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永恒的大道!

靈火人生重啓 2024-04-28 20:20:30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第一章講的是,道德經第一章核心講的道,道是什麽?道教經典《清靜經》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老子之道主要有三方面含義:一種是作爲宇宙之本原的“道”,一種是作爲自然之規律的“道”,還有一種就是作爲人事之法則的“道”。“道”,含有深刻哲理意義的概念,老子“道”的哲學內涵是宇宙本源。宇宙本原含有兩方面內容:一、道體(有),即“道之爲物”,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的物質。二、道性(無),是宇宙萬物賴以生成的最一般規律。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引申爲事物運動變化所遵循的秩序、方法和規則。“道可道,非常道。”前一個“道”和後一個“道”,都是名詞“道路”的意思,但前一個“道”特指聖人之道。中間的“道”,是名詞用作動詞,爲“操作、執行”的意思。這個道會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且不可用機械的眼觀來看待道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名是稱謂和命名,能用語言來描述的稱謂和命名,那只是現象世界的稱呼工具而已,它也不是恒定不變的。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無”是不是描繪的一種能量狀態?宇宙萬事萬物開始于“無”的能量狀態,起初這個狀態稱之爲“無”,它不是什麽都沒有,而是無限的可能性、無限的能量、無限的智慧、無限的生命力。有,名萬物之母也。“有”屬于物質範疇,而“無”則是和物質概念相對立的概念。如果把“有”界定爲具體的物質,那麽,“無”就是具體的物質之所以存在的結構方式、時空關系、運動和變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規律”來概括。

故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提到“欲”,大家首先想到欲望。站在個人層面,對于財富的渴望,對于健康的渴望,對一切外在的意圖和追求,都可以稱之爲欲望。老子從客觀的角度來解釋這個“欲”,也就是整個“無”的能量狀態,創造出宇宙天地萬物的那種動力,稱爲“欲”。欲是一種生命流動的動力,也是“道”的走之底的屬性。那“無欲”又是什麽呢?無欲就是宇宙天地萬物起初的能量狀態,將要創造天地萬物的那股動力。作爲一個獨立的生命,踩上宇宙的節拍,進入自己的軌道,明確自己的使命,即是符合這種能量狀態,即是無欲的狀態。恒無欲,永遠保持這種狀態。妙,奧妙,奇妙。所以說,如果用這種狀態在爲人處世,生活絕對會無與倫比精彩。所有符合你最高利益的人、事、物、錢、財、能、商業模式、平台資源都會瘋狂大量的主動向你湧來,所以說奧妙無窮。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兩者”,一種是表示無,即無形的氣,二種是表示有,即有形的物質。無論是哪種物質,都是出于同一源頭。在老子眼中,有無相生,無法分開。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都是同源,只不過名字不同罷了。有和無是事物的一體兩面,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罷了。

玄之有玄,衆眇之門。

這句話強調“道”的深奧程度,是所有奧妙的總源頭。“玄”表示深入、深遠,“玄之有玄”表示萬物深遠的背後還有更深遠的本質。這句的意思表示:萬物深遠的背後還有更深遠的本質,那是一切微妙變化的根源。老子認爲有的作用,是實實在在的,大家都看得到,但是無得作用又是巨大的,只有認識到無得作用,才能升華無,才能達到玄之又玄的衆妙之門。第一章提示我們要提高認知和思維的高度,人的思維決定人的高度,想要實現躍遷,要改變的就是認知和思維,輔以持續的意志力和執行力,才可能達成人生命運的轉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繭房,突破認知繭房,就要學會從無和有兩個角度,來覺察事物。

大家好,我是靈火,2024年重啓人生,寫作療愈,專注與個人成長,認知提升,期待與你見者一年後的自己。

願我們終將被溫柔以待THE END希望每一個點贊的你,都能把愛的人攬入懷中

1 阅读:20

靈火人生重啓

簡介:提升人生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