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傳》|“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陸筱芮 2024-04-14 13:13:14

“解決自己雄心與頭腦的差距,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

這是最近在讀的《曾國藩傳》裏面的一句話。

世人皆知,曾國藩之成就。卻很少有人知道,曾國藩完完全全就是一個普通人。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過人的智慧。取得如此成就,完全是靠自己的後天努力。書中寫到,剛剛到北京的曾國藩,見識狹窄、觀念鄙俗,性格上還有很多缺點,與普通人無異。成爲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樣子,付出了超人的努力。曾國藩給自己定了12條軍規,每一條看起來都很簡單,但能堅持幾十年的人卻少之又少。而我們能借鑒的是什麽呢?

《曾國藩傳》

立志。

曾國藩三十歲立志做聖人。

人的能力發揮多少,與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密切相關的。或者說,精神力量直接決定著身體潛能的發揮程度。一個人的潛力,是自己不知道的。確立目標,可以有動力讓我們在一些誘惑面前不停下腳步。在困難面前不退縮。

寫日記。

曾國藩三十歲開始寫日記,把這個習慣堅持了一生。

日記如何寫?

不是流水賬,而是自省。首先,要把寫日記當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字迹工整,態度端正。其次,日記的作用是抓住生活中的細節,通過每一個細節來改變自己。所以在寫日記時,要反思自己一整天的活動,不光是要逐一反思自己的行爲,甚至要反思檢查自己大腦中轉過的每一個念頭,哪裏不對,哪裏應該更好,一點一點糾正自己的問題。

日記寫了,該如何做到?

外力監督。因爲外力遠遠大于內力。日記給親人,朋友看。每個人身上都有惰性,自己監督自己本身就是一種違背本性的行爲,堅持下去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人都有自尊心,因此通過外力監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讓大家一起監督,就不好意思偷懶了。

一個人想改變自己多年形成的行爲習慣,是很難的。像是一些外在不良嗜好,比如抽煙,喝酒,沉迷網絡等,可能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因爲他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控制自己不碰煙不碰酒不碰手機就可以。但是,內在的問題,像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是複雜的,隱蔽的,是隨著成長,根深蒂固的,想要一時半會把它改掉,是不現實的。需要成年累月的時間,慢慢化解。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經受無數次的失敗,關鍵是不能放棄。晚年,曾國藩總結自己的人生體會說: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個果子成熟的過程:不能著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與天的栽培,會讓一棵樹靜靜長高,也會讓一個人慢慢成熟。

我自認,我現在大多數的焦慮,基本就是來自于自己的雄心和頭腦之間的差距,或者說是,願望和行動之間的差距。18歲的我,成爲家裏第一個上大學的人,我以爲我有光明的未來;現在25歲的我發現,我真的什麽都沒有,既不聰明,又不勤奮;既沒有賺錢能力,又不懂人情世故。我們大多數人,根本沒有到拼天賦的程度。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

第一個改變,從每天寫日記開始。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