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新故事,沒那麽好聽

銀杏科技 2024-03-18 12:59:01

2024年3月14日,微博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去年四季度,微博總營收爲4.64億美元,同比增長3%;四季度調整後營業利潤1.459億美元,同比下降4%;2023年全年,微博總營收17.6億美元,同比下滑4%;2023年全年調整後營業利潤5.921億美元,同比下降1.5%。

廣告複蘇周期,但在短視頻玩家們的沖擊下,微博複蘇進程相對較慢。爲了應對新挑戰,微博正將目光投向垂直領域,試圖以此崛起新的增量。

垂直領域在眼下或許是一劑解藥,但年事漸長的微博而言,能否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才是下一階段的關鍵議題。只是,阻礙微博新生的因素,還有很多。

微博步入中年

一直以來,微博的業績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廣告業務。財報顯示,2023年,微博廣告及營銷收入15.3億美元,同比下降4%;增值服務收入2.258億美元,同比下降6%;而第四季度,微博廣告及營銷收入4.037億美元,同比增加3%。

而QuestMobile數據顯示,國內2023年四季度互聯網廣告業務同比增長9.8%至2330.6億元。這意味著,在線廣告回暖局面中,微博廣告業務的複蘇進程落後大盤。

究其所因,一方面,作爲國內互聯網的老牌玩家,已然走過十余載的微博,商業化氛圍正在減弱;另一方面,盡管微博用戶始終在增長,但在用戶注意力向短視頻平台傾斜的背景下,純粹的用戶增長數據,對微博突破商業化瓶頸、攫取增量所帶來的效果卻極爲有限。

財報顯示,截至四季度末,微博月活躍用戶5.98億,同比淨增1100萬;日活躍用戶2.57億,同比淨增500萬。

在每年新鮮血液流入下,用戶數量的自然增長,並不意味著更多流量湧向微博。相反,隨著短視頻賽道崛起,用戶的注意力逐漸被更爲多樣化、娛樂性更強的短視頻平台所吸引。在此背景下,曾身處互聯網流量中心的微博,正在遠離C位。用戶也從過去刷一天微博,轉變爲了當下不知覺間刷一天短視頻。

而抖音、快手、視頻號等短視頻玩家,盯上的亦絕非微博的流量,微博過往優勢賽道的廣告主,亦在被分食。

以美妝廣告爲例,充斥著大量美妝博主、網紅的微博,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品牌營銷的戰略要地。但當下,隨著營銷行業評估維度轉向ROI,品牌亦更傾向于直播帶貨或是電商廣告,缺乏帶貨基因、電商業務薄弱的微博自然被卷入不利地位。

藝恩營銷智庫數據顯示,縱觀2023年美妝護膚品類內容量及互動量,微博份額占比並不突出,互動量甚至不及處在商業化“鹽堿地”中的B站。在此背景下,多數美妝品牌已將投放重心遷移至抖音、小紅書等渠道。

短視頻賽道崛起後,大量曾經的微博網紅轉戰抖音,並取得了更好的發展——于微博大V、網紅而言,將發展重心遷移至抖音、小紅書等變現效率更高的平台乃人之常情,對微博而言,頭部的叛逃對本就嚴峻的商業化生態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而文娛領域,微博亦遭到了短視頻玩家的侵蝕。以影視宣發賽道爲例,去年中,抖音舉辦“抖音電影奇遇夜”,劍指堪稱微博招牌的“微博電影之夜”;而去年諸如《孤注一擲》《消失的她》等在抖音密集宣發,並最終斬獲票房佳績的“抖音電影”,更是帶起了一波抖音電影宣發潮。

在此背景下,影視宣發預算中短視頻平台所占比例不斷提升,而微博似乎正從過往的“主角”,逐漸向“配角”演進——美妝賽道的故事還曆曆在目,微博當下還坐得住嗎?

