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那利群島|在西班牙玩火山跳島,這是獨一份的野生+奢華體驗!

我和時光重遊 2024-05-05 13:28:25
寫在前面

開篇前,先感謝 西班牙 旅遊局和 加那利群島 旅遊局的邀請及全程招待,成就了這趟比滿分更有驚喜的旅程。可能很多點進來的你們都想知道,這個火山群島都有啥玩的?非常罕見的火星表面般的火山景觀地貌,比 地中海 更早暖和起來的老錢度假海岸線,徒步愛好者的山峰路線及國家公園,世界頂級的裸眼觀星體驗,大海邊上一望無際的金色沙丘,還有前衛跳躍的建築藝術殿堂……總之,這裏“奢”得能讓每一個度假旅行者盡享悠閑,“野”得讓戶外運動發燒友欣喜若狂,甚至曆史文化藝術愛好者也能在這找到自己的“新大陸”。說實話, 加那利群島 對于 中國 遊客來說還相對小衆,能來這兒的國內旅行者基本上已經刷過不少 歐洲 其他熱門目的地。如果你也正在找人少+風景美的度假勝地,希望這篇攻略能夠爲你提供一些實用的旅行靈感。

位置及交通

先聊聊目的地的基本概況吧。 加那利群島 是 西班牙 的17個自治區之一,也是一個離開了半島、甚至離開了歐亞大陸的屬地。它以8個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島嶼組成群島的形式,位于 非洲 大陸 西北 部邊上。東邊是 撒哈拉沙漠 ,西邊是大西洋,最近的島嶼離 非洲 大陸直線距離僅120公裏。所以和很多海外群島一樣,雖然你來到的是 西班牙 領地,但實際上人已經到了 非洲 。因離赤道更近、屬于亞熱帶氣候,在春天的 倫敦 還下著冷雨、 柏林 還穿著羽絨服的時候, 加那利群島 已經迎來了十分充沛的陽光、更長的 日照 時間,于是這裏就成了很多 歐洲 老錢們後花園般的度假天堂。

到達群島的方式主要是航班。方式1 : 西班牙 大城 市如 馬德裏 、 巴塞羅那 、馬加拉等基本都有直航,可以先在半島玩幾天後再飛往群島;方式2: 大加那利島 、蘭薩羅特島等也有 巴黎 、 倫敦 、 蘇黎世 、 法蘭克福 等 歐洲 各大主要城市的直航,之後可以再通過島際航班或坐船跳島到其他島嶼。但需要注意的是,島際航班都是小機型,行李額通常限重23KG托運+7KG手提,出發前記得理好箱子哦。加那利群島 一共有8個,我們這次的行程主要安排在三個島,分別是 Gran Canaria 大加那利島 、Lanzarote蘭薩羅特島和La Palma拉帕爾瑪島。

大加那利島 Gran Canaria

如果給 大加那利島 設幾個便于初步了解的關鍵詞,我想會是:中心、曆史文化、海灘度假。大加那利島 是群島的政治、經濟甚至曆史文化中心,群島首府(可以理解爲省會)及最大的城市Las Palmas 拉斯帕爾馬斯 也位于 大加那利島 。雖然島的面積並不大,僅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就可以從最北端的城市Las Palmas來到最南端的Maspalomas馬 斯帕 洛馬斯沙丘;但這裏多樣性的氣候足以讓你在這短短一個多小時車程裏感受“五季”(沒錯,是四季+雨季)—— 大加那利島 南部的氣候非常多風幹燥,到處可見針形植被、仙人掌和風力發電的風車,更多的山坡地形是寸草不生的峽谷地貌;而北部相對來說更濕潤,常伴有陣雨,氣溫也比南部更低一些。在 大加那利島 旅行,防曬衣物和雨具都需要備著。What to seeLas Palmas老城

Las Palmas老城非常好逛,可以說是整個群島曆史文化的縮影,也是彙聚了各種國際品牌和本土産品的消費中心。

整個島的曆史始于15世紀 哥倫布 開辟新航路的“地理大發現”後,老城中心還設有 哥倫布 的博物館“Casa de Colón 哥倫布 之家”(上圖),從地下室到二樓三層展廳,一整棟“有錢人家的豪宅”完整記載了 哥倫布 如何受季風和洋流影響發現了 加那利群島 、 “地理大發現”時期的航線及工具變化,以及船隊前往美洲大陸途中經過 加那利群島 補充物資時如何影響當地發展等,連與之相關的主題油畫都設了三個展廳,博物館曆史地理迷們想必能逛得很盡興。博物館裏還有兩只愛鬥嘴的大鹦鹉,平添了不少生機和樂趣。

哥倫布 之家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10:00-18:00,周日及節假日提前至15:00閉館。12.24/12.25/12.31/1.1/1.6這幾天閉館。

在 哥倫布 之家不遠處、正對著老城主廣場的,是建于1490s 的Las Palmas第一座教堂(上圖),現在看到的是19世紀修複重建的版本。

就在我們看啥都很新鮮、充滿好奇地在老城漫步時,遇上了一位熱情主動跟我們打招呼的當地大叔(上圖右),一番交流後發現他居然是個三毛文學迷!他說自己非常喜歡三毛的作品(她有兩部主要作品翻譯成了英語和 西班牙 語),向我們展示T恤背後印的“三毛”字樣,拉開褲腿的腳踝處也是Echo Chen(三毛的外文名)的紋身!在他鄉遇到認可我們文化的“故知”真的是一件蠻驚喜+激動的事情,于是我們決定要去三毛故居看一看,那個當年她和荷西在 大加那利島 一起“流浪”的家(下圖)。

