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滅蜀有大功,卻被朝廷逮捕,被抓後仰天長歎:白起舊事重演了

醉風文史 2024-04-12 23:33:53

景元五年(264年),司馬昭主導下的曹魏朝廷發出诏令,逮捕立下滅蜀國大功的鄧艾,用檻車將其押送至洛陽。

鍾會接到诏令後,使用一石二鳥之計,讓只有少量兵馬的監軍衛瓘前往成都收捕鄧艾,企圖借助鄧艾之手殺死衛瓘,然後以衛瓘之死坐實鄧艾謀反的罪名。

衛瓘可不傻,他意識到鍾會想要害自己,但主帥的命令無法拒絕,他只能硬著頭皮前往成都,到成都後,衛瓘以奉诏收押鄧艾爲由,命令鄧艾手下將領投向官軍,結果除了鄧艾帳內的部下之外,其余將領皆投奔衛瓘。

等衛瓘來到鄧艾帳前時,鄧艾躺在床上還未起來,結果鄧艾連同其子鄧忠一同被抓,被抓後,鄧艾仰天長歎:“我是忠臣啊,何至于此!昔日白起的遭遇,如今再次上演了。”

立滅蜀不世之功

鄧艾是屯田民出身,再加上有口吃的毛病,如果沒有特殊機遇,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出人頭地,但鄧艾憑借其才學得到司馬懿的提拔和司馬師的器重,得以在曹魏朝廷中擔任要職。

司馬師死後,繼任大將軍之位的司馬昭同樣對鄧艾委以重任,所以說,司馬氏對鄧艾有大恩,鄧艾自然也被認爲屬于司馬氏一派。

此時,曹魏的皇帝是曹髦,這位年輕的曹魏皇帝不滿大權旁落司馬氏之手,憤而起兵與司馬昭做殊死一搏,遺憾的是,曹髦最終死于司馬昭手下成濟之手,但曹髦之死並未毫無用處,他讓司馬昭背上了弑君惡名。

在司馬氏代魏的關鍵時刻,弑君的惡劣影響令局勢發生微妙變化,爲了轉移朝廷視線以及獲取軍功穩固地位,司馬昭決定興兵伐蜀。

蜀地易守難攻,此時出兵並非好時機,群臣都不贊成伐蜀,而司馬昭的心腹鍾會卻無條件站出來,力挺老大司馬昭,而深受司馬氏恩情的鄧艾,卻站在了反對面,他也不贊成出兵。

鄧艾在軍中影響力很大,若不能得到鄧艾的支持,伐蜀之事很可能告吹,司馬昭很惱火,但他也不能對鄧艾怎麽樣,只能親自派人去勸說鄧艾,這才讓鄧艾答應伐蜀。

此次伐蜀行動,鍾會是大軍主將,而鄧艾只是領一路偏師,可偏偏是鄧艾兵行險招,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直擊蜀都成都,將滅蜀之功收入囊中。

滅亡蜀漢著實令司馬昭揚眉吐氣了一把,這回看誰還敢質疑他的能力和眼光,那些對司馬氏有異議的人也無話可說,鄧艾著實幫了司馬昭大忙,司馬昭也沒小氣,封鄧艾爲太尉,其兩子也都獲封亭侯。

一場臨時起意的謀反

眼見鄧艾立下如此不世之功,鍾會自然一萬個不爽,當初鄧艾是反對伐蜀的,結果卻讓他搶了風頭,這讓自己這個主帥如何自處?因此在鄧艾上給司馬昭的書信中,鍾會稍微修改了幾處,讓信件用詞顯得極爲傲慢無禮。

除了鍾會之外,監軍衛瓘、護軍胡烈和主簿師纂也接連上書說鄧艾有違逆之舉,司馬昭對鄧艾起了警惕之心,讓監軍衛瓘告誡鄧艾,做事前要先上報,不能擅自施行。

鄧艾沒有看出司馬昭的警告之意,反而繼續上書勸谏司馬昭采納自己攻吳的建議,大有一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思,再加上鍾會等人不斷誣陷鄧艾有不臣之心,司馬昭最終決定將鄧艾押回洛陽問罪。

鄧艾是否還有活下來的機會?等鄧艾抵達洛陽,當面向司馬昭陳情,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遺憾的是,真正想要謀反的人是鍾會。鄧艾被拿掉之後,鍾會一家獨大,手中掌握著伐蜀的魏軍以及蜀漢降軍共二十余萬人,這股兵力足以據守蜀漢,與魏國對抗,司馬昭不可能不作出防備。

司馬昭爲了保證對蜀漢的控制權,同意將鄧艾押送回洛陽,但同時,司馬昭也給鍾會去信一封,信中說他已經命賈充領兵一萬進駐漢中樂城,他本人也領兵十萬大軍坐鎮長安,很快便能與鍾會見面。

鍾會看完信後認爲司馬昭已經發覺他的野心,于是在正月十五趕到成都送走鄧艾,次日便召集諸將開會,正月十八,鍾會就兵敗被殺,從如此倉促的時間安排來看,鍾會謀反並非早有預謀,更像是臨時起意。

或者說,鍾會本來是有謀反的志向,可他不敢輕舉妄動,但在姜維的不斷慫恿和司馬昭信件的刺激下,鍾會一時腦袋發熱做出謀反的決定。

鄧艾的取死之道

鍾會之亂被平定後,魏軍不受節制,在成都城內大肆劫掠,監軍衛瓘費了大把精力才控制住局勢,不過此時衛瓘仍有心結,那就是被押往洛陽的鄧艾。

此前誣陷鄧艾謀反,也有衛瓘一份,如果鄧艾向司馬昭陳訴冤屈,那他必定逃脫不了罪責,而且衛瓘也想獨攬誅殺鍾會的大功,他不希望鄧艾能活著見到司馬昭。

衛瓘便派與等鄧艾有仇的護軍田續追擊鄧艾,田續在綿竹西面的三造亭追上押送隊伍,將鄧艾及其子鄧忠一同誅殺,此後,鄧艾在洛陽的兒子也被殺害,妻子和孫子也被發配到西域。

其實,鄧艾之死並非無迹可尋,攻入成都後的鄧艾自恃滅蜀之功,已經開始膨脹了。

在進入成都後,鄧艾沒有請示司馬昭,直接以天子的名義封蜀漢後主劉禅爲骠騎將軍,蜀漢太子奉車都尉,同時任命大批官吏,不僅如此,鄧艾還派人在綿竹建立京觀來彰顯他的功勞。

這時候的鄧艾已經相當自得了,他認爲自己實在太優秀,太厲害了,縱然是稱爲一時豪傑的姜維,遇到他也只能遺憾敗北,殊不知一些人已經在暗地裏嘲笑他這個口吃的放牛娃了。

此外,鄧艾還積極上書建議司馬昭攻打東吳,要知道司馬昭伐蜀的目的是爲了消除司馬氏弑君的不利影響,滅蜀後司馬昭的首要任務是篡位,自己當皇帝,鄧艾攻打東吳的策略自然無法在司馬昭這裏通過。

但鄧艾卻不答應了,認爲自己領兵在外有便宜行事的權力,意思是即便司馬昭不同意,他也要攻打東吳,這可把司馬昭氣壞了,不聽命令不就是謀反嗎?

司馬昭對鄧艾産生了不滿,加上鄧艾立下大功後太過自傲,得罪了一大批人,這些人紛紛落井下石,說鄧艾有異心,最終鄧艾父子被關進了囚車。

直到此時,鄧艾仍舊不認爲自己有地方做錯了,反而感歎自己是忠臣,與秦時名將白起一樣遭受了不白之冤。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