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能否抓住“中國機遇”?

慧顔蘇蘇 2024-04-25 07:36:27

阿根廷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的研究員賈斯特受訪指出,中國是一個促進多層次發展的合作夥伴,也是阿根廷能源轉型的關鍵合作夥伴。

本文‬轉載自作者‬|石爍、王英良

斯黛拉•馬裏斯•賈斯特(Stella Maris Juste)是阿根廷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的研究員,承擔中國/亞洲的研究與合作項目。之前獲阿根廷羅薩裏奧國立大學國際關系博士學位,並在阿根廷的胡胡伊國立大學講授本科和研究生課程。她目前是複旦發展研究院的訪問學者,致力于阿根廷和中國之間外交政策與央地關系的比較研究。她的研究課題涉及地方政府、地方發展、能源轉型和中國對阿根廷的影響。

以下是對斯黛拉的采訪實錄。

問:斯黛拉,您是什麽時候開始研究中國的?是什麽原因促使您學習中國的發展模式?

斯黛拉:在我的研究生學習期間,我專門研究地方政府(省、地區、市等)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在我完成博士學位後,阿根廷的外交政策議程開始顯示出一些變化。曆史上,阿根廷各省與智利、玻利維亞、巴西、烏拉圭和巴拉圭的跨境省份有聯系,從2010年開始,各省紛紛開啓新的國際化,開始展望亞洲。與此同時,中國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展開多層次外交,再加上BRI的啓動,同時新能源所必須的原料锂礦的開發也進入“高歌猛進”的時代。自2015年以來,阿根廷各省在對華外交政策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推動了雙邊關系發展,使合作領域更加多樣化,深化了兩國之間的聯系。在這種背景下,地方政府開始與中國形成更緊密的關系。中國也有興趣通過投資、貿易交流和文化合作加強與阿根廷地方政府的聯系。同時,阿根廷各省尋求外部投資,支持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促進地方發展。正是這種“相互需要”讓阿根廷各省與中國走得更近。

阿根廷作爲世界上國土面積第八大的國家,建設國內的基礎設施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因此,爲公路、鐵路、橋梁等交通基礎設施工程提供融資就成爲加強生産要素流動性的關鍵因素。這對于那些遠離交通節點和消費中心的阿根廷省份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能源項目也是阿根廷各省關注的重點,特別關注可再生能源和锂礦開發。在這些方面,中國是阿根廷各省的主要合作夥伴。中國不僅是光伏、風能和核能項目以及碳酸锂生産的投資者,而且是技術、工程投入和技術的供應商。

之所以中國顯得尤爲重要,是因爲阿根廷各省和國家政府無力爲這些關鍵的項目提供必要的資金。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是一個促進多層次發展的合作夥伴,當然未來仍存在一些挑戰。

問:阿根廷經濟正面臨高通脹、本幣嚴重貶值和財政赤字高企的嚴重危機。導致阿根廷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麽?走出經濟困局的出路在哪裏?

斯黛拉:阿根廷面臨的是一場結構性危機,這是由于內部和外部因素的結合使國民經濟及其發展更加複雜。

首先,阿根廷經濟在曆史上受到外債規模大、嚴苛的債務協議以及國民經濟對外部融資高度依賴等的限制。可以說,雖然阿根廷已經實現了政治獨立,但阿根廷的經濟獨立仍然需要克服諸多的挑戰。

一些內部因素加劇了發展的複雜性。阿根廷無法形成穩定的國家發展模式,政府換屆對國家發展路線形成了巨大沖擊。每一屆政府都有或新或舊的發展方案,但缺少發展思路的連貫性,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實現國家發展模式的穩定是阿根廷所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有時我們是一個農業出口國,但後來我們又開始搞全球價值鏈了,有時我們說,阿根廷需要與巴西或金磚國家等地區合作夥伴進行經濟融合,有時我們又說,加入全球分工要靠自力更生。我們與國際體系中各大國的關系也在發生變化。因此,阿根廷沒有明確的或持續的發展思路,而總是依靠並推行短期政策。

我認爲,較爲合理的發展方案是加強阿根廷的生産部門,同時考慮到像阿根廷這樣規模的國家所代表的多樣性。提高生産能力,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無疑可以改善國內市場狀況,更好地融入區域和國際市場的重要方案。當然,這必須同時減少公共支出,但同時又不消除國家在教育、科學發展、社會服務等關鍵領域的存在。不幸的是,現任政府正在減少公共開支,這對社會的影響是消極的,這裏伴隨著高失業率、工資惡化、對教育和科學系統的資助減少等等。

對外策略上,我相信加強阿根廷與區域各國的聯系始終是關鍵。南美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都是相似的。由于該區域各國的政治變化,我們近年來失去了不斷以對話和闡明立場的機會。阿根廷還必須在與中美兩國的關系中找到平衡。中國現在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米萊總統在各種場合和不同地方發表的演講,引起了人們對兩國關系未來的擔憂。新政府任期已有四個月,確實必要根據國家的利益和發展需要,重新考慮一項務實和連貫的對外關系政策。

問:在中國對阿根廷锂礦和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議題上,您如何看待中國在阿根廷能源轉型中所發揮的作用?中國的投資在阿根廷環境保護、勞動力市場和社會公平方面會引發風險嗎?