發力垂直,難解遠慮

發力垂直領域,是微博2023年改善自身商業化基因的重點所在。

爲此,微博過去一年間,不斷加碼汽車、數碼、遊戲等垂直領域,試圖以此提振承壓的廣告業務。主旋律之下,微博籌劃了手機影像年、微博競燃之夜等活動,而車圈亦在微博的運作下多番登上熱搜。

顯然,微博正試圖在垂直領域發起一場“價值戰”,以此吸引更多廣告主。

微博過往的熱搜營銷邏輯,更多是大水漫灌式的強曝光玩法。對衆多品牌而言,即便登上熱搜,亦很難對自身業務、産品銷量有顯著的提升,畢竟相較于強算法的短視頻平台,微博營銷的核心在于曝光、傳播而非轉化。

對此,去年微博多番針對熱搜展開垂直化改造,使其能更好地聚攏垂直領域核心受衆,從而順應當下的廣告投放趨勢,改善自身過去因效果廣告薄弱所造成的業務萎靡。

《微博垂直領域生態白皮書》顯示,2023年微博垂直領域內容規模占比41%,垂直創作者規模同比增長14%;日均垂直熱搜流量同比增長82%。

只是,縱使微博在垂直流量運營層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內容創作規模、流量的提升能否轉化爲實際效益,背後仍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

以汽車産業爲例,去年,一場浩浩蕩蕩的價格戰席卷車圈,一衆車企爲搶奪市場份額以價換量,並根據降價策略,實施著相應的成本削減。

數據顯示,去年,汽車工業重點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11.1%,然而累計實現營業利潤卻同比下降26.3%,足見價格戰的激烈程度。在價格逐漸成爲核心競爭力的背景下,汽車客戶營銷預算自然有著明顯衰減。

同樣的故事,亦在紅利褪盡的手機行業複寫。以微博精心籌備的“手機影像年”爲例,從去年年中到今年初,微博圍繞該活動,在線上、線下開設多輪活動,可實際效果卻似乎未及預期。

具體而言,試圖以影像賽事拉動廣告主的微博,很難站在主辦方層面“得罪”客戶,因此所謂的影像大賽角逐難言激烈——蘋果、華爲、小米、vivo、OPPO等主流廠商,均在不同的“定語”下斬獲了屬于自身的TOP1.

另一方面,從手機影像,到折疊屏,再到今年初的“AI手機”,活動期間手機語境的競爭邏輯始終在變化,這意味著即便微博想將營銷錨點落在品牌長期價值的構建上,但卻因難以把握行業軌道,從而陷入虎頭蛇尾的局面。

種種因素作用下,微博首席執行官王高飛亦在財報電話會議坦言,今年手機以及汽車行業的廣告收入能否繼續保持兩位數增幅,仍存在不確定性。

因此,在流量、營銷預算已被短視頻玩家收束的背景下,發力垂直領域所帶來的引力能持續多久,對微博而言還是未知數。

如果說財報數據、行業趨勢所映射的,是微博現階段廣告業務的乏力,那麽互聯網輿論場語境的遷移,則爲被夾擊的微博本就脆弱的商業化基因,增添了一絲不穩定因素。

近些年,“網絡二極管”數量陡增,而作爲頭部公共平台的微博更是“重災區”。

縱觀過去幾年間,大量公衆人物、品牌、大V遭微博網友“炎上”,更使不少博主被迫逃離微博——從羅翔到董宇輝,均遭受過捕風捉影所導致的無妄之災,從而推出微博,而微博的社區氛圍,在此過程中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而微博平台巨大的輿論壓力,既有損微博一貫的價值傳播,亦使品牌方基于微博陣地的營銷面臨著被反噬的局面。

以理想汽車CEO李想爲例,其過往常常將微博作爲傳播錨點,甚至會在單日連發數條微博。然而,或許是MEGA銷量不及預期,亦或是圍繞MEGA的聯想與調侃,身爲“微博戰神”的他,至今亦有十余天保持著沉默——即便是期間的回應,亦選擇了私域的朋友圈,而非微博。

這或許意味著,現階段的微博作爲“放大鏡”,不僅能放大品牌價值,亦會在品牌陷入負面時“添油加醋”。而這,對于販賣“價值”的微博而言,顯然並非好事。

歸根結底,作爲老牌互聯網玩家, 微博曾有過絕對的高光,然而面對現階段短視頻大殺四方的浪潮,微博難免顯得招架不住。短期看來,微博尚可借助垂直領域的增長加以續命,但從長期視角來看,如何改善社區語境以及商業化基因,仍然是微博待解的命題。

0 阅读:3

銀杏科技

簡介:帶給你最好的商業人物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