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逸、朗逸先後降到7萬多!打價格戰,國産車爲什麽沒優勢?

汽車扒一扒 2024-03-02 19:04:23

有人說,國産車的價格戰能夠驅逐合資車。

站在情緒立場上這是對的,但站在事實立場上這完全不對,在和供應商的談判上合資車擁有極強的話語權、造車成本極低、配置較差的合資車擁有國産車所比不了的價格成本優勢。

如果真要打起價格戰,國産車不會是合資車的對手。

在比亞迪秦PLUS DM-i降到7.98萬之後,現代伊蘭特的價格迅速下降到了7.5萬左右,很快朗逸、軒逸也都降到了7萬左右。

這充分驗證了我們此前的一個觀點,合資車不是沒有活路,如果合資車願意丟掉現有的利潤和品牌高度,是完全有能力逼退一大部分自主品牌的。

論據支撐點主要是以下三個:

1、合資車一般都是全球車型,一次設計長周期收益,全球累計銷量非常大,從設計、模具開發上來說,均攤之後的成本要比國産車更低。

2、合資車配置更低,憑借著品牌優勢能夠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這是自主品牌所做不到的,很多人可以反駁“合資品牌有什麽品牌價值”,的確沒錯,但在更多的四五線市場中,願意買合資車的人還是有一大把。

3、自主品牌打得是新能源策略,但合資品牌走的是油車路線,從技術路線上來說,變速箱+發動機的結構成本,就是要比發動機+電池包+電機+電控的成本更低。

所以只要合資車想打價格戰,自主品牌還是沒希望。

2023年不是沒打價格戰,秦PLUS DM-i已經降到10萬左右,相比于此前的版本有14%的價格下調幅度,但全年銷量依然沒有超過朗逸、軒逸。

一部分合資車在這個降價的過程中遭到了淘汰,比如說福特、現代、起亞、神龍等品牌,但這些品牌在過去5年時間中即便是不打價格戰,也失去了原本的增速動能。

主流合資車儲備了大量的利潤空間,在和供應商談判的時候擁有更強的話語權,價格也可以盡可能的降低。

很多自主品牌都是被動打價格戰,並且還難以取量。

比如說已經賣了很多年,用戶口碑完善、技術沉澱優秀的吉利帝豪,1月份的銷量成績不足兩萬台,但低配車型已經降到了6.5萬以內,和排名第一的朗逸有1.3萬台的銷量差距,這種差距在短期內難以超越。

事實上,轎車市場銷量最多的前5名車型還是合資車。

朗逸、軒逸、秦PLUS、速騰、帕薩特,只有秦PLUS借助號牌優勢,在一次次降價的過程中完成了反超,反觀其它自主品牌均沒能獲得話語權。

就是因爲在降價的過程中,很多自主品牌跟不上來,生産成本高、單車利潤少,不降價沒銷量,降價沒利潤,所以直接選擇躺平。

合資車也有躺平的,比如說神龍、福特、起亞,在價格戰中也都選擇了躺平。

說白了降價的過程就是企業拼大規模制造能力的過程,誰的技術儲備雄厚,能夠用最低的成本開發出最適合國內消費者的車型,然後用最低的成本生産出來。

這樣的車型就一定不會丟失市場核心競爭能力,畢竟國內大多數消費者的整體購車預算並不多。

2023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萬,降價策略在國內市場一定屢試不爽,整個市場對降價比較敏感的原因不僅僅是影響企業利潤,更爲關鍵的是消費者愛看。

但從商業角度來看,任何一次價格戰打到最後,企業方面均沒有勝利者,都是陪跑。

9 阅读:3479
评论列表
  • 2002年第十萬台廣州本田下線有記者采訪日方一個叫鈴木的鬼子,這鬼子先說了一大堆什麽經過三年來的不懈努力…這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之類的屁話,然後就說它們在南美的一家工廠這個車型一年下線二十萬台,而且基本銷售一空…記者感到很驚訝,問其南美這間工廠是怎麽做到的?鬼子說:因爲在南美賣的便宜!這車如果在日本本土生産每台折合人民幣五萬,如在韓國生産每台四萬,在中國生産三萬就夠了,因爲中國勞動成本低!

  • 2024-03-07 16:40

    價格戰,油車國産一直比合資車價格低。電車油車價格相同的話,大家更願意買電車吧

  • 2024-03-03 18:17

    不管主動還是被動!價格降下來就是好!准備換車!(我再等等)[得瑟]

  • 2024-03-03 07:10

    這是個懂車的博主

  • 2024-03-03 18:30

    國産車油耗是硬傷。

    騎上蝸牛:)追烏龜 回覆:
    價格下來了,差一兩個油那都不是事兒
    做人要講道理 回覆:
    合資車價錢難道不是?
  • 2024-03-03 09:49

    技術掌握後,汽車象家電一樣,以後買國外牌子的車不好買

    三羊開泰 回覆:
    實行零關主稅試試,特朗普的60%關稅論、電動汽車的准備高關稅,我們有許多人罵街了,我們對外國豪車有哪種低于100%關稅的?
  • 2024-03-03 09:26

    喜歡降價

    騎上蝸牛:)追烏龜 回覆:
    買了一年零一個月的軒逸經典105000,每個月賠1000大冤種[笑著哭]
  • 2024-03-06 08:37

    沒有國産車競爭,合資車會降價嗎?桑塔納都敢賣20萬

  • 2024-03-03 09:56

    這種落後産品落地六個還是貴

  • 2024-03-09 09:13

    舔狗太多

  • 2024-03-03 18:36

    太慘烈,所以車主都被背刺[摳鼻]

  • 2024-03-04 08:12

    國産車相比降價,更應該提升品質,做好服務,贏得用戶的可碑有才有更好的發展。

  • 2024-03-08 21:25

    新銳不及新桑

汽車扒一扒

簡介:懂車,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