避難所

化橙Cena 2024-04-30 20:11:01

婚姻本質上是經濟捆綁,在大多數語境中,“男主外(提供經濟支撐)、女主內(承擔大部分家務)”依舊存在,很難說有利、不利,可能是取舍與接納度的尺度而已。唯一能明確的是,婚姻絕不是女性的避難所,它就像是工作之外的另一道保險,需要每日定期存入定金,以保障後續風險來臨時擁有可以搭把手的補償機會。

如知乎博主“朱慈”的回應,的確是很多時候女性進入婚姻的處境。而改變方法,或許不在于分析婚姻制度本身,而在于個體對于婚姻的態度,尤其是女性,如何在愛與自由之間保有理性,不至于失去自我。

問答節選

如:

“女性很多時候只是愛與家庭這個主題下堆砌的消耗品,

就像被擠幹淨扔在一旁的染料劑。”

“生命的延續也好,婚姻的締結也罷。

那都應該在愛和我的自由之中,而非之外。”

“我沒有分男女性別的原因是,倘若閱讀到這裏的人是女性,那麽倚靠這些文字,我祝福你擁有相匹配的勇敢,因爲只有勇敢和獨立,才能迎來愛和自由。

而倘若閱讀到這裏的是男性,這些祝福其實同樣沒有偏差。

對于野草而言,從來只需要瘋長。

不需要聽話。”

雖然博主“朱慈”的回答,稍顯鋒利,但我喜歡“不需要聽話”這五個字。

在我們的教育裏,尤其是對女性的教育,“聽話”成爲最好的指揮棒,像極了“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人生依附關系。

聽話與懂事,並未給人帶來勇敢和獨立。恰恰相反,其帶來的巨大反噬,正是“躺平”任嘲之風。這種無法適應環境的脆弱性,正是“聽話”教育指針下的産物。

野草需要瘋長,年輕人也不需要專家的指揮。這是我撰寫“流行文化”文章的核心理念,挖掘當下青年人行動路徑中隱藏的價值理念與真實訴求。

而在婚姻抉擇上,當老一輩人的婚姻觀念不再相符之時,我們需要什麽樣的婚姻觀念來補充?

我們能明確的是,婚姻不是避難所,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對女性而言尤爲如此。畢竟,有太多的思緒在引誘女性進入婚姻,或最大化利用生育價值,或家本位觀念的嬌妻觀念,或男女就業仍存在偏頗的現實因素,或女性自我意識尚未萌發的觀念束縛……

更爲重要的是,當人們進入婚姻,不是明曉權利與義務後的慎重決定,而是像抓救命稻草般的望梅止渴,那不幸只會來得更快。

從這個意義上,當某種選項成爲避難所的那一刻起,避難所已不複存在。

因此,婚姻對于個體而言,甚至置于弱勢地位(需要承擔更多假家庭義務)的女性而言,談不上“有利與否”。畢竟,垃圾只是放錯位置的寶物,好的婚姻也理應給予人以滋養。

事實上,質疑本身,便已經在解決問題的路上。而在催婚浪潮之下,質疑婚姻意義與價值,審視自我的那一刻,我們已經在把天平傾向于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了。而這,便是一個好的開始。

0 阅读:1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