相信很多人了解 加那利群島 ,是從三毛的旅居文學故事開始。去三毛故居的那天正趕上北部下陣雨,沒帶雨具的我們只顧得上匆匆一瞥。如今三毛故居已幾次易主,爲了不打擾人家生活休息,只能在門口拍拍肉粉色的外牆和那棵長得很高的棕榈樹。位置倒是很好找,門上有一塊三毛牌匾;順著街道往下走就是那片黑沙灘。出了家門就能走到海邊,文人的流浪也總歸是浪漫的呀。這個街區很推薦citywalk,周圍都是一些排列整齊的馬卡龍色矮房子(上圖),拍照也很出片。“三毛角落”也 臨海 ,因爲她本人很喜歡小朋友,卻遺憾沒有和荷西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于是後人便在這裏爲她建了一個三毛主題的兒童樂園,周圍是一些她的歌曲填詞和文學摘抄語錄。

Dunas de Maspalomas 馬 斯帕 洛馬斯沙丘大家看過NetFlix的《獵魔人》嗎?原來在我們酒店旁的著名景點Dunas de Maspalomas馬 斯帕 洛馬斯沙丘就是這部影視劇的取景地之一。沙丘位于島的最南端,緊鄰大西洋,越過金色的沙丘便是湛藍無邊的海水,如此宏大又神奇的風景若不是親眼所見,一定很難想象。

整個沙丘面積爲400公頃,出于保護目的,當地現已禁止遊客進入沙丘行走,只能在設好的步道上觀看拍照,否則將被處以1000歐的罰款。因爲若不加以保護,沙丘很可能在150年後就消失了。

Barranco de Fataga 法塔加峽谷大加那利島 讓人驚歎的自然風景可不止這一處。正如我開篇提及的,島嶼的南部多風缺水,所以更多的是沙丘、峽谷地貌,而開車盤山而上,就能到達Barranco de Fataga法塔加峽谷的觀景台,站在高處一覽這個島嶼的南部風光(下圖)。在盤山的路上,不難發現山腳有成片的街區、發達的商業,而到了山腰甚至山頂,則剩下規模越來越小的村莊小房子。山下還種著亞熱帶棕榈樹,到了1000米海拔以上的山腰只剩下耐貧瘠的松樹了。 加那利群島 的松樹因含水量大,也許會被山火燒毀但不會被燒死,過幾年又會複活;因爲此特性它也成爲了群島大量使用的建築木材,很多陽台都是用松樹木材制造。

車開到半路,這裏有一大片Finca Canarias的蘆荟種植場(下圖)。行程安排了專業人員講解蘆荟的種植生産和使用,我才知道原來這些漂亮的黃色蘆荟的花可以吃,而且還很甜;而蘆荟和植物龍舌蘭一樣可以釀酒,能釀出品質非常高的金酒 和龍 舌蘭酒;因爲島上水資源珍貴,所以種植場裏使用精准滴灌。我們嘗了剛切下來的新鮮蘆荟,試抹了天然蘆荟制成的修護膠,想象在最幹燥貧乏的土壤裏、生長出最滋潤最具修複力的植物,我可太愛體驗“當地土特産”啦!

這條上山的路線可以自駕,也可以騎行,甚至我們一路還遇到了不少徒步者。

下面給大家隆重介紹這一天最讓我驚喜的地方——Fataga小鎮(下圖)。

這個小鎮的房屋建築都是統一紅瓦白牆的小房子,頗有安達魯西亞的風格。很多房屋門口都有寫主人名字,住在這裏的人幾乎都認識彼此,有些會站在陽台上跟路過的鄰居打招呼。現在還有很多藝術家在這裏開了工作室,是一個逛起來就非常舒服、既能喝咖啡曬太陽、還能淘到不少好東西的地方。

What to experiencePuerto de Mogán莫甘港其實說到北大西洋裏的群島,我腦子裏的第一反應就是:海一定很美吧?在 大加那利島 的西南部,有一個叫Mogán莫甘的港口小鎮。第一眼看,這裏真像 地中海 呀,怪不得有“小 威尼斯 ”的稱號——藍白色的小房子周圍長滿了紅色的黃色的粉色的花,到處是廣場長椅供遊客休息。在陽光充沛的地方呆著,人的心情就是會跟著一起變得非常明媚。

有時間還能找家餐廳吃吃海鮮喝喝咖啡,學 西班牙 人休閑地度過午後時光。在莫甘港還能乘坐船到島的另一邊,在海邊遊泳,喝喝小酒曬曬 日光 浴。

大加那利島 的風力資源十分豐富,沖浪、滑浪風帆、風筝沖浪、滑翔傘等運動都很適合在這裏開展。

在Anfi港口下了船後(我們坐的是Lineas Salmon,作爲交通工具往返莫甘港只要17歐,也可以報他們的追海豚的觀光遊覽團),午飯我們來到了一家叫Maroa的港口餐廳,和朋友在陽光下就著海景聊天吃飯,吹著海風喝葡萄酒,又找到了回國加倍努力搬磚的動力~

加那利群島 的飲食習慣較多受到了葡系菜的影響,很多餐飲詞彙與 葡萄牙 語更接近或由其演化而來,並融合了 西班牙 和 北非 摩洛哥 的口味。如名菜大章魚、肉+菜混炖,而面包、芝士、火腿、Chorizo風幹香腸常常用做頭盤+下酒菜,海鮮則一般用蒜和橄榄油直接烹煮炒香,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鮮味。

