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小紅書的精裝朋友圈vs毛坯戶外,揭露了多少人的“虛假”人生

InsDaily 2024-04-26 14:21:21

五一假期臨近,大家應該都和小IN一樣早早地制定好旅行計劃了吧。

每到假期,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致照片就會刷屏我們的朋友圈。

廣袤的大自然、精心P過的圖片、文藝感拉滿的文案……一切都讓人心馳神往。

但朋友圈裏的旅行就像我們精心設計過的精裝房,全是美好和詩意。

而現實中的旅行,往往赤裸得像原生毛坯房,只能藏著給自己看。

最近,“毛坯戶外VS精裝朋友圈”這個話題,就在小紅書爆紅。

無數網友在話題下分享著自己的精裝朋友圈和毛坯戶外對比。

朋友圈和現實之間的差別有多大? 簡直一個比一個真實。

朋友圈:在美麗的雪山面前,靈魂仿佛得到了升華。

實際上:高反難受得要s,老娘再也不來了。

精裝朋友圈:“對世界失望的時候記得去看看山。”

毛坯戶外:我的母語是狂風暴雨。

精裝朋友圈:成功登頂的那一刻,是無法言語的喜悅

毛坯戶外:打著哆嗦馬上換上上厚衣服。

精裝朋友圈:“翻山越嶺,向自由走去”

毛坯戶外:一秒癱倒,誰也別叫我。

衆所周和,朋友圈的文案非常重要。

既然山坡上的桃花已經開了,那就得讓朋友們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反正他們也聞不到味道。

滿是肌肉線條的背影,置身于山海之間,隨意加上的定位透露出我的方位。

但他們不知道,我洗澡的地方有多狼狽。

即便被蚊子咬了一腿的包,但朋友圈裏的我,卻正聽著海浪聲入睡,獨享著這片惬意。

千辛萬苦爬到了虎跳峽,人雖然已經累到崩潰。

但朋友圈還是發了:“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我的精裝朋友圈:好震撼的冰世界

毛坯戶外:冰的只是那一丟丟,實際是荒野大世界。

朋友圈裏的我: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實際上:恐高到雙腳發軟,一邊爬一邊鬼哭狼嚎。

毛坯戶外:這個山是非爬不可嗎?

精裝朋友圈:安利一座人生必爬的山……

帶著孩子出來玩,簡直一天能崩潰八百回。

朋友圈裏:“母慈子孝”。

除了國內網友紛紛出動,踴躍分享。

在外網,也有相關的話題引起了國外網友們的熱烈參與。

比如前陣子刷屏各大網站的的“instagram VS reality”。

看來社交媒體與現實之間的反差,是全球統一的。

instagram: 在竹筏上穿過溶洞,感受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現實:被水流沖擊到面容扭曲。

instagram: 在雪地上留下我帥氣馳騁的英姿。

現實:在此之前已經摔了800遍。

instagram: “泰德蘭的海,是盛夏的味道”

現實:這海水真tm鹹。

社交媒體上:酒店的床和落地窗前的東京鐵塔適配度是滿分哦。

現實:鬼知道把這張床挪到合適的位置花了多久。

甚至還有插畫博主專門花了“How fake is your social media life?”系列插畫,暗諷社交媒體上的精致照片。

出門旅行,自然少不了打卡各種美美的景點。

但你在instagram上看到的景點,和現實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

鏡頭裏:山清水秀,碧藍的海水美到窒息。

鏡頭外:海灘上到處都是成堆的垃圾。

前段時間香港堅尼地城的一個機位在網上大火了一把。

小紅書上的街景:維港上的輪船和和港島的街景交相輝映,韻味十足的港風名畫。

然而現實卻是這樣的。

聞風而至的“博主們”擠在一個籃球場,隔著鐵絲網拍攝,而且還必須得用長焦鏡頭。

而你的眼睛,只能看到這樣的景致。

但凡一個地方成爲知名景點。

那“人從衆”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鏡頭下的丹麥小美人魚銅像:海的女兒。

鏡頭外:爲了和海的女兒合張影,至少排隊一小時。

鏡頭裏的蒙娜麗莎:世界藝術瑰寶。

鏡頭外的蒙娜麗莎:能靠近我算你厲害。

鏡頭裏的冰島藍瀉湖:獨自享受著北極秘境。

鏡頭外:瞬間穿越東北大澡堂子。

看來無論哪國人民,都逃脫不了在假期出門人擠人的命運啊。

把話說回來,出門旅行最重要的還是當下的心情。

有人喜歡只留下最美好的瞬間,有人喜歡記錄下最真實的狀態和感受。

朋友圈、instagram上發的是什麽,不過是個人的選擇罷了。

但無論如何,旅行最大的意義,永遠不止是爲了朋友圈那一堆精美的照片和文案;

而是你真正身心放松地,感受過眼前的風景。

0 阅读:7

InsDaily

簡介:Ins是一種撲捉和分享世界每一精彩瞬間的簡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