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NOA開年量産之戰:華爲之後,誰會是下一個贏家?

高工智能汽車 2024-02-19 17:49:55

2024年伊始,高階智駕賽道的客戶爭奪戰火爆開場。

近期有消息稱,大疆車載已經收到比亞迪和一汽集團的明確投資意向。2024年CES展上,大疆車載宣布「成行平台」領航城區NOA功能將很快在合作夥伴的車型上量産落地。很顯然,大疆車載成行平台具備量産經驗,且“低成本實現高階智駕”方案都是對車企有極大吸引力。

就在幾天前,華爲與東風(岚圖)的合作正式簽約,並且華爲車BU正式獨立後便已經向多家車企發出股權開放邀約,而長安則是首家合作車企,並且公開資料顯示華爲已經向一汽抛去了橄榄枝。

而在這之前,與華爲深度合作的汽車品牌就除了早前的北汽極狐,阿維塔,奇瑞與華爲聯手的智界首款車S7也進入了申報階段,另外與江淮的合作項目也即將落地。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市場新能源乘用車NOA標配搭載率爲8.63%,其中,20萬元以上標配率則已經突破20%。預測2024年包括硬件標配(軟件付費)在內的NOA搭載率將突破10%。

在城市NOA爲代表的高階智駕賽道爆發之際,伴隨著華爲、大疆這類玩家的攻城掠池,留給其他第三方供應商的窗口期不多了。

各方搶跑高階智駕量産

1月23日,智己汽車IM AD城市NOA在上海地區率先開放,並計劃 6月將推出無圖城市NOA加速開城;隨後將陸續擴展到深圳、蘇州、北京、廣州等城市。

綜合來看,包括蔚小理、華爲系、長城、廣汽、奇瑞、比亞迪、吉利、上汽等新老車企都紛紛入局這場高階智駕戰。

很顯然,高階智能化所帶來的用戶體驗升級,也將成爲下階段汽車市場競爭的焦點,車企競速的背後,同時也是各家智能化技術底座與合作供應鏈能力的比拼,“高性價比”的高階智能駕駛方案的量産落地速度,則成爲了各大主機廠決勝智能化下半場的關鍵點。

除了少數幾家新勢力堅持全棧自研,其余傳統車企大部分采用了自研+外部合作的形式,隨之而來的,則是各大供應商對車企客戶資源的搶奪,並搶跑量産落地。

華爲的合作車企名單遙遙領先,阿維塔、問界的城區NCA已經落地多個城市;智己汽車背後則是供應商Moment,日前上汽零束科技宣布其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正式開啓工程驗證,城市NOA功能已經在車上跑通。

去年10月開啓上市交付的極越01搭載的正是百度Apollo 的全國首款純視覺城市高階智駕解決方案,並搶先特斯拉FSD在國內城市場景量産落地;2024年1季度,魏牌藍山將搭載城市NOH功能量産上市,屆時將搭載毫末智行提供的HP550方案;

今年的CES上,大疆車載也展示了城區NOA功能,該功能基于單顆高通Snapdragon Ride(SA8650P)芯片,並且不依賴激光雷達。大疆車載表示,該功能將很快在合作夥伴的車型上量産。

去年廣汽埃安旗下高端豪華品牌昊鉑GT上市,搭載了商湯絕影智能駕駛算法。資料顯示該算法融合了BEV目標感知算法、BEV車道線感知算法及創新NN-Fusion融合感知算法。

此外,包括小馬智行、輕舟智航等原L4級自動駕駛玩家,也都在推出高階智駕方案;例如輕舟智航去年4月就發布了基于“單征程5芯片+單激光雷達”的輕舟乘風城市NOA方案。

同時,外資Tier 1在高階智駕市場也在逐漸落地,例如博世的首個落地項目車型—奇瑞星紀元ES頂配車型搭載博世的高階智駕方案(雙Orin平台)。

與此同時,便隨著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壓力也在持續加碼傳遞到供應鏈。

一方面表現在研發節奏加快、交付周期壓縮,另一方面表現在車企對成本的極致壓縮,2024年還將更甚。很顯然,車企傾向于有量産經驗、交付快且更具性價比的合作方案。

不容忽視的是,當前城區NOA方案落地依舊存在極高的落地難度和投入成本,並且城區NOA要從能用到好用,還有賴于海量數據驅動感知技術與算法模型的持續叠代。並且高階智駕方案的技術難度,對不少第三方智駕供應商來說,依舊是不低的門檻。

技術升級或將成爲分水嶺

高階智駕量産進程加速帶來的,還有技術的叠代升級。

當前最爲火熱的BEV+Transformer方案因爲能夠很好地融合多傳感器的特征,將多傳感器收集到的圖像信息轉換成3D視角,從而提高感知和預測的准確率,已經成爲了高階智能駕駛的主流方案。