Golf Clinic 高爾夫體驗大加那利島 之所以受到很多歐美老錢的青睐,很大的原因還在于,來這裏度假他們依然可以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健身房、遊泳池、高爾夫,該有的設備場地都很齊全。感謝旅遊局給我們安排了這次Golf Clinic高爾夫體驗,要知道在 大加那利島 養護一大片草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是我第一次上二樓的練習場,和有棚頂的一樓相比有更多的陽光和風,更能自由暢快地感受這項戶外運動的魅力。在體驗課程裏會有教練教導入門的技巧和糾正姿勢,你可以自帶裝備,或者用場內提供的杆,也可以在門口的用品店挑選新貨。進場記得穿著有領上衣+運動長褲+平底運動鞋,牛仔褲人字拖短褲衩等過于休閑的裝束都不被歡迎哦。Where to stay關于住宿,這次4天的 大加那利島 之行,旅遊局爲我們每個人安排了 西班牙 連鎖酒店集團的度假村Lopesan Costa Meloneras Resort & Spa的觀景套房。在酒店就能看日落、觀海景,酒店附近就是馬 斯帕 洛馬斯沙丘和 燈塔 等重要景點,來度假的話真的完全不需要出遠門了呀~

這家2000年開業的酒店,硬件條件也許比不上新開的酒店,但論酒店位置、占地規模、軟件品質、餐廳出品都依然非常抗打。我們去的那段時間入住率很高,沙灘、泳池旁都是盡情享受海水和陽光的人;到了傍晚泳池邊還會有許多圍著live music即興起舞的住客。

觀景套房面積給得很大,一室一廳帶浴缸和跑道陽台。我那幾天都直接穿著浴袍端杯咖啡,在能看見海的陽台開啓一個元氣滿滿的早晨~

酒店裏的早餐和晚餐都設有自助,如果不想動腦可以直接到一樓餐廳。自助早餐品類非常豐盛,而且有很多當地美食小吃,我連吃了4天都還有一些未曾嘗過的美食。晚餐水准也很高,每人能點一杯酒水,軟飲不限量。不過我還想給大家推薦一家能看現場音樂表演的餐廳Café del Mar,距離酒店僅步行10分鍾。來 西班牙 嘛,美食和音 樂都 是很重要的旅行體驗,應該沒有人會拒絕二者同時體驗吧?

何況你還能看到很多 西班牙 人吃著吃著,就忘情地拉起身邊的朋友跳起舞來,你也會被這種熱情歡快的氣氛感染和打動,盡情享受這個被美食和音樂填滿的美妙夜晚~

他家的食物出品不錯,尤其印象深刻的是章魚土豆丸子,脆皮+土豆綿糯香甜+章魚新鮮彈牙。但有些菜品分量比較大,尤其牛排慎點(是好吃的,又軟又有牛肉香),4個人都吃不完這兩人份……剛好那一天碰上一位媒體朋友生日,蛋糕驚喜和仙女棒蠟燭真不愧是回憶制造神器呀~Parador de la Cruz de Tejeda加那利群島 從不缺好酒店,不得不說 西班牙 國營酒店Parador真的是極致選址的一把好手。這家Parador de la Cruz de Tejeda坐落在山上,風景真的沒話說;戶外泳池還可以泡著水、眺望山間的雲海;酒店本身也可以作爲衆多徒步路線的起點,到達景點也很方便。

我們在他家餐廳試了午餐,紅白葡萄酒都是本地品種,這是我第一次喝到黑麗詩丹混釀,杯醒半小時就變得足夠有趣:聞起來很少果香和花香,而是一鼻子的灌木叢、松柏、煙熏的氣息,喝起來酸度骨架支撐性好、集中度也很高。 大加那利島 的馬鈴薯據說是一大特色must try系列——皮薄又脆,內裏的土豆綿糯絲滑(真的,沒想到有一天“絲滑”可以用來形容土豆),甚至吃出了奶油感。就這麽簡單用鹽煮熟晾幹就端上餐桌,一定對口感品質非常自信。甜品和主菜魚也不錯。

島上購物如果在島上你想購物,我會本著能省就省的原則,給大家推薦人們愛稱他爲“ 英國 宮”購物中心的El Corte Inglés。他可以算是 西班牙 最大的百貨公司,品類之全連代購都要豎起大拇指。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遊客來這裏購物前可以先來一樓International Desk這邊,憑護照辦理一張購物卡,然後再開始消費,每一筆就能往卡裏積攢消費金額的10%返現,真的太香了!建議按購物計劃的金額降序購買, 比如 先買5000歐元的大件,返下來的500歐可以再用于其他購物,這樣能達到折扣最 大化 (建議購物前向商鋪確認是否能使用卡裏的返現)。這和退稅是分開的兩個系統,這裏打完九折還是可以退稅的,記得離開 申根 區前要去辦理哦。

蘭薩羅特島 Lanzarote

我給我最愛的蘭薩羅特島的關鍵詞是:火山、藝術、葡萄酒。對她的愛從飛機上就開始了。從天上往下看,幾乎整個島都是黑紅黑紅的,一百多個開了口的環形火山、還沒開口的錐形火山,就這麽散落在島上——我一邊拍一邊尖叫:這也太酷了!!

在蘭島公路上開著車,眼前、身邊也都是黑乎乎的火山和熔漿,整個世界充滿了一種末日後的頹廢風,一切都那麽荒涼,似乎看不到一線生機。因爲蘭薩羅特島雖然是在1900萬年前形成的,但現在島嶼的面貌主要在1730年定下基調,島上100多個火山口持續噴發長達6年之久,淹沒了很多村莊和房屋,整個島上都是黑色的火山灰和熔漿。以前雖然也看過不少火山,但真的沒有來過整個島密布著100多座火山的目的地。整個島僅南北長60公裏(車程70分鍾)、東西寬20公裏(車程20分鍾),這裏的最東端距離 非洲 大陸只有120公裏,坐30分鍾飛機就到了。所以在建築風格和飲食習慣上也會有 北非 的影子, 比如 島上靠近海邊的度假酒店,都建成了幹淨的白色小房子(西語爲Casa Blanca, 卡薩布蘭卡 的音譯)、種上很ins風的耐旱植物。這裏有16萬人口,每年遊客量達300多萬,最適合出遊的季節是9-11月,但就氣溫來說,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全年都很合適來。

