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死後,武則天的“黑色日子來了”?很勵志

長安墨韻 2024-02-27 18:22:07

自從東征高句麗回國後,李世民就感染了風疾,群臣們考慮皇宮地氣太重,不利于休養,便建議住進了終南山的翠微宮。從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四月開始,他把李治調到自己身邊陪侍。當然在李世民身邊陪侍的還有武則天。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永遠閉上了雙眼,在位23年,享年52歲偉大的皇帝李世民走完了他的傳奇一生。

五天後李治在太極殿即位,他就是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即位後,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和放松,他決心做像父親那樣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于是每天都風雨無阻地上朝理政。處理完朝政大事後,他又走街串巷,遍訪民情。唐高宗李治是一個有作爲的皇帝,不像後人評價得那麽昏庸。

李世民遺憾病故,屬于武則天的黑色日子來了,她發現李治變了,變得很理性。李治和她過去的那段戀情和承諾,似乎都沒有發生過。伴隨著李世民的下葬,武則天也迎來了她人生最黑暗、最迷茫的歲月。她一切的一切夢想,隨著進入寺院的那一天起化爲烏有。

武則天走後,李治並沒有忘記對她的承諾,他有難言的苦衷。要把父親的女人留下來,是需要勇氣和霸氣的。他剛剛即位,皇權受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顧命大臣的控制,只好夾著尾巴做皇帝,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看著那清一色的面無表情的尼姑們以及那被高牆圍堵的陰森寺院,武則天的心跌到了谷底。盡管寺院再三要求尼姑“看破紅塵,遠離世俗”,但武則天來自于滾滾紅塵之中,她怎能輕易忘卻紅塵中事呢?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命運如此安排,總有它的道理,在說服自己後,武則天的思想發生了轉變,打算”當一天尼姑念一天經”。

唐代推崇佛學,她自幼受過母親的熏陶,也熱衷佛學。入寺後,她發現這裏的學習氛圍更濃厚,學習方法更專業,兒時的興趣愛好一下子被點燃了。就當是給人生來一次充電吧,反正藝多不壓身,多學一些知識,總比整天在悲歎中老去要好得多。

因爲有深厚的佛學功底,加上天資聰慧,武則天在鑽研佛學上如魚得水。她不僅融會貫通了佛學經典,還對玄奘法師的一系列佛學理論有深入研究,這爲她執政後推行佛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佛學理論水平的不斷提高,武則天的胸懷越來越開闊,思想也越來越開竅。她不再把入寺當尼姑看做是命運的不公,也不再把理想和前程看作一塌糊塗。

她把這段經曆看作是人生的潛伏期。人這輩子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事。潛伏的時候就得屈著,屈著的時候,也不要放棄理想與追求。想到這裏,武則天心裏就騰地燃起了一股希望之火,那就是回到宮廷工作,在那裏實現人生理想,體現人生價值。

經過12年的職場曆練和人生洗禮,武則天深深懂得機會是創造出來的,高牆森森的寺院,不可能給武則天提供實現理想的機會。于是她自己創造機會,一定要讓李治知道,她是多麽地思念和期盼他。才智過人的武則天,很快就做了一首題爲《如意娘》的情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爲憶君。不信此來長下淚,開箱驗看石榴裙。”寫了情詩,還捎上一條石榴裙,順便勾引一下李治,那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妙。

雖然史書沒有明確記載這首詩的來龍去脈,但接下來發生的事,表明李治看到了這首詩,因爲他去見武則天了。不能再讓她受委屈了,一定要接她回宮。誰也不知李治是如何說服朝臣們的,但皇帝總不是白當的,某些時候說話一定管用。史書記載:“忌日,上(李治)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 ” 這個場面是非常感人的。李治的到來,給武則天帶來了無限希望,那個她工作了12年的皇宮,在殷切地向她招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