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科技辦會”,中外科學家共話人工智能發展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4-27 16:50:13

內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機器人熱情迎賓、人工智能數字人在新聞中心實現多場景播報、多場論壇探討人工智能發展……走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的會場,人工智能元素隨處可見。圍繞當前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及其安全性隱憂,中外多名專家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通用人工智能論壇的時間地點是?”“通用人工智能論壇的時間是4月27日上午,地點位于中關村展示中心頤和廳……”想要獲知論壇年會各場分論壇的時間、地點等信息,除了翻閱會議手冊,參會者還可以向“會務智能體”詢問。依托中關村企業研發的智譜清言大模型,一問一答之間,複雜的信息檢索流程得到簡化。

“人工智能技術其實剛剛進入應用期,在各國的應用場景差別巨大。”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認爲,面對不同的場景需求,人們對人工智能技術會作出不同的選擇。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我們甚至可能感受不到人工智能的存在,它將嵌入各類工作平台,人們可以直接使用自然語言與其交流。

當前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迅速,但圍繞人工智能安全性的討論從未停止。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穆斯塔法·申胡也特別關注到這一問題,他表示,人工智能正在被用來解決大量的問題,幾乎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確保人工智能不會對人類産生負面影響,全球必須對人工智能發展給予足夠重視,必須找到一種能被所有人、所有國家和地區接受的治理結構。

“科技的誕生曆來都是雙刃劍。”薛瀾表示,對此,建立一個合理的技術風險治理體系很重要。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誤用、濫用、惡意使用等問題,都要有體系化的應對,才能對潛在風險進行合理規制。去年,我國在全球第一個出台了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管理辦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系列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法律也在不斷健全,“正是通過這樣一個綜合性的體系,保證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有‘刹車’。”

“人工智能是一種技術,它沒有情感、不能組建家庭、不能享受生活,它無法取代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阿龍·切哈諾沃表示,動物其實也擁有智能,只是與人的智能不同,人工智能或許在某些方面比人的效率更高,它有著強大的力量,但我們應當把它當作一種技術來看待,“要記住一個哲學觀點,人創造出的東西,總是要落後于人類本體。”

在論壇年會“人工智能主題日”上,遠期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曾毅發布了一份行動倡議,呼籲通過人工智能的能力建設,推進人工智能的全球發展與治理。“以人爲本、智能向善,應當成爲推進全球人工智能能力建設進程的宗旨。”曾毅表示,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學術界、産業界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應共同攜手,推進全球人工智能的穩健發展與協同治理。在采用人工智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應注重對勞動就業的潛在影響,探索更好地發揮人類創造力和智慧的新途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