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那些對外人好,對家人惡毒的人,是啥心理?真相太紮心了!

七牛天下 2024-04-24 18:13:48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這樣一種人:

他們在外人面前表現得十分和藹友善、慷慨;

但在家庭中卻對家人冷漠甚至暴躁無情。

這種行爲背後所折射出什麽樣的心理現象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探討這些人的心理狀態。

這種行爲反映了一種名爲“兩面人”或“表裏不一”的心理特征;

也就是在不同社交圈中表現的行爲和態度不同。

這種行爲可能與社交焦慮有關:

①對于家人來說是熟悉和安全的人,他們可能感到無所畏懼更加自得,並更容易表現出真實的自我;

②而在外人面前,他們可能因爲擔心“面子問題”,被拒絕或受到評判,而采取“笑臉相迎”更加友善的態度。

可能與自我控制和情緒調節有關:

①他們在外人面前可能更加注重和在乎“自我完美”的呈現;

② 而在家庭中則更容易展現出無所謂的狀態,不在乎情緒的控制,爆發或者沉默的態度。

與童年經曆,多半也有關聯:

如果孩子在家庭環境中缺乏被理解、被尊重和被接納的情感;

他們大概率可能會在成年後表現出對外人友好而對家人冷漠的行爲。

這可能導致他們在成年後在家庭中表現出缺乏尊重、溝通不暢甚至“狂躁”的行爲。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如果不想讓孩子變成只會“窩裏橫”的“兩面人”;

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和情緒管理能力。

●注重情感需求,切勿“溺愛”無邊

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和支持,讓他們在家庭中感到被接納和尊重。

同時,給與溫暖和理解的同時,要避免溺愛;

因爲溺愛只會給孩子“窩裏橫”的性格推波助瀾,最後達到在家中“肆無忌憚”的狀況。

● 正確表達情感和溝通

讓他們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家長還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行爲榜樣,不僅在外人面前表現友好和善良,更要在家庭中給予家人足夠的關愛和尊重。

● 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感

他們需要教導孩子認識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在外人面前都應該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

鼓勵孩子參與社交活動、培養他們的人際關系技巧和情感智慧;

從而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社交觀念和行爲模式。

● 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懷

通過建立親密的家庭關系,孩子可以從中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學會尊重和關懷家人和他人。

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在成長中形成獨立的人格和價值觀。

七牛看點:

那些對外人好,對家人不好的人,可能存在著一些心理和社交焦慮問題。

家長需要從小教育孩子正確的社交觀念和行爲模式,培養他們的自我意識和情感管理能力,同時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和關懷。

通過這樣的教導,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關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爲有責任心和尊重他人的人。

你家有“窩裏橫”的孩子嗎?你會怎麽處理?

0 阅读:40

七牛天下

簡介:嘗盡世間百態,感悟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