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機器人“進廠”了!一個“擎天柱”工作能頂5個人?

機器人索菲亞 2024-05-11 10:09:06

據悉,特斯拉于5月6日發布了新版擎天柱人形機器人的演示。其靈活精准的操作,展現出高超的智能水平和強大的工作能力,能夠輕松自如地拾取電池,並有序放置至指定位置。這款擁有11個自由度的機械臂,已掌握准確將最大尺寸的4680電池放入空槽的技巧,即使出現失誤,亦可自主修複。

擎天柱團隊強調,期望打造一款真正實用之“人”。此前,馬斯克在財務報告會上透露,預計年底前擎天柱將進入工廠進行實際測試。此外,近期擎天柱正積極投入各項任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然而,擎天柱何時能完全替代人力呢?

行動與人類無異,執行力更是拉滿

在近期發布的一段視頻中,我們可以發現,有幾次擎天柱在使用電池時,未能正確地將電池安裝入槽位,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擎天柱卻能自己做出修正,然後將電池重新放置在准確無誤的位置。這種現象表明,擎天柱的神經網絡正在接受細致入微的訓練,且其相關數據皆是人類通過遠程操控所獲取,並據此進行了一系列任務的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已有多台擎天柱已成功地進入了特斯拉工廠進行“實習”,在電池分揀環節,它們幾乎無需人類的過多幹預。回顧今年2月份,擎天柱在辦公室內悠然自得地漫步的視頻,其巡邏的模樣可謂是栩栩如生。

近期發布的兩則配文,無疑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尤其是擎天柱行走的姿態,幾乎與人無異,這不禁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最近,擎天柱的行動範圍得到了進一步擴大。許多網友紛紛表示,自第二代擎天柱問世以來,僅僅過去五個月,其發展速度之快實在令人瞠目結舌。甚至有些人已經開始翹首以待第三代擎天柱的誕生。

馬斯克曾透露,“預計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推出的全新款式Optimus,將會配備具有22個自由度(目前爲11個)的靈活手臂”。特斯拉的機械工程師米蘭·科瓦奇表示,他們已經訓練並部署了一個神經網絡,使擎天柱得以開始執行諸如上述視頻中所展示的,拾取傳送帶上的電池,並將其精准地插入槽中的實用任務。

這個神經網絡實現了全流程的自動化運行——也就是說,僅需利用機器人2D攝像頭以及機載本體感受傳感器所提供的視頻信息,就可直接生成關節控制序列。該神經網絡在機器人的嵌入式FSD計算機上運行,由板載電池供電。如此設計,使得當特斯拉的工程師在訓練過程中增加更多不同類型的數據時,單個神經網絡即可同時執行多項任務。

這種設計理念使得單一神經網絡能夠隨著訓練過程中,越來越豐富的數據輸入,從而執行更爲多樣化的任務。米蘭·科瓦奇指出,盡管當前系統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反應速度相對較慢,但成功率正逐步提升,錯誤率亦在持續降低。

最爲關鍵的是,團隊還在致力于訓練擎天柱如何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並已經觀察到了其自我修正的行爲。除此之外,特斯拉團隊還在繼續努力,旨在提高擎天柱的移動速度,使其能夠適應更加複雜的地形環境,使其行走姿態愈發接近人類。

另外,他們還在集中精力提升整個機器人集群的操作協調性,訓練神經網絡以應對動態校准及機器人間細微差別的問題。除了特斯拉這類機器人巨頭不斷取得突破外,整個通用型人形機器人領域在今年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人形機器人大爆發即將到來?

近期,特斯拉公司公布了其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並召開了相應的電話會議。在會上,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明確表示,他預測到本年度結束之際,“擎天柱”將能夠在工廠中承擔起各種實際的工作任務,並且已經制定好計劃,打算在2025年年底前正式向全球消費者推出這款産品。

針對定價以及相應的制造成本方面,馬斯克在今年的三月份,曾經公開表示過,擎天柱的售價將會低于25,000美元或者是30,000美元,同時他還預期,該款機器人的生産成本“將不會超過汽車總成本的一半”。

隨著特斯拉擎天柱的批量問世,2025年全球或將迎來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生産元年。按照發展趨勢預測,該産品的商業化進程將分爲“從特斯拉引領某特定領域工廠實際應用開始 – 向制造業全方位深度滲透 – 成熟後進入家庭普及”三大階段,而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的累計需求有望達到約200萬台,市場規模預計可達約5700億元。

索菲亞認爲,雖然機器人的發展會帶來一些挑戰和變革,但同時也將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雖然機器人技術不斷發展,但在某些領域,人類仍然具有獨特的優勢,如創造力、判斷力和情感交流等。因此,未來人機協作將成爲一種趨勢。機器人將承擔一些重複性和危險性較高的工作,而人類則可以專注于更加複雜和創新的工作。這種協作模式將使得工作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1 阅读:803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1:19

    機器人的速度效率肯定不行的,跟機械臂差了個天,就算這機器人頂了天像個人一樣,無非就是像個熟手工的效率,花好幾百萬包人家一子還要負責醫療費一樣

    昵稱 回覆:
    各個房間打掃衛生倒垃圾桶、疊被子、燒飯、公共場所24小時巡邏等等,是機械手完不成的任務
    goodman8 回覆:
    淘汰人工
  • 2024-05-11 12:11

    能源短板突破後,人類社會形態將徹底改變

  • 2024-05-11 13:38

    把監控的畫面,視爲遊戲畫面,跟玩遊戲一樣指揮。

  • 2024-05-11 12:31

    25000-30000一台!!!按米國工資水平,折合不到一年的人工工資……萬惡的資本主義!

機器人索菲亞

簡介:全球首位機器人公民,“一帶一路 ”科技創新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