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滅門真相,是奸情,還是內讧?

長安墨韻 2024-04-12 17:56:46

《趙氏孤兒》堪稱中國傳統戲劇小說悲情敘事的經典,在一次次的傳播和轉述中,故事變成了曆史,而曆史的本來面目反而被遺忘了。曆史上“趙氏孤兒”的真相,跟忠誠和正義完全沒有關系,只有政治陰謀和利益分配。

《趙氏孤兒》的故事來自司馬遷《史記·趙世家》。記載的是春秋時期晉國勢力最大的卿大夫家族——趙氏家族慘遭滅門,只有趙朔之妻、晉景公姐姐趙莊姬的遺腹子趙武,在門客公孫杵臼和友人程嬰的保護下幸免于難,並在15年後誅殺屠岸賈複興趙氏家業。

這起趙氏滅門事件被寫得大起大落,蕩氣回腸。具體情節爲:屠岸賈在晉景公時出任司寇一職,追究晉靈公被趙穿弑殺一案,屠岸賈不請示晉景公便殘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並將趙氏滅門。趙朔之妻趙莊姬是晉景公姐姐,當時懷有趙朔的遺腹子。變亂中,她奔逃到晉景公宮內躲藏。不久,趙莊姬生下一個男嬰。屠岸賈獲悉後,便帶人入宮搜尋無果後空手而歸。

事後,程嬰找公孫杵臼商議對策,由公孫杵臼將別人的嬰兒帶在身邊,裹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裏,讓程嬰去屠岸賈哪裏告密揭發公孫杵臼,于是屠岸賈殺了公孫杵臼和那個孩子。程嬰則從此背負著賣友求榮的罵名,與真正的趙氏遺孤趙武隱匿于深山。15年後,程嬰、趙武一起誅殺屠岸賈並夷滅其族。程嬰爲報趙氏族人和公孫杵臼知道,並信守承諾拔劍自刎而亡。

司馬遷的故事講得相當精彩和完整,後世的戲劇《趙氏孤兒》在情節上僅做了幾點改動:一是將事件時間由晉景公期間改成了更早的晉靈公時期,因爲晉靈公比較昏庸,可以隨便黑;二是將被殺的孩子由第三者的孩子改成程嬰自己的孩子,以增強程嬰自我犧牲的悲劇力量;三是增加了程嬰帶著趙氏孤兒投身屠岸賈門下的情節,讓趙武認屠岸賈爲義父,以此增強複仇的戲劇沖突。

但很可惜,這個代代流傳的精彩故事,從《史記·趙世家》本身開始,就大概率是虛構和美化出來的,跟真正的曆史幾乎沒有關系。

《左傳》以其惜墨如金的風格,被認爲是春秋史料最靠譜的第一手資料。它對“趙氏孤兒”事件的記載,看不到半點兒《史記·趙世家》的影子。相反,在它寥寥的幾句話中,呈現了關于這個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事件起源于晉景公十三年(公元前587年),“晉趙嬰通于趙莊姬”。這是趙氏家族的大醜聞,趙朔之妻趙莊姬,跟趙朔的叔父趙嬰齊通奸。奸情敗露後,趙嬰齊的兩個哥哥趙同(原)、趙括(屏)將趙嬰齊逐出晉國。

晉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晉趙莊姬爲趙嬰之亡故,谮之于晉侯,曰:‘原、屏將爲亂。’栾、郤爲征。六月,晉討趙同、趙括。武從姬氏畜于公宮。以其田與祁奚。韓厥言于晉侯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爲善者其懼矣……’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這段話大意是:趙嬰齊被趕出國境三年後死亡,趙莊姬借情人之死,向自己的弟弟晉景公進讒言,說趙同、趙括將要起兵作亂。晉國其他兩大家族栾氏和郤氏,同時爲趙莊姬作證。于是,當年六月,晉景公出兵滅了趙同、趙括。當時,年幼的趙武跟著母親趙莊姬住在晉景公宮中,並未受任何影響。事後,晉景公想把趙氏家族的田邑封地轉賜給祁奚。這時,韓厥向晉景公進言說,趙氏家族對晉國居功甚偉,如果讓他們沒有繼承人,這會讓功臣們都害怕呀!晉景公于是立趙武爲趙氏宗主,將趙氏的田邑封地返還給他。

在《左傳》這個版本裏,晉景公所誅滅的並非趙氏全族,而僅僅有針對性地選擇了趙氏中的趙同、趙括家族,趙氏中的其他支系未受任何牽連。根本沒有奸臣屠岸賈的身影,“趙氏孤兒”趙武也沒有遭到追殺,相應地,程嬰、公孫杵臼這些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的英雄人物也並未現身。

這個版本,根本不是一個忠奸雙方生死搏鬥的故事,而是晉國內部公室與強卿之間、晉國幾大強卿家族之間,以及趙氏家族內部的一場權力博弈。沒有哪一方特別神聖高尚,也沒有哪一方有資格以道德相標榜。

但爲什麽說《左傳》這個版本比《史記·趙世家》靠譜呢?這是因爲,《左傳》版本在其他先秦史料中,包括《國語》等,被反複記載,而《史記·趙世家》的版本則是“孤證”。甚至連司馬遷本人在《史記·晉世家》中,也采用了《左傳》版本,與《史記·趙世家》的版本同時保留下來。

司馬遷撰寫《史記》時旁“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在《史記·晉世家》中,他延續了《左傳》關于下宮之難的記載,從而保存曆史之“真”。而在《史記·趙世家》中,將下宮之難寫成了一個充滿道德正義性的“趙氏孤兒”故事,從而保存曆史之“善”。這或許是司馬遷經常在《史記》中保留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的根本原因。用當代的眼光來看,《趙氏孤兒》仍然具有無可替代的審美價值,但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屬于文學,不屬于曆史。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