雖說島上的基調是黑乎乎的,但當你認真看就會發現,路上有很多這種充滿色彩和設計的大型藝術裝置,重點是還會隨風而動,甚至有一些會發出悅耳的聲音。這裏就不得不提到這個島上最重要的藝術家,也是這座小島的總設計師César Manrique,連蘭島唯一的機場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下圖右下,是在機場拍到的這個島的logo)。下圖這三個大型風吹藝術裝置就是出自César Manrique的手筆,他主張自然與藝術的結合(在60年前就能有如此超前的意識),親切地稱它們爲“Wind’s toy”,只要有風來,它們就會轉動。當我們盯著這些讓人倍感治愈的作品看時,流淌的真的只有風嗎?也是非常浪漫的時間呀。

César Manrique出生在蘭薩羅特島,青年時期在 馬德裏 系統學習藝術,後來周遊世界(甚至去過 日本 和 中國 )獲取藝術靈感。隨著創作不斷積累和結交的名人越來越多,Manrique在國內外聲名遠揚。但他依然決定回到蘭島建設故鄉,和自己的發小、當時也希望幹一番大事的蘭島總督一拍即合。雖然描繪城市藍圖的畫筆已經掌握在了他的手上,全黑的島嶼也相當于一塊空白畫布,但Manrique並沒有把蘭島的過去全盤推倒,而是保留並充分利用島上現有的一切,將自然與藝術結合,以自己的才華和靈感爲她創造如博物館、觀景台、餐廳、景點等豐富的旅遊資源,成就了今天不斷煥發出新生機的她。César Manrique的作品Fundación César Manrique

下面我們先去看看他在蘭島的家Fundación César Manrique吧,現在也開放給遊客參觀~線條抽象簡單、用色大膽跳躍,是César Manrique的家帶給人的第一藝術印象。說實話,這個家的設計放到60年後的今天,依然會是很多室內設計師競相模仿的榜樣。

Manrique真的是一個藝術鬼才,誰會想到在火山熔漿氣泡上建房子呢?崇尚自然的他認爲,火山熔漿氣泡和裏面的樹木都是非常天然的姿態,于是便圍繞著被熔漿澆灌、雖死卻依然挺拔的樹建起了兩層樓的會客廳,用豐富鮮豔的色彩點綴在黑白之間。他的設計就像是無視了時空變遷,現在看來依然非常前衛、有穿透力。

César Manrique的建築設計作品中很喜歡用到泳池元素,而且不是純遊泳的標准競賽泳池,所有邊緣都是圓滑的、非線性的,觀賞性非常強。他選了個大的火山熔漿氣泡,依勢掏平一塊地造泳池,旁邊用色彩豐富的桌椅點綴,原本黑乎乎的熔漿空間,瞬間就變得富有生命力了。他喜歡和他的朋友們相聚在泳池旁,喝喝酒聊聊天,或者進去泡著水漂浮著,想必這也是當時看來“玩得很花”但確實快樂的聚會了。

Mirador del Río在蘭島的這幾天,我們沒少去他的“城市作品集”裏朝聖。Mirador del Río(下圖)于上世紀70年代落成,是位于懸崖上方400米高的一個絕妙觀景台,視野非常開闊,還能遠眺部分蘭島和另一個火山島的全景。

這個風景確實值得專門開車過來+爬幾層樓梯,海水藍得很有層次,不遠處的火山群島就像是雲一樣輕輕地漂浮在上面。旁邊的有著超大圓弧落地窗的餐廳(下圖),也由Manrique親筆設計。透過一整塊落地玻璃看著窗外,這是一片由藝術家爲你選定框好的景色。在窗邊看著這種級別的風景用餐,“Yes I do”的幾率想必也會拉高吧。

別小看下圖這些立在門外的動物,每一個都藏著César Manrique對該景點的滿分巧思和伏筆,在這裏不一一細剖了,大家親自去目的地結合著看才更有趣。

Jameos del Agua接下來還參觀了集地下潟湖、餐廳、泳池、花園、禮堂于一身的水洞藝術中心Jameos del Agua,這也是Manrique在蘭島設計的第一個作品。下圖這個天然成型的洞穴應該是大家看蘭薩羅特島攻略見得最多的場景了,餐廳裏還有很多的海洋元素,貫穿著蘭島曾賴以爲生的捕魚業,有遮陽的風帆設計、桌椅也使用救生衣的同號橙色。能看得出來,這位遊曆世界後歸來的設計師非常尊重和認可自己家鄉的特色,並樂于用有趣的方式將其藏在細節裏,期待遊客自己去挖掘發現。穿越時空,我們依然能通過作品,與這位神級藝術家産生對話。

7米深的洞穴湖裏的水是直接從海裏提取進來的,非常清澈。在陽光的照射下,水就像凝固成了一顆顆方形的藍寶石,美得讓人忘記了呼吸。說到這裏還是小劇透一下吧,剛才進門的那只有鉗有殼的海洋生物,並不是我們以爲的龍蝦,而是這個水洞裏的主人——身長僅一厘米的、曾瀕臨滅絕的白色螃蟹(下圖右)。因爲全身雪白卻又沒有眼睛的它們喜陰,Manrique便將他們引入了這個陰涼的水洞棲息,也算是我們蘭島特有的物種啦。

穿過水洞和餐廳,拾級而上,一個藍得晃眼的泳池和幾棵棕榈樹就突然出現在了眼前!泳池裏的水也是從海裏抽上來的海水,白色的地面,自然地延伸到了同樣沒有棱角的泳池裏,打破了二者的界限,就像泳池本身就是地面的一部分。相信這也是César Manrique對藝術和生活的理解,二者本就相交相融,並沒有明顯的界限。