斯黛拉:中國是阿根廷能源轉型的關鍵合作夥伴。2010年以來,來自中國的投資讓阿根廷各省有能力落實可再生能源生産項目,包括光伏電站、風力電站和水力發電大壩。事實上,在胡胡伊省,南美洲最大的光伏電站高查瑞就建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它的建設需要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融資以及中國電建集團和騰晖光伏等公司的參與。這個可再生能源項目可以說是阿根廷最成功的案例。

與此同時,中國也參與了阿根廷北部的碳酸锂生産,碳酸锂是一種制造電池的關鍵礦物。在那裏,中國公司與當地公司合作進行勘探和開發活動。從這意義上說,阿根廷比玻利維亞和智利(構成“锂三角”的其他兩個國家)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因爲它允許外國投資並給予一些國家和省級層面的項目特許權。這些項目對省級經濟産生了重大影響,因爲能源生産和采礦有助于當地生産能力的多樣化。它們是創新項目,各省學會了與國際各方建立聯系,從而走上了新的道路。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對采礦用水、本地公司參與項目以及外債負擔存在一些疑慮。我們都知道,水是人類生命中不可替代的資源。如果我們考慮到在一個缺水的沙漠環境中,開采锂礦每天要消耗數千噸的水,那就更是如此了。這種情況引起了當地居民的警覺,特別是住在鹽灘附近的土著居民尤爲不安。不過,目前還沒有科學數據表明锂生産對供水存在消極影響,因爲這些調查尚在進行中。當然,阿根廷也在研究如何在锂生産中更有效地使用水。

在“锂繁榮”的時代,人們認爲當地居民會有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但這種情況還有待觀察。開采锂礦需要熟練的勞動力。如今,锂礦場附近的居民開始爲礦業開采項目提供基本的服務,如餐飲、清潔、安保等。但是,獲得更好的工作就需要地方和國家加強勞動技能培訓,這仍然是地方和國家政府尚未落實的任務。

專業知識轉移方面也需要更多的關注。中國參與的項目提供了一些知識的轉移,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還沒有實現,所以,人力資源的新技能培訓還任重道遠。中國在專業知識轉移上有不少初步經驗,這突出表現在諸如秘魯等案例上。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與阿根廷之間技術和知識的轉移可以在短期內落實。

問:如您所述,阿根廷地方政府希望在維護和促進國際關系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在對華關系上尤爲如此。爲什麽中國對您所在的胡胡伊省和阿根廷其他省份很重要?

斯黛拉:中國對幾乎所有拉美國家地方政府推動地方建設具有關鍵作用。特別是對阿根廷各省而言,中國提供了融資機會。融資是地方發展的一個重要且基礎性的要素,因爲總有一些與交通和能源有關的項目讓各省和國家政府無力融資。特別是像阿根廷北部的胡胡伊省或南部的省份,它們必須將生産環節放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和羅薩裏奧的港口。近年來,中國爲公路和鐵路的融資做出了貢獻,促進了生産要素的流動性。

另一方面,中國參與阿根廷等國的建設是非常明智的。中國正在推動多層次外交,既與中央政府交往,同時也與省政府、大學、研究機構和商業部門交往。即使面對阿根廷的政治變化,這種維持多層次和多利益攸關方關系的能力使雙邊聯系能夠經受考驗。中國了解拉丁美洲政治變革的運作方式,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也很有耐心。

即使當我們考察每個省份時,我們也會看到它們與中國合作的議程是多樣化的。例如,在胡胡伊省,雙方聯系始于高查瑞光伏電站的建設,同時擴展到锂生産、大學合作、友好城市關系建設、新能源輕軌和安全監控系統的建設等。因此,我們看到了一個多樣化的合作關系,胡胡伊省和中國企業各方都積極參與。

這樣,中國正在推動阿根廷地方經濟的增長。阿根廷地方政府也意識到這種關系存在共同利益。中國確保了從本地區獲得穩定的锂供應,爲中國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領導作用提供了物質支持,結果自然也讓中國與美國形成了競爭關系。此外,阿根廷地方政府讓來自不同行業的中國企業進入到锂産業鏈中,目前在阿根廷的重要中資企業包括有贛鋒锂業、中國華電科工、中國電力、葛洲壩集團、藏格锂業、青山礦業、西藏珠峰資源等。

我認爲,即使面對阿根廷的政治更叠,阿中這種互利共贏的聯系是雙邊關系和合作項目得以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發展一種多問題切入、多主體參與的務實聯系是理解兩國關系的關鍵。

問:許多中國媒體都有一種流行的觀點,即認爲米萊政府可能會對阿中關系造成嚴重挑戰。爲什麽米萊在處理對華關系上如此激進?您認爲米萊的對華政策在阿根廷地方政府和人民中很受歡迎嗎?

