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啤酒淪爲“啤水”!被扯下了多年的遮羞布,它的出路究竟在哪

文宣 2024-04-26 09:10:14

本文所有內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啤酒作爲夏季必備的“飲料”,經常會看到三五好友聚集到一起推杯換盞。

這樣的生活可謂是緊湊生活中良好的“解藥”,不過在享受的同時也要適量。

能有這樣的畫面也得益于啤酒的質量,曾經的國産啤酒十分受歡迎,經常能得到網友的誇贊。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國産啤酒似乎已經變了味道,不斷遭到網友的質疑。

這究竟是爲什麽呢?爲什麽曾經人人誇贊的啤酒“變了味道”呢?

“一城一啤”盛況,如今已經發生“轉變”

據相關消息顯示,中國出現啤酒的時間並不長,遠不如國外的衆多國家,與我國相鄰的俄羅斯就是其中一個國家。

當時有一位俄羅斯商人來到中國經商,看中中國市場發展前景。

于是在清朝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在哈爾濱創建第一家啤酒制造廠。

此時的啤酒廠的名字還不是哈爾濱啤酒廠,還是用俄羅斯傳統名字命名。

經過三十多年的經營之後,俄羅斯的這位商人把啤酒廠更名爲“哈爾濱啤酒”,並和中國人李竹臣共同經營。

後來由于種種原因,俄羅斯商人把哈爾濱啤酒廠的經營權交給了中國人經營,名字依舊是“哈爾濱啤酒”。

哈爾濱啤酒作爲中國最先出現的啤酒品牌,當時可謂是風靡一時,受到社會中許多人的歡迎。

在哈爾濱啤酒創建3年後,英國人和德國人聯合在青島創辦了英德啤酒公司,其實就是青島啤酒的前身。

同樣青島啤酒經過不斷的發展,在國內也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和認可。

一時間,這兩個牌子的啤酒逐漸風靡中國,啤酒也漸漸成爲百姓在炎炎夏日的“解渴飲料”。

之後幾年間,西方國家都看中中國啤酒市場的發展前景,分別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創建啤酒廠。

五星啤酒、五羊啤酒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出現,自此之後,中國啤酒市場不斷增加新的品牌,一時間熱鬧非凡。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國內幾乎做到了“一城一啤”的局面,不少城市都有相應的啤酒品牌。

短短十年時間,啤酒總産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位,成爲名副其實的啤酒大國。

而且此時的啤酒配料也非常良心,通過不斷的完善,制作啤酒的原料都是麥芽、酵母、水和啤酒花。

利用麥芽發酵得到的浸出物,味道別具一格,受到衆人的充分認可。

在這樣的基礎上,社會中對啤酒的需求量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冰鎮啤酒帶來的感覺。

于是啤酒制造商爲了保證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生産力,避免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但是隨著時代的轉變,不僅是“一城一啤”的局面發生轉變,就連啤酒本身也發生不小的變化。

經常能聽到網友抱怨啤酒的質量降低,遠不如之前的味道,對比之後屬實是“變了味道”。

如此局面也意味著國産啤酒正在不斷遭到挑戰,之後的出路究竟會是什麽樣子的呢?

接連遭到質疑,國産啤酒的出路究竟在哪裏?

啤酒市場隨著時代的轉變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國內依舊不斷産生新的啤酒品牌。

不少企業都期盼著在發展前景良好的啤酒市場分一杯羹,但是也伴隨著出現老牌企業“吞並”小品牌的場面。

其中青島啤酒的風頭最盛,其次就是燕京啤酒,一直在擴張他們的企業版圖。

青島啤酒在新生力量接二連三出現的過程中並沒有被打敗,而是逐漸占領前列位置,成爲行業內的領先品牌。

它在加強自身品牌的同一時間也沒有忘記並購同行業內的競爭對手。

崂山啤酒、漢斯啤酒等知名品牌都成爲青島啤酒下屬的品牌。

青島啤酒經過不斷的發展,在慶祝成立十周年的同一時間在A股和港股上市。

此時的青島啤酒可謂是無人能及,全部都在爲青島啤酒歡呼。

在慶祝上市成功的活動現場,每個人臉上都是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手中都端有一大杯啤酒表示慶賀。

上市之後的青島啤酒更是受歡迎,還被譽爲“中國企業價值投資的典範”。

青島啤酒這邊節節攀升,橫空出世的燕京啤酒也沒有閑著,在衆多小品牌中脫穎而出。

燕京啤酒經過發展也加入收購行業內小品牌的隊伍中,杭州千島湖啤酒、廣州珠江啤酒等都成爲燕京啤酒旗下的牌子。

之後燕京啤酒的風頭在行業內也是數一數二的牌子,甚至可以和青島啤酒一較高下。

而華潤旗下的雪花啤酒也不甘落後,青島啤酒上市更是直接刺激雪花啤酒的好勝心理。

背靠資産雄厚的華潤集團,從沈陽出發,接二連三拿下天津、浙江等多個沿海城市。

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做大做強,燕京啤酒還是沒能超過雪花的實力。

此時廣東啤酒市場幾乎達到了青島、雪花以及百威三足鼎立的局面,燕京啤酒直接出局。

之後的啤酒市場依舊不斷變化,哈爾濱啤酒被百威收購就意味著中國啤酒市場注定會遭到挑戰。

由于外來啤酒商不斷加入中國市場,爲了競爭市場的銷售,在啤酒市場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外來品牌爲了能夠盡快占據市場份額,大力推廣他們原有的牌子,放任中國本土品牌“野蠻生長”。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啤酒制造廠把啤酒的原料更換,用大米、玉米甚至是糖漿代替。

盡管大米、玉米等在酶解的過程中會産生麥芽糖,但遠不如麥芽糖本身産生的濃度。

這也就是爲什麽之後的啤酒口感會變差,有時甚至就像在和“啤水”,說是水但確實不是。

但是說是啤酒,可相比之前的口感、濃度有巨大的差異。

這一操作直接讓不少國産啤酒品牌失去市場,讓群衆對其印象一落千丈,不願再購買該類産品。

從種種原因分析來看,國産啤酒若是一直按照這樣的方式發展,將會逐漸被國外品牌代替。

能發展到如今地步,一部分是因爲國外收購,大力推廣他們的品牌,另一方面就是國産啤酒爲了搶占市場不斷壓縮成本。

但事實並不能只依靠壓縮成本占領市場,讓啤酒“看起來”是啤酒,實際上根本沒有達到之前的濃度,給人“啤水”的感覺。

這樣的做法只會逐漸失去市場,被其他品牌所代替。

結語

啤酒作爲日常生活中解乏的“工具之一”,若是國産啤酒沒有及時做出改變,只能逐漸被其他産品所替代出局。

希望之後啤酒市場將會減少“啤水”的出現,讓國産老牌子恢複原有的口碑,讓衆人能有更好的體驗。

參考資料:

國際金融報2016年09月05日——“套路”不好使 國産啤酒被逼轉型

中國網2022年01月17日——千元啤酒被質疑是“智商稅” 千元啤酒是否有收藏價值?

0 阅读:0

文宣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