這個泳池最深處可達5米,以前曾是Manrique和來這裏做客的朋友們經常嬉戲流連的好去處,也有一段時間曾向遊客開放。但隨著參觀人數越來越多,目前是禁止任何人下水的。

對于想要拍出好看照片的女生來說,這裏簡直就是天堂吧!充沛的陽光、造型高大又好看的棕榈樹、如同一整塊藍寶石般的泳池,甚至是圓乎乎的可愛樓梯,隨便一個都能按下100次快門。放在今天,也許會有人說,這不就是一個網紅打卡點嗎?但一細想,回到60年前他打造第一個作品的時候,這就是那個在當時前衛得獨一無二、跨世紀被後人競相模仿的鼻祖之作啊!導覽小姐姐還告訴我們,盡管蘭薩羅特島因爲曆史地理原因並沒有留下太多種類的植物,但César Manrique還是盡力引入了不同的珍貴品種,在火山之上中打造一個充滿生機的百花園。下圖左這種葉片背後布滿種子的植物叫Fern,這是一種生長力旺盛的神奇植物,作爲科研手段被帶來這裏模擬火星的生長環境——而2030年馬斯克的火星計劃,實驗基地之一就在蘭島哦。

Jameos del Agua還有一個與洞穴相關的功能,那就是天然音樂禮堂。比起城市裏金碧輝煌的音樂大廳,它的“賣相”也許稍顯簡陋,但正是在這個再樸素不過的洞穴裏,岩礦石對聲音有著特殊的反射及修飾作用,使得坐在禮堂裏的500多個聽衆,都能感受到同樣絕妙的聲音和音樂。

Timanfaya火山國家公園終于到了在蘭島我最期待的行程,去Parque Nacional Timanfaya蒂曼法亞國家公園,近距離接觸真實爆發過的火山。在 加那利群島 一共有4個 西班牙 國家公園,而Timanfaya就是位于蘭島的唯一一個。

國家公園裏沒有動物,也沒有植物,爲了安全考慮,目前公園的熔岩部分不允許遊客私自下車徒步、停留。于是我們坐上景區大巴,沿著14公裏長的火山之路(Ruta de los Volcanes)慢慢觀光。車裏會根據車行進到的位置,播放節奏或舒緩或強烈的音樂,而在這30分鍾的車程裏,你會被眼前這茫茫的一片火山熔漿所包圍並震撼著——它們以一層層地、不同層次的黑紅色慢慢鋪開,有些熔岩是2000年前的,有的是200年前的,還有造型顔色不一、或大或小的火山口,而你只隔著一層玻璃、在一米開外緩緩經過;一個個開了口的錐形火山,就像是一個個地球的創口,外面的皮已經暗沉發黑,內裏的肉卻仍鮮紅跳動。那種震撼需要把自己放進國家公園裏,才能切身感受到。

在車程開始前一般會有一個體驗互動,以便遊客進一步加深對火山的感官理解:雖然火山已不再噴發,但內裏的溫度依然很高:就在腳下10米深的地方,溫度可達400攝氏度,工作人員將一盆冷水倒下去,不一會兒極高的溫度就會把他們變成蒸汽氣柱,強有力地噴出好幾米高;在地上鏟一勺沙子,往每個人手裏發一些,會發現燙得根本拿不住!將幹枯的枝條放進沒有火的深坑裏,不一會坑裏就燃起熊熊大火,裏面已經達到了燃點!每一個火山,真的都有一顆非常非常炙熱的心!

诶,可千萬別就這麽離開了,來到這裏還有一項必體驗的行程:你敢在火山上“全世界最危險的餐廳”吃一頓午飯嗎?

下圖這個被設計在火山上的360度全景落地窗餐廳El Diablo,也被稱爲“惡魔餐廳”,也是出自César Manrique的手筆。因爲上圖就是他爲這個景點創造的icon——一只調皮搗蛋的小惡魔。有人會問,在這裏吃飯遊覽,不怕火山突然爆發嗎?人類對地殼及火山運動的了解和掌握已經隨著時間和經驗慢慢不斷積累,蘭島科學家也在實時檢測和預報火山運動,爲大家的安全保駕護航,一旦發現苗頭,就會立即提前疏散。

或許你會說,這不就是一家吃燒烤的餐廳嗎?不不不,這可是我們結合了大自然的饋贈、利用250度高溫地熱緩慢烤熟的美食。怪不得這“大自然的燒烤攤”還蠻入味的嘞,吃進嘴裏的雞肉和蝦的肉質都特別柔軟,就是有一點——冷飲要趕緊喝掉,點的冰啤酒很快就開始“冒汗”、甚至喝進嘴裏都有點溫了。

午飯是三道式的套餐,最後一道甜點是驚喜之作!火山造型的巧克力慕斯,外面撒上堅果巧克力,點睛之筆卻是小時候常吃的跳跳糖,一送進嘴裏,感受到的是綿軟的奶油、香甜帶點苦的巧克力、脆脆的堅果,還有在口腔裏活蹦亂跳地模擬火山爆發的跳跳糖!“惡魔餐廳”並沒有因爲已經擁有了噱頭就怠慢團餐的食物出品,給大廚團隊點贊!

午飯是三道式的套餐,最後一道甜點是驚喜之作!火山造型的巧克力慕斯,外面撒上堅果巧克力,點睛之筆卻是小時候常吃的跳跳糖,一送進嘴裏,感受到的是綿軟的奶油、香甜帶點苦的巧克力、脆脆的堅果,還有在口腔裏活蹦亂跳地模擬火山爆發的跳跳糖!“惡魔餐廳”並沒有因爲已經擁有了噱頭就怠慢團餐的食物出品,給大廚團隊點贊!

