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島國下最後通牒,印度撤軍,與中國簽訂軍事協議

青木在德國 2024-05-16 21:57:55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在爭奪印度洋勢力範圍的過程中遭遇挫折。德國《法蘭克福彙報》16日報道,在印度洋島國總統穆罕默德·穆伊祖最近發出最後通牒後,印度不得不撤出了駐馬爾代夫的全部軍隊。這個島國最近越來越多地轉向中國,在與中國的合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馬爾代夫迷人的風光“印度退出”

撤出89名士兵是馬爾代夫新總統穆伊祖去年9月大選前的主要訴求之一。 “印度退出”是他競選時的口號。 這些士兵在島上操控著印度的兩架直升機和一架螺旋槳飛機。穆伊祖此前限制時間要求印度方面撤軍。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表示,這些士兵最近幾周已被來自印度的文職雇員取代。

《法蘭克福彙報》報道

印度士兵主要承擔非軍事任務。他們從偏遠島嶼運送病人,並監測馬爾代夫1200個島嶼和環礁周圍的海域,打擊毒品走私和非法捕魚。顯然,印度有自己的算盤。這個島國對印度來說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鄰國,還因爲它在重要貿易路線上的戰略位置。 出于同樣的原因,馬爾代夫對中國來說也是非常重要,有利于中國提升在印度洋周邊的影響力。

穆伊祖在去年的大選中當選爲該島國總統,與在競選期間依靠激進的“印度退出”運動有關。穆伊祖承諾減少對印度的依賴並結束印度軍隊的部署。而他的反對者則幫印度說話,稱馬爾代夫從印度的幫助中受益匪淺。

大選演講總統首次出訪是中國

隨著穆伊祖的當選,中國越來越多出現在馬爾代夫的政治和經濟生態中。新總統希望擴大與中國的經濟關系,並選擇北京作爲他一月份首次出訪的目的地,而不是傳統上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新德裏。 在去中國訪問前,他將中國描述爲“重要的盟友”。

今年3月,中國和馬爾代夫簽署軍事協定。 盡管印度對此表示擔憂,首都馬累當局後來還是允許一艘中國科考船停泊在該港口。這讓印度非常憤怒,但又不願意真正與島國攤牌。兩國之間的關系很是緊張。

穆伊祖的政黨也在四月底的議會選舉中獲勝。 “馬爾代夫轉向中國顯然獲得了民衆的認可。印度已經收到了明確的信息,”2013年至2016年擔任馬爾代夫外長的杜尼娅·穆蒙說道。

印度總理的廣告大片中國遊客數量躍居第一

爲了給馬爾代夫的一個下馬威。印度總理莫迪爲印度度假島嶼拍攝了廣告大片。莫迪招搖地讓自己被拍到在拉克沙威群島的海灘潛水和散步。這在馬爾代夫引起了極大的不滿,被視爲試圖與馬爾代夫旅遊競爭。馬爾代夫的幾位政客取笑了這些照片,兩國之間就誰擁有最美麗的海灘爆發了爭論。

印度人隨後在社交媒體上呼籲抵制馬爾代夫,一家供應商暫時停止銷售飛往鄰國的機票。 據說其他旅行社也已將馬爾代夫從他們的産品中刪除。此後,印度遊客數量大幅下降。

中國遊客

據馬爾代夫旅遊部統計,中國已成爲馬爾代夫主要遊客來源國。 這是一個重大轉變,印度去年年底位居榜首,中國當時位居第三。但是在今年1月至2月4日,來自中國的遊客達到23900人次,占馬爾代夫遊客總數的11%。 這一增長歸因于多種因素,包括航空連通性的改善以及吸引中國遊客的新舉措。

旅遊部稱,航空公司正在認識到日益增長的需求,並正在考慮在中國和馬爾代夫之間開通更多直飛航班。 目前,首都航空、東航、四川航空均開通直飛航線,讓出行更加便捷。而此前位居榜首的印度,僅以 16000 名入境遊客位居第五。 俄羅斯以 22000 名遊客緊隨中國之後列第二,意大利和英國分別以 21000 名和 18000 名遊客列第三第四。馬爾代夫旅遊部設定了今年吸引230萬遊客的目標。 鑒于中國的強大影響力和旅遊業的普遍繁榮,這兩個目標似乎都是可以實現的。

中馬友誼橋與中國的往來證據隨處可見

在馬爾代夫,近幾年來與中國的往來證據隨處可見。 最突出的例子是連接首都馬累和機場所在的鄰近島嶼的橋梁。它于2018年通車,名爲中馬友誼大橋。這是連接馬爾代夫兩個島嶼的第一座橋梁。它的資金主要來自中國。

印度近年來也嘗試在馬爾代夫修建橋梁。蒂亞馬累大橋距離中國資助的大橋僅幾分鍾步行路程,將連接馬累和其他鄰近島嶼。 這座橋的資金主要來自印度 不過,印度大橋仍在建設中。

中國船只

作爲島國馬爾代夫想要發展其基礎設施,是非常昂貴的。 穆伊祖總統首次訪問北京是爲了快速籌集資金以兌現選舉承諾。“中國因在該地區提供援助速度最快而享有盛譽。他更注重實用主義,”2008 年至 2010 年擔任馬爾代夫外長的沙希德說。艾哈邁德·沙希德說。

不過,馬爾代夫也不會真正與印度“分手”,畢竟作爲大鄰居可以提供許多便利。因此,馬爾代夫外長穆薩·紮梅爾開啓上任以來首次訪問新德裏。據印度媒體報道,紮米爾表示:“我認爲我們之間存在一種非常共生的關系,這對雙方都有利。”

1 阅读:199

青木在德國

簡介:《環球時報》駐德記者,分享讓人思考的國際大事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