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一位爸爸立下的8條家規,刷爆了朋友圈!

舞動筆端 2024-03-08 14:36:26

孩子們開學了,身邊有的父母松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終于可以解放了。

其實,不管孩子上學還是放假在家,父母都是家庭教育的根基所在,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一位爸爸曾經爲了教育孩子,立下了8條家規,並且要求全家共同遵守,這8條家規值得借鑒。

每天早睡早起

作息規律

一個優秀的孩子,往往是每天早睡早起,保持嚴格規律的作息習慣的。

這不僅有益身體健康,提高學習效率,也有利于孩子保持一種有活力、良好的精神狀態。

父母想要孩子早睡早起,不僅要督促孩子,更要以身作則,千萬不能這邊讓孩子早點睡覺,自己卻在那邊熬夜娛樂。

早上如果孩子實在起床困難的話,父母還可以給他准備一頓愛吃的早餐,讓他更有動力。

早睡早起,看似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它卻能讓孩子精神煥發,養成規律作息,爲自律的人生打下基礎。

盡量早點下班

多回家陪伴孩子

很多父母以爲多爲孩子賺點錢,換取更好的教育資源,是對孩子最大的“好”,結果不僅錯過了孩子的成長,也錯過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平常工作再忙,也別忘了早點回家陪陪孩子。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飯,聊聊一天的趣事,會滋養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心安、幸福。

不把垃圾情緒帶回家裏

生活中,不少家長每天忙于工作,情緒上是緊繃的,回到家,一旦不順心或是看到調皮的孩子時,就很容易爆發。

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變得敏感、自卑,産生各種負面情緒,影響身心健康。

所以,每天進門之前,記得撣撣身上的灰塵,提醒自己“要把壞情緒留在門外”。

一個輕松的、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孩子學習的時候

父母不能在一旁玩手機

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孩子在書桌前寫作業,父母坐在一旁,悠閑地玩著手機。

看似是陪伴孩子,其實是在拖孩子後腿。

孩子都有一顆愛玩的心,父母在一旁玩手機,不僅容易讓孩子分心,還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憑什麽你玩遊戲,我卻在學習?”

所以,想要養出一個認真自律的孩子,父母得先管住自己。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放下手機,捧起書本,打造一個學習型家庭,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環境滋養。

每位家庭成員

都要多多贊美他人

曾經看過一個評選,選出孩子最討厭父母說的幾句話:

“你看別人家孩子多好,再看看你!”

“不准玩手機,不許和我談條件!”

“你太讓我失望了!”

這些批判的語句一點一滴刻在孩子心上,給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傷害。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贊賞和認可,孩子也不例外。作爲家長,別讓脫口而出的打擊和批評,擊垮孩子脆弱的內心。

如果家裏的每個人,都能多給予別人贊美和肯定,那麽,整個家庭都會掃去陰霾,孩子也會變得更自信。

每天陪孩子

一起閱讀、打卡

閱讀,不僅能打好孩子各個學科的基礎,還能鍛煉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成爲孩子內心一股強大的力量。

一位兒童作者曾說過:家長願意陪孩子讀書,跟他聊一聊讀書的感受,多跟他做交流,這種溫暖的陪伴,是讓孩子愛上讀書一個特別充分的理由。

父母可以制作一個表格,每天和孩子一起堅持閱讀、打卡,並且多和孩子交流閱讀心得,這會充分調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讓整個家充滿書香氛圍。

每天運動半個小時

有研究發現,很多孩子之所以專注力差,拖拉磨蹭,厭學情緒嚴重,原因之一是缺乏運動。

運動時,會産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夠提升孩子的生命狀態。

因此,父母盡量每天抽出半小時,陪孩子做一些運動,比如跑步、打打球、散散步等。

定期舉辦

家庭茶話會

父母可以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定期安排一次家庭茶話會,大家平等地深度交流。

也可以利用平時的碎片時間,在每天接送孩子的路上,在每天的午餐、晚餐時段和孩子聊聊天。

這有助于加深與孩子間的情感鏈接,建立親密的依戀關系。當父母與孩子建立起心與心的連接,親子關系才能和諧,教育才能更有力量。

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不是偶然,而是父母努力的結果,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單單改變孩子,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爲更好的人。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