酒莊品酒對葡萄酒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都在這樣貧瘠缺水的熔岩地裏了,怎麽還生長出葡萄這樣糖分水分都充足的水果、還能用來規模化釀酒呢?诶,剛好釀酒葡萄對土地的要求就是越貧越好,土壤肥沃反而使其無法正常生長。之前我也在不同國家的火山産區做過一些葡萄酒品鑒,聽說蘭薩羅特島的葡萄酒也相當有自己的特點,這趟酒莊之旅從出發前就開始期待了~

今天帶我們開啓品酒之旅的是Finca Testeina酒莊,之前就在餐廳喝過他家的一款旗艦白葡萄酒Yaiza,酸度和果香很有驚喜。産區以這樣一個當地常用的女孩子名命名,相信也是代表著像女孩一樣純淨、活潑和年輕吧。我們直接來到了他們的田裏參觀。因爲蘭島的海風常會帶起砂石,所以爲了保護剛成長起來的葡萄藤,每一株都得靠葡萄農人手挖深半米再栽下(另一方面是讓根系更深地穿過熔岩紮進地裏)、被一個個手工砌起來的熔岩石牆呈弧形禦風而環,形成了蘭島獨有的“月球坑”葡萄田的景色。爲了更好地表達火山島嶼的風土,蘭島近幾年換掉了被大面積種植在整個 加那利群島 的黑麗詩丹,種上了當地品種火山瑪爾維薩,間隔大密度小,導致同等的面積能出的産量非常少。

這裏的每一滴葡萄酒都尤其珍貴——因爲保護葡萄藤的熔岩牆是純手工搭砌、沒有使用任何粘合劑的,如果有岩石被風吹進坑裏或吹倒,農民也得一個個地進去撿起來,光這項工作就很費腰了;株距如此疏遠對于藤的日常維護來說也是一個難題,農民們每天需要檢測藤們的生長及蟲害情況、修剪植株枝葉,到成熟時的采摘,而這每一次、每一株的操作都要“入坑”,再爬出來。看完這一切,我從心底裏尊敬每一位呆在田裏的勞動者,是他們日複一日的汗水和勞動,才能把當地葡萄酒帶給更多的人。

我在前台摟了一眼價格,酒莊的旗艦款只要17-25歐元不等。如此厚重的人工成本,酒的價格卻如此美妙!今天的品酒環節有點特別,並不是在你的面前擺一排的杯子,而是玩起了“盲品”——需要戴上眼罩和耳機,跟隨著音樂,自然地全神貫注地去感受口腔的體驗。

眼睛一閉,口腔的感受力好像瞬間增加了60%。耳機裏傳出來的音樂,時而激昂時而優雅,還加入了雨聲、風聲、葡萄農勞作時的談話笑聲。聞著杯子裏的葡萄酒,我就像真的在田裏和他們一起經曆著一個個與大自然搏鬥的日夜,最終獲得豐收的喜悅。品的這款是一瓶起泡酒,聞起來一鼻子優雅的白色黃色花香,還有一絲絲鹹鹹的海風氣息在漂浮;入口柔順細膩,偶爾夾雜著像舔生蚝殼的礦物質感,還有濃濃的堅果和發酵面包的氣息,酸度也非常平衡~

蘭島住宿Alondra Villas & Suites下面這張圖,是蘭島最靠近 北非 的實錘了。這次住的這家Alondra Villas & Suites像度假村一樣,客房之間保持著私密性。我們三個女生住進了三房一廳帶泳池的套房,每天能看日落就是很治愈的事情。

從機場出來,目之所及都是黑乎乎的荒涼的火山岩;直到到達酒店後被綠植環繞,就像闖進了一片熱帶森林,恍惚得像是一場夢。

酒店硬件非常到位,每一處布置都很好拍,在綠植環繞的泳池邊用早餐,爬上樓頂舒展身體遠眺大海,都是很chill的旅行大片場景。

隨手拍了幾張酒店公區的綠植,以後我的家要是有個花園,也要按照這個靈感來布置~~

套房房間好大,超級喜歡!我們三個從一進門就哇哇哇地尖叫,就算蘭島這幾天不出門、光拍照都有得忙了!我的房間還是個浴缸房,拉開窗簾就是泳池旁邊的日落觀景位。

他們酒店餐廳午餐也很有兩把刷子,菜的分量不多但每一道都足夠精致,吃完最後一口還在回味。一般吃到甜品我的胃容量就告急了,都會象征性地嘗一口,但它家這個Torrija做得非常好吃,先把toast浸泡在牛奶裏,炸完再泡發上椰奶,搭配脆脆的餅幹碎和解膩的草莓。這我才發現,只要足夠好吃,原來人真的還有第二個甜品胃!

San José Castle說到晚餐,這家傍晚可以看美麗風景的San José Castle吃得不錯,環境氛圍也很棒~

前菜 沙拉 分量感人,按我平時的食量連開胃菜都吃不完。主食Risotto加入了咖喱松子和香料,風格在往另一個方向發展,也挺有驚喜的。

下圖這一瓶很有蘭島風格的白葡萄酒,就是那麽傲氣,酒標只有一個logo,不標注品種和其他信息,反正喝一口你就會喜歡!

