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前賜死一人,讓乾隆穩坐江山60年,自己卻爲此背負千古罵名

淺弋道曆史 2024-03-06 13:20:46

在清朝曆史中,康熙雍正父子二人堪稱唯二的明君。尤其是雍正,他敢于挑戰既定利益,勇敢地推行改革,雖然遭遇重重阻力,但他的努力和決心卻贏得了後人的敬佩。

然而雍正的果斷的行事方式也讓世人感受到了他的強硬和冷酷。在推行新政時,他不惜采取雷霆手段,對待反對者更是毫不留情。這種決斷力和強勢姿態讓人不禁聯想到他曾經“冷面王”的稱號,不少人認爲他冷酷無情。

甚至于在臨終之際,雍正還要再造殺虐,這究竟是意欲何爲?

王庭爭儲暫息,康乾盛世再啓

“九子奪嫡”,大清皇帝康熙時代,九位皇子爭奪儲君之位,這場皇子之間的權力爭奪,成爲清朝曆史上最爲戲劇化的一幕。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這段曆史被精彩地呈現,人物之間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讓人觸目驚心。然而實際的九子奪嫡更加驚險,更加殘酷。康熙皇帝內心矛盾,希望諸子和睦相處,卻又不得不面對皇位繼承的難題。太子黨頻遭失敗,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背水一戰,而八阿哥一派則試圖擾亂局勢,情勢白熱化。

康熙的選擇至關重要,他需要在衆多皇子中挑選一個合適的繼承人,同時又希望避免皇子們爲了皇位而相互殘殺。最終,四阿哥勝出,成爲了雍正皇帝。

然而,這場權力之爭並未結束,而是拉開了新的序幕。雍正即位後,面對朝野反對和質疑,他不得不采取果斷的措施,推行新政,整頓朝綱。這些改革舉措引發了更多的爭議和動蕩,雍正也因此被指責爲“殺兄之君”。

九子奪嫡的故事不僅是一場權力鬥爭,更是一段清代曆史中璀璨的篇章,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雍正的登基標志著九子奪嫡的戲劇終場,然而其影響卻遠未結束,一直延續到了雍正朝的末期。盡管他的改革措施深受人心,但也激起了滿朝文武百官的反對,尤其是曾經支持其他皇子的八阿哥一黨。這些舉措,如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等,都是爲了國家民生的改革,但卻讓原本得利的那些勢力感到十分不滿。

八阿哥及其一黨曾多次向雍正發難,試圖阻止他的改革,甚至以此爲借口對雍正發起攻擊。雍正迫于朝臣的壓力,不得不忍氣吞聲,但這並沒有平息朝野的不安。

直到後來,胤祀自知已無立身之地,爲了徹底落實雍正的罪名,他主動挑釁雍正,以身殉國的方式坐實了雍正殺害親族的罪名。這一事件也成爲了雍正朝的一個轉折點,雖然暫時平息了朝野的紛爭,但也爲雍正的統治蒙上了一層陰影。

兄弟相爭,戒備曆史重演

九子之爭,雍正身陷囹圄,胤祀遺恨難消。但對于雍正而言,眼下最爲緊要的事情莫過于選擇接班人。在他人才濟濟的子嗣中,除了排除早夭者和幼弱者外,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三人成爲了備受關注的焦點。

弘晝是三人中最年輕的,但他的聰慧和沉穩超越了年齡的束縛。相比之下,弘曆雖然更年長,但在心思深沉和政治手腕上卻略遜一籌。

然而弘晝卻有著與衆不同的選擇。他不願淌這泥沼般的權謀之水,甯願選擇退隱閑適的生活,遠離朝堂紛爭,享受一份甯靜與富足。這種與世無爭的態度,或許在人們眼中是懦弱的表現,但對于弘晝而言,卻是對內心深處真實渴望的回應。

九子之爭的塵埃落定後,弘曆繼位爲帝,而弘晝的智慧選擇最終換來了雍正的垂愛和賜予。弘曆即位後,對弘晝的照顧備至,賜以恩寵,使得他得以安享晚年,最終壽終正寢。弘晝的後代中出現了衆多傑出的人才,比如現當代的書法、繪畫大師啓功先生,就是弘晝的八世孫,這也是弘晝智慧選擇的一種回報。

而對于剩下的弘時和弘曆,他們二人的競爭在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弘時自認爲地位唾手可得,滿心期待大寶之位的到來。然而,他卻忽略了弘曆的政治手腕和雍正的默默支持。雍正爲了避免皇子之間的內亂,創造了匾後藏旨的新方式,將繼位诏書藏匿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並交托給各托孤大臣持有,以免引發新的紛爭。

此外,雍正還曾派遣弘曆代替自己前去日壇祭天,這一舉動表明了他心中所傾向的繼承人,使得弘曆的地位日益昭然若揭。這一系列的安排,既避免了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又確保了繼承人的順利過渡,爲大清的穩定與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舍棄私情,家國爲重,雍正忍痛賜死弘時

弘時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深信自己是應該成爲皇位的合適人選。他將家族的血統和長子的地位視爲不可動搖的利器,卻忽略了大清曆來以才德爲尊的傳統。弘曆的賢明和智謀遠超過他,但弘時無法接受這一現實,一心只想將失敗歸咎于弟弟。

然而弘時的真正錯誤在于他的愚蠢。他誤以爲可以通過牽連八爺黨來贏得雍正的青睐,卻不知這種舉動只會讓自己更加孤立。雍正心中早已疲于兄弟之爭,看到弘時如此狼狽對待自己的弟弟,他感到非常的憤怒和失望。

雍正在駕崩之前親自去見了弘時,並親手賜死了他。後人常常批評雍正爲了維護自己的權威竟然殺了自己的兒子,但殊不知,這是因爲弘時自己犯下了帝王大忌,導致了自尋死路。

此外,考慮到弘時的性格和行爲,如果他留下來,恐怕會給乾隆一朝帶來更大的不安和動蕩。

結語

雍正的統治是強勢而果斷的。他對待弘時的態度被一些人認爲是殘酷和不仁。也有人認爲雍正的做法並沒有錯,因爲他是爲了國家的長治久安。

之所以引起了後人的批評,是因爲他觸及了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導致了文人階級失去了庇護。實際上,爲了維護國家的安定和江山永固,除去潛在的威脅是皇帝的責任,這並沒有錯。

真正的過錯在于弘時自身。他不顧君臣、父子之倫,爲了自己的私利責怪自己的父親,甚至想要傷害自己的兄弟。這種行爲觸犯了雍正的大忌。除此之外,弘時行事張揚,狼子野心,已經是自尋死路。

這也告訴了我們,正確的處世之道應該是低調、謹慎,不要觸動他人的逆鱗,也不要給人以把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0 阅读: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