斯黛拉:阿根廷2023年底的總統選舉極大地改變了我對外交政策的看法。在阿根廷,每當政治有發生變化的迹象,外交政策的方向通常會被改變,這確實是我們目前觀察到的現象。

要理解哈維爾•米萊的非外交行爲,有必要記住,他是一個具有簡化主義世界觀的政治“局外人”。他對世界的理解帶有冷戰意識形態視角,然而現在的世界格局比冷戰時代東西方之間的權力鬥爭要複雜得多。米萊是一位經濟學家,他的政治道路被大大提速了,在成爲總統之前只擔任了兩年的國家代表。理解他的崛起是一項複雜的問題,但在考慮總統自身的特點之前,重要的是要記住,阿根廷已經曆了多年的經濟和社會惡化,這些矛盾一直延續到2023年的總統選舉。

顯然,米萊及其內閣的外交政策管理的特點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業余”狀態。同樣,米萊在處理國際關系時表現出他的意識形態偏見,並且從不擔心後果。自從他上台以來,我們看到了幾個有爭議的事件:阿根廷最終決定拒絕加入金磚國家,盡管之前花了多年時間才拿到邀請;米萊侮辱了墨西哥、委內瑞拉和巴西的現任總統;外交部長也以意識形態立場而非國家官員身份發表了不當的聲明。

因此,阿根廷國家政府的表述與實際情況之間存在著潛在的不一致性。中國目前是僅次于巴西的阿根廷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國之一。近年來,阿中兩國關系經曆了合作和緊張的時刻。不過,我們相信目前的緊張時刻很快就可以得到化解。

米萊這種在外交政策上的激進言論也出現在國內政治生活中。近幾個月來,米萊與省長和議員的關系一直處于緊張的狀態。米萊指責地方官員和議員存在腐敗問題,而真實原因是地方官員和議員拒絕在國會上批准米萊的法律。這些分歧導致在各省和國家政府之間産生了一場危機,目前仍在繼續。

阿根廷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國家和省級政府共享權力。我認爲,從這意義上講,國家和省兩級政府間的對話和政策協調將是在構建對華政策時建立真正代表阿根廷國家利益的關鍵。

問:最後,讓我們來展望未來。您如何解讀阿根廷與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中的潛在機遇?您將在這樣的雙邊關系中扮演什麽角色?

斯黛拉:在2022年初,阿根廷正式加入了BRI。這種新情況推動了許多合作項目,阿根廷各省在其中發揮了主導作用。阿中雙邊關系包括強化貿易聯系、加強金融合作(特別是落實貨幣互換協議)、對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文化、教育和科學合作等。這種關系涉及多方參與者:國家政府、地方政府、大學、科學機構、民間社會、公共機構和私人公司。

然而,阿根廷目前的內部政治局勢出現了變化,構成了不小的挑戰。但我認爲,各省將是維持阿中雙邊關系的關鍵角色。與國家政府相比,地方各級政府對雙邊戰略關系的機會更加了解。雖然阿根廷與中國國家間對話可能在放緩,但我們可能會在地方層面看到一些進展。特別是在锂資源方面,有一些高端項目將在2024年和2025年投産,這顯然將對兩國間的貿易産生積極影響。

今年4月底,阿根廷外交部長戴安娜•蒙迪諾(Diana Mondino)預計將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人們對此期望很高。我們希望推進雙邊關系發展,通過投資項目納入更多地方利益進來,並擴大目前貿易的産品範圍。我相信,這將是進行真誠對話的好機會。

雖然阿根廷近年來對華關系在政治有不少密切合作,但我們仍有一些挑戰需要解決。令阿根廷擔憂的一個重要挑戰是自2008年以來對華貿易逆差,而南美的其他國家,如巴西、秘魯、智利和烏拉圭都有強勁的對華貿易順差,這爲它們提供了實打實的外彙收入。據統計,阿根廷對華貿易逆差超過100億美元,其中進口略高于170億美元,但出口僅80億美元,這清楚地顯示了阿根廷對華出口出現了停滯。

另外,阿根廷各省特別感興趣的是推進合作項目中技術和專業知識的轉移。目前,雖然技術和專業知識的轉移得到不少經濟倡議和學者的關注,但實際進展有限。許多合作項目是在“交鑰匙”模式下進行的,也就是“工程總承包”模式,但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導致對阿根廷運營承包公司的依賴,並妨礙對本地勞動力的培訓。克服這些問題將有助于我們爲當地産業鏈增加附加值,這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認爲,這些挑戰將是決定阿中雙邊關系未來走勢的關鍵議題。阿中雙邊關系的長期發展和深化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阿根廷各省在維持雙邊戰略關系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0 阅读:3

慧顔蘇蘇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