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黃芪湯,張仲景扶正氣、除濕氣的方子!哪裏需要,它治哪裏,一場及時雨

幫你學中醫 2024-04-09 14:32:53

(本文僅供學習和參考。文中所述方劑,非專業讀者務必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本文理論依據:《現代臨床方劑學》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很多朋友跟我說過一個觀點,這就是,中醫過時了。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中醫用于治病的那些草根子、樹皮子,真的拿不出手了。對此我想說,和古時候比,我們今人的身體結構,變了嗎?我的疾病譜系,完全不同了嗎?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還有人自己的喜、怒、憂、思、悲、恐、驚,就不存在了嗎?既然一切都和從前一樣,我們又憑什麽說,中醫過時呢?其實,中醫沒有過時。真正出問題的,使我們自己。我們被眼前的所謂新技術、新事物盲目地鼓舞著,以至于否定了一些最初、最基本、最質樸的認知。于是乎,中醫越來越被我們抛之腦後。比如說,今天我要給你講的防己黃芪湯,就蘊含著已經被今人忽視的,卻又十分有價值的古老認知。

防己黃芪湯,出自《金匮要略》,基本組成是防己12克,黃芪15克,白術9克,甘草6克。加生姜4片,棗1枚,水煎服。每日一劑,1日2次。它能幹啥呢?就是益氣祛風、健脾利水,主治風水或風濕,患者汗出惡風,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浮。這個方子,到底包含怎樣的意蘊?來吧,我給你聊一張業內有名的驗案。醫家,是我們從前多次提及的,湖南中醫名家,曾經的湖南中醫學院副院長、教授譚日強前輩。有一次,譚日強教授接待一個女患者。大概一個多月以前,她患上了急性風濕病。主要表現,是肘關節和膝關節疼痛。此患首先接受西醫治療。一系列藥物用下去以後,關節腫痛的現象有所減輕。但是她依然出汗不止,怕風,身體覺得特別沉重。肘膝關節雖然不那麽疼,但也是難受。爲了徹底改善症狀,此患投中醫治療,慕名求治于譚日強。刻診,患者脈象浮緩,舌苔白滑。當時,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十分焦慮。因爲西醫表示,既然關節腫痛減輕,說明治療有效。至于說你愛出汗、惡風、身體沉重,那就是另外一些要解決的問題了。小女孩擔心,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辦法,自己的身體可能再也恢複不到從前的狀態。面對這些情況,譚日強前輩寫了一張方子。但見——防己12克,白術10克,黃芪15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棗1枚,防風10克,桂枝6克,酒白芍10克。水煎服。結果,患者服用5劑以後,出汗惡風的現象基本消失。關節腫痛不適也幾乎感受不到了。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它在譚日強前輩的相關著作中,有所收載。來,我們看看這背後的學問。其實,這個患者的問題,帶有很強的普遍性,這就是所謂表虛風濕。風濕,我們都知道,就是外感風濕之邪,郁滯筋脈關節,導致關節腫痛、屈伸不利。那表虛呢?表虛意味著患者肌表衛氣不足。由于衛氣源于脾,由肺來輸布,所以這肌表衛氣不足,折射出的是脾肺虧虛的問題。你看,這個患者肘膝關節腫痛,身體感覺沉重,這是比較典型的風濕郁滯筋脈的體現。就診時舌苔白滑,那是有濕邪的表現。再看,此人惡風,汗出不止。這是典型的衛氣不足。衛氣不固,受風邪襲擾,所以患者惡風。肌表衛氣不能固護腠理汗孔,所以所患者經常出汗。患者脈象浮緩,也說明問題。脈浮,說明風濕從外頭襲擊人體,正氣抗邪,氣血外趨,所以脈浮。浮而緩,說明由于出汗太多,陰液受損,衛氣不足而正氣虧虛,故而脈緩。因此,我們歸納起來,患者的問題就存在于兩方面。一是正氣不足,衛氣不固,表虛。另一個是風濕之邪外受,郁滯筋骨。面對這個問題,怎麽辦?單純的祛風除濕,向外辛散邪氣,那就容易傷正氣,讓身體出汗更多、衛氣更弱。而單純的健脾肺之氣,益氣固表,又有可能斂濕邪,讓邪氣出不去,長時間困滯筋骨。所以啊,這事兒很矛盾。唯一的辦法,就是兩者結合起來。既能固表實充衛氣,扶助正氣,還能化解風濕之邪。你看當時譚日強前輩的用方:防己12克,白術10克,黃芪15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棗1枚,防風10克,桂枝6克,酒白芍10克。這裏頭,顯然是用到了前面提到的防己黃芪湯。防己、黃芪、白術、甘草、生姜、大棗。這就是防己黃芪湯的結構。爲什麽用這個方呢?因爲它非常恰當地,滿足了我們的需求。你看,黃芪,一方面可以健脾益氣,充實我們的衛氣,一方面能利水,有助于除濕。防己呢,可以祛風散邪止痛,對解除風濕有好處,另一方面利水,排解濕邪。白術,則健脾益氣,扶助黃芪扶正。生姜辛散,驅散風濕的同時,配合大棗健脾,生化氣血。你看,這完全契合了我們的既要固表扶正,還得化解風濕之邪的訴求。在這個基礎上,配防風、桂枝祛風除濕解表,增加驅邪之力,加酒白芍活血和血。桂枝和白芍搭配,還是桂枝湯,可以調陰陽,和營衛。

讀者朋友,在這裏,我們就得重視防己黃芪湯了。你千萬記得,它是表衛不固,外受風濕,郁滯于經絡之證的良方。而這樣的風濕病患者,在生活中比較多見。有的人,可能並未見到惡風多汗,但具備舌體胖大,舌苔白滑而膩,容易外感等特點,肢體疼痛隨陰雨天到來而加重。這個時候,也得考慮“正虛和風濕”並存的問題,解決之道,依然是健脾肺而驅風濕。道理,和之前是一樣。所以說,防己黃芪湯至今爲止,依然有它強大的生命力,和不容忽視的臨床價值。寫到這裏,我們再想開篇提到的問題:中醫過時了嗎?沒有。表虛不固、外受風濕的現象,在今天的人身上,依然存在。既然存在,我們幹嘛不去用中醫的思維來理解,用中醫的辦法來治療呢?防己黃芪湯,算上生姜大棗,才區區六味藥,看上去確實寒酸簡陋。但就是這樣質樸思維下的質樸方劑,蘊含著從古至今未曾磨滅的魅力。我們不要因爲它的簡單,而否定它的意義。全文完。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48 阅读:2348
评论列表
  • 😊。好及時雨呀。寫下上千億個藥量還不知道藥量如何來的中醫奇人 這雨下的真及時呀

    E點 回覆:
    神經病一樣反複唠叨這麽一句!
    中醫上千億次藥量還不知何寫教人寫藥量 回覆: E點
    哈。那有你們曆害。寫上千億次還不知道自己如何寫的天天說能治病 而我只不過說一件事都實而己。咋的。你們天天騙叫正大光明。我阻止下叫十惡不
  • 2024-05-09 05:51

    此張方子是防己黃芪和桂枝湯方,結合患者刻下證,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更清晰

幫你學中醫

簡介:在這裏,你可以讀懂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