可以發現,各大車企和有技術實力的供應商基本都轉向了BEV+Transformer的技術路線,而這被視作城市NOA能夠去高精地圖的關鍵,也是高階方案降本的關鍵。

除了華爲、百度 Apollo、毫末智行等,更多的第三方供應商也在快速跟進。

目前,魔視智能全新推出了全棧自研的“多視域前融合BEV感知及4D數據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融合BEV技術和Transformer模型,不僅確立了前沿的多維感知架構,更將深度學習的最新成果帶入自動駕駛感知的領域,助力公司打造可持續進化的高階智能駕駛産品和應用。

資料顯示,魔視智能BEV+Transformer融合方案可使汽車以鳥瞰視角實時監控並解析周圍的環境,同時通過Transformer模型的強大處理能力和並行計算優勢,實現BEV前融合高階感知能力。

截止目前,魔視已經推出了多元化産品系列,覆蓋高中低全棧智駕場景應用並實現大規模量産。據介紹,魔視智能是率先實現國內一線乘用車主機廠量産的自動駕駛企業之一,已與國內幾乎所有頭部乘用車及商用車主機廠建立量産及項目合作關系。

商湯絕影的BEV目標感知算法具有泛化性、豐富性和長尾目標感知能力。其已經將Transformer和時序模型融入到了這套BEV目標感知算法中,能夠實現在鳥瞰圖視角下優化特征的環視物體檢測方案,在多視角攝像頭的3D目標檢測上性能優異。因此即便在雨天城區道路這樣的惡劣環境中,依然能夠對前方的各種障礙物具備穩定且准確的感知;同時針對各種異型車以及長尾目標感知,依舊能保持較高的檢出率與泛化性。

在搶跑高階智駕量産的窗口期,如何在軟硬件系統性降本的基礎上,通過場景適配性更強的算法模型可以實現高中低配硬件的全覆蓋,至關重要。

去年,7.8億元高額B輪融資讓多年低調布局的自動駕駛科技公司Nullmax重歸大衆視野。據悉,其領先的視覺感知算法以及行泊一體方案已應用于高中低平台的多個頭部車企平台化量産車型。並且Nullmax也是極少數擁有感知能力且在高、中、低端芯片上都已實現量産交付的企業,包括TI TDA4及英偉達Orin等主流芯片。與主流國際芯片廠商的深度合作,爲Nullmax海外業務拓展打下紮實基礎,有望爲全球合作夥伴提供符合海外需求、優質多元的智能駕駛新選擇。

Nullmax圍繞BEV+Transformer技術架構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包括開發了一套強大的平台化BEV-AI整體技術架構。通過支持多平台、多産品,以及任意傳感器配置,目的在于能夠快速助力車企完成各項功能和任務的高效開發。

這無疑爲Nullmax加速推進生態合作與技術落地提供了底氣。在年初落幕的CES 2024上,Nullmax攜手TI、黑芝麻智能、聯想車計算分別展示了多樣化方案和量産技術,包括全球首個擁有NOP和HPP功能的8T算力行泊一體量産應用,全球首個基于2T算力的智能前視産品,以及支持城市和高速場景的BEV算法等高階NOA方案,兼具高性能和成本效益。

當前,Transformer模型部署也對計算平台帶來新的要求,除了對算力需求大升級,在部署中還存在一系列難度和新要求,智能駕駛芯片廠商正在加強芯片對Transforer的適配,如英偉達在新一代GPU中特別增加了Transfomer引擎。

早在2023年上海車展上,地平線就推出了新一代BPU智能計算架構,專爲大參數量Transformer、大規模交互式博弈而設計的計算架構。

地平線提出了基于BEV+Transformer的端到端的算法框架,並已經將這套架構的部分模塊應用于征程5芯片,包括純視覺BEV動靜態環境感知,基于Transformer的道路關聯關系識別,以及所有道路參與者的軌迹預測。

另外,地平線還將發布新一代系列車載智能計算方案——征程6,旗艦版算力高達560 TOPS,擁有系列平台化設計、高集成度的片上系統、開放易用的解決方案、Transformer算法的高效支持、全面的功能及信息安全、賦能量産的配套設施六大優勢,兼具極致性能和效率,能夠靈活滿足智能駕駛全場景量産差異化需求,尤其是以城區NOA爲代表的高階智駕的需求。

征程6兼具極致性能和應用效率,能夠滿足未來3~5年的智能駕駛發展需求。據介紹,征程6首批量産意向車企客戶就包括比亞迪、廣汽、理想汽車等多家。

可以說,地平線征程6將以極致的計算效率優化系統綜合成本,助力車企和生態夥伴打造城區高階智駕殺手級應用,加快城區NOA的大規模量産普及。

BEV+Transformer已經成爲當前行業認可主流趨勢,但該技術方案本身就極具的難度,並且訓練出能用且好用的模型需要基于海量訓練數據,而這涉及到海量數據來源,同時這對海量數據處理能力、整體數據閉環體系構建等等要求也在提升,以上這些對于大多數第三方供應商來說,都是量産道路上的壁壘。

在高工智能汽車看來,當前市場格局未定,只有領先在系統成本最優的前提下,掌握了先機實現規模化落地,憑借大數據驅動來打磨産品,才能進入高階智駕的終局比拼。

0 阅读:171
评论列表

高工智能汽車

簡介:專注智能汽車産業鏈的市場研究、媒體會議和投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