拉帕爾馬島 La Palma

離開蘭島前當地導遊跟我們說,“拉 帕爾馬 島跟我們很不一樣,希望你們能享受兩者不同的的美麗”。

是啊,在飛機上的時候,就提前把拉 帕爾馬 島看了個大概——整個島都綠叽叽的,簡直就像一大塊抹茶蛋糕!“美麗島Isla de Bonita”的稱號,著實當之無愧了。上島之後,會發現從亞熱帶香蕉樹到高山松樹,La Palma到處長滿了各種植物和鮮花;還有風高浪大、適合沖浪的海岸線,加上偶爾被火山熔岩覆蓋的土地——作爲同緯度下海拔最高的島,衍生著如此多樣化的地貌特征,也使這個火山海島成爲名副其實的戶外天堂。所以關于拉 帕爾馬 島的關鍵詞,我想可以是:火山,徒步,大海,觀星。三座火山La Palma島形成于200多萬年前,我們下了飛機就直奔海拔2000多米的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Caldera de Taburiente,去看全島最年長、最大的火山。

這個火山口直徑足足有10公裏長,遊客可以選擇自駕、騎行或者徒步,我們坐著與微風同行的敞篷大巴,一路感受這裏獨特的環境魅力,想象著下車徒步一定也很舒服。若徒步從最高點走到出口,大概8-9小時,也可以選擇徒步體驗2小時、或是重裝的2-3天。

和想象中的火山樣貌不同(也許是蘭島的印象太深刻),因爲La Palma的氣溫和濕度適宜,火山口早已長滿了松樹和各種生態圈動植物,一片生機盎然。光憑眼前的景象,真的很難把她和破壞力極強的火山聯系在一起。

離開了最年長的火山,我們又驅車來到了拉帕爾瑪島最年輕的火山旁。如果說蘭薩羅特島在1730-1736年間爆發的火山是“造島老員工”了,那麽它的就是初來乍到的“Baby小火山”。也許大家會有印象,會記得2021年 西班牙 曾發生過一次持續了85天的火山噴發,就在拉 帕爾馬 島的Tajogaite。

那一次火山爆發摧毀了近3000處房産、導致10000多人流離失所。來到實地看,原來她離海邊很近,火山口高度只有200多米。站在觀景台仿佛能看到現在已經凝固的熔岩們,當時是如何卷走房屋和樹木農田,持續不斷地流向海邊,堆積出了一片陸地,親眼見證大受震撼。

雖然它的噴發只過去了三年,周邊的熔岩上就已經長出了成片的新植被,綠意盎然。當我們還在爲曾經鮮活的動植物瞬間失去生命扼腕歎息,才發現在逝者的泥土之上,正孕育出新的生命。再給大家介紹一座可以爬到火山口去的火山,Volcan San Antonio。這座臨近島嶼南部海邊的火山爆發于1677年,現在開發出了供遊客觀光的步道,能繞著半個火山口來一場輕戶外徒步。

走的距離不長,也適合帶上小朋友或父母來。左手火山、右手海洋,當火山口完整地呈現在你眼前和腳下,這戶外體驗誰能忍得住不說一句“太酷辣”!

觀星La Palma,真的不負UNESCO評的“星光公園Starlight Reserve”稱號。這裏高海拔、少雲多風的自然條件,加上全島極低的光汙染(政府規定入夜後稱是禁止所有白色光源,家家戶戶都使用亮度更低的黃色燈,且路燈能照射的範圍也很小),使La Palma成爲世界級理想的觀星地點之一,全球的遊客及天文愛好者都慕名而來。

那天早上,1個多小時的盤山車程後,我們終于來到了雲層之上的、海拔2426的少年峰。這裏坐落著 意大利 、 英國 、 日本 等國家的天文觀測站,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Gran Telescopio de Canaria也位于此。

遊客可以報團預約參觀IAC內部,也能像我們一樣坐車上來在遊客中心感受一小時的科學家日常,還可以從山底出發,背上行囊用雙腿來一次朝聖徒步之旅。

原來山上的科研工作者都是白天睡覺、晚上工作。導覽負責人說,他是 瑞典 人,爸爸以前在 意大利 從事天文研究工作,後來因爲光汙染越來越嚴重,于是舉家搬到了拉 帕爾馬 島。而他也子承父業,投身到天文事業中來。

現在的天文使用鏡子而不是鏡頭,通過移動鏡子可以影響反射路徑從而改變視野。不同的光波照射在同一物體上會看到不一樣的顔色形狀,換一種光波往往就能發現物體不一樣的形態特性。 比如 想要透過雲層往裏看被包裹著的星星,肉眼也許無法穿透,但換一種光去照,就能看到清楚明亮的星星。

白天參觀完遊客中心,晚上我們驅車來到了裸眼觀星最佳點的島西。周邊一切的光源都關閉了,眼睛適應了完全無光的環境後,居然靠月光也能看得清楚腳下的石頭。在10攝氏度的山上穿短袖的觀星向導Henry說,每少玩一分鍾手機,就能多擡頭仰望星空一分鍾。

那一晚,我們盡情地把自己交給這片星空。原來大熊座和小熊座是同一個排列但方向相反、大小不同,而且相對地球是靜止的,所以如果我們站在同一個地方,觀看此二星座永遠是同一位置,不會今天在左邊、過倆月就移動到正上方。而觀星點所在緯度越高、此二星座離地面的夾角就越大。 比如 在 北極 看,就在頭頂;在靠近赤道的熱帶國家看,他們就幾乎貼在地平線。原來在 北鬥 七星中,有一顆星其實是兩個星(旁邊的那一顆略暗)。于是在西方古代戰爭時期,士兵能看到兩顆的就做弓箭手(要求很好視力),只看得見一顆的就只能持刃劍。原來當星星亮度不足、把眼珠斜到眼角睥睨著看,真的會變亮;原來在夜晚逃離一切光源後,月亮會成了那個過分晃眼的存在,終于悟到古人在詩詞裏爲何常用“照”字;原來當整個島爲了減少光汙染、關掉白色燈光,地面那些橙黃色的光點也會連成一片fallen stars墜落星光。

是時候買個便攜天文望遠鏡,偶而遇到跨不過去的坎就開到山裏呆著,擡頭看看幾百幾千幾萬光年以外閃爍著的它們,一切真的都no big deal啦。拉 帕爾馬 的海和其他海島一樣,La Palma也擁有美麗迷人的海岸線,而且是可以直接跳下去遊泳的天然泳池!如果時間有限,我會優先推薦來Lafajana,直接搜定位導航即可,這裏的絕美海景和海浪,讓沒帶泳衣的我後悔了一個月!

火山噴發後熔岩一直向海邊流淌,稍加人工造型後,也成就了一個個被海水填滿的天然泳池。無論是遊客還是當地人,大家在這裏既可以享受海水帶來的惬意和歡樂,又能避免像荷西那樣有去無回的意外發生。

風高浪急的Lafajana,近岸的海因爲底下有熔岩水並不深,呈現出透亮的Tiffany藍;而當浪打到了岸邊,那些白色的水花又像水彩一樣肆意流動。就站著發會兒呆,都覺得一整天神清氣爽。

給大家推薦就在岸邊的一家餐廳,聽會說中文的導遊Victor說這裏有非常地道的La Palma菜。到午飯時間,這裏的人也多了起來。

遊累了想要認真吃飯可以坐在室內,如果只是中途休息或看看海景,也有戶外的空間供人喝杯啤酒來份下午茶。

他家的菜確實很有驚喜也非常實在,完全沒有在意賣相,怎麽好吃就怎麽上了。 沙拉 非常好吃且飽腹,魚煮的非常嫩,番薯脆片裹著雞蛋醬也是一絕。

第二個值得來泡海的地方是Charco Azul,西語直譯意爲“藍色的池塘”。這裏的管理比Lafajana更成熟規範一些,會有紅綠黃色的旗子在顯眼的地方升起,以在不同區域標識風浪系數,供遊客參考今日下水的安全性。在水岸邊上甚至還做了和遊泳池一樣的扶手梯子,方便大家在不同的水域裏移動出入。

如果你並不想下水,只想找個地方安靜地看看海,恰好又是三毛迷,那麽這個荷西離開的海岸,也夠發呆一下午的。下圖三根線條是“三毛”的隱喻,而旁邊椅子上有一雙腳蹼,因爲荷西就是在潛水工作中被大海帶走的。

地上還有一些三毛曾填詞的歌曲歌詞。站在此地,誰能不産生一絲怅惘哀思。其實夢中的“橄榄樹”,指的就是她的先生荷西,因爲荷西來自 西班牙 生産橄榄樹的地區。流浪,是爲了夢中的那棵橄榄樹啊。

Las Hilanderas Silk Museum 絲綢博物館托 哥倫布 的福,5世紀開始就被 中國 一直使用的絲綢技藝,也能在彼時跨越山海來到地球的另一端,並被他們細致地學習、保護、傳承,直至今天。作爲一個 中國 人,我對絲綢知之甚少,實在羞愧;直到來到這個博物館,才重 新建 立了一套對絲綢的正確認識。

一直以爲絲綢就是表面非常光滑、會發亮的那種布料,原來真正的絲綢剛做成的時候是略帶亞麻感、結實且不平滑的,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絲綢才會越用越變得柔軟發亮。而且絲綢價格昂貴,加上越用越亮,一件絲綢作品是可以當作傳家寶留給下一代的。絲綢制作是一個複雜且精細的過程,光從蠶蟲吐絲作繭開始到成爲可以直接使用的絲線上織機,制繭,缫絲,織造,染色,整理,就已經經曆相當複雜的17道工序。每一股絲都是1000多條原絲組成,織一早上可以織40cm的長度。從原絲到這一步,就已經花了5位專業手藝人一個半月的時間。

染色也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色素,其中紫色的原植物提取成本很高,于是成了只有皇室衣物才能用得起的尊貴顔色。

到現在,La Palma是全 歐洲 唯一一個仍堅持使用傳統方法、不依靠機器全靠人工制作絲綢的,這份日複一日的堅持尤爲可貴。他們産的本土絲綢因爲品質上乘,連很多一線品牌服裝設計師都會找他們做布料供應商。但因爲傳統步驟極其繁瑣,往往是供不應求。

城市漫步拉 帕爾馬 島因爲中間被山巒分開,所以在東西兩側各有一個 大城 。在島的東邊,想要購物方便或者回城裏逛逛,Santa Cruz de La Palma是個不錯的選擇。下圖就是Santa Cruz的城市俯瞰視角。

老城裏生活氣息很濃,三毛以前在拉 帕爾馬 居住的時候,也常常和鄰裏的孩子在救世主教堂前的廣場玩耍(上圖)。中央主幹道兩旁有很多手工商店、咖啡館等,喜歡拿杯咖啡citywalk的話,這裏真的值得花上半天(下圖)。

下圖是兩種在La Palma非常典型的建築——左邊是很經典的陽台,大多由松木制成,塗上不同的顔色,種上各色美麗的花草。在下面走的人也不必日曬淋雨,和我們 廣東 的騎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右邊咖啡館這種兩層甚至三層設計的中空挑高的小別墅,據說當地的非富即貴才建得起(和 大加那利島 的 哥倫布 之家是一個設計)。

行文到尾聲,還想給大家推薦一個我自己很喜歡、蠻小資很舒服的海邊街區,叫San Andrés。

這裏鮮有遊客,房屋色彩也很有半島的風格。一座教堂幾家餐廳咖啡館,連伫立在海邊的棕榈樹都神采奕奕。神情松弛的本地人在推杯換盞間,描繪出了一幅完美夏日午後的景象。

尾聲

看到這裏的你,要不也來計劃一次 加那利群島 之旅?我們通過中程國際 IAA8008 租車自駕

再次鳴謝:西班牙 國家旅遊局: ***加那利群島 大區旅遊局: 大加那利島 旅遊局、蘭薩羅特島旅遊局、拉 帕爾馬 島旅遊局

0 阅读:2

我和時光重遊

簡介:我與時光重遊,時光在左,我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