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興衰:秦簡填補又一曆史空白,難怪秦朝二世就亡

諸史 2024-04-18 23:00:22

作爲中國第一中央集權王朝,秦朝留下無數奇迹,但也留下很多謎團,其中之一就是秦朝的興與衰。

由于秦朝史料缺失太多,導致後人對秦史不甚明了。幸運的是,隨著地下文物不斷“挺身而出”,尤其不少秦朝文獻橫空出世,填補了不少空白之余,也慢慢揭開了蒙在其上的面紗,讓我們得以看到更真實的面貌。

本世紀初,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裏耶鎮,考古發現裏耶古城遺址,其中出土了近4萬枚秦簡,上面記載的內容填補了很多空白,讓我們可以對秦朝的興起與衰落管中窺豹。

秦朝興起與吏治

唐代名相魏征在《群書治要》中說:“爲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其實,古今很多政治家都強調“治國就是治吏”,因爲百姓不難治理,難治的是官吏!邏輯很簡單:沒有良好的官吏系統,再好的政策也是枉然,曆史教訓曆曆在目。

因此,商鞅變法內容再好,但如果沒有良好的執行,必然變成空談。而裏耶秦簡表明,秦朝有一套高效、執行力強、監督嚴密的官吏系統,比如以下兩點:

首先是秦朝公文傳遞,信息及時傳遞反饋,才能及時解決問題。秦朝公文傳遞呈全天候狀態,通過完備的郵驿系統,以及“接力郵傳”,保證上傳下達通道的通暢,比如中央文書可以直達裏耶這樣的偏僻地區,上傳文書也可以及時到達上一級或中央。

更爲驚人的是,秦朝公文的收發、傳遞、延誤,都會一一記錄在簡牍之上,時間精確到了時辰,可見制度之嚴、管理之細。

其次是對官員的考核,即秦朝官吏有KPI,與政績與俸祿、升遷等挂鈎。秦朝官吏考核制度非常嚴格,官吏“考勤表”考核出勤時長等,還要考核額定任務完成情況,有無過失等,每個官員還有“履曆表”。每年,秦朝郡縣主要官員要向朝廷彙報治理情況。

由此管中窺豹,可見秦朝吏治之嚴。有了這麽一套官吏系統,秦國崛起就有了基本保障,只要政策不出錯,上面不胡來,秦國遲早都會崛起,如今也難怪秦始皇能統一六國。

可惜的是,隨著秦帝國的滅亡,雖然漢承秦制,但已經丟掉了很多,到了儒家掌權之後,丟掉的就更多了,吏治成爲曆朝曆代衰亡的大問題。

秦朝滅亡與酷法

秦朝之驟然滅亡,其中原因很多,但史書有一點應該沒有說錯,就是秦朝法令過嚴,比如裏耶秦簡記載的以下兩件事足以說明:

首先,陽陵縣有12個男子欠下官府債務,被官府發文追債,但這12人無力償還,于是就被改用服勞役抵債。其中,一名叫“小欬”的人罰金爲11211錢。當時,每天工資爲8錢,罰金相當于要沒有休假的連續工作近4年,可見罰金之重。

其次,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遷陵縣需要終身服勞役的人數已經高達4376人,其中每年每7人刑徒就死1人。遷陵縣是洞庭郡的屬縣,人口並不多,竟有4300多人終身勞役,可見律法之酷,由此也導致很多刑徒之人逃亡。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秦朝法律變得更嚴了。比如,陳勝因爲“闾左”而被適戍漁陽,其中“闾左”,根據張家山漢簡等記載,基本確定爲平民或貧民,沒有觸犯法律。也就是說,沒有犯法的陳勝,都遭到了谪戍,那麽上述終身勞役人數如此之多,只能是秦法變得更嚴了。

其實,秦始皇一統六國後,開啓了很多大工程,比如骊山大墓、阿旁宮、長城、馳道等,以及還有防備匈奴的30萬大軍、南方攻略百越之地前後上百萬軍民等,這就導致秦朝需要大量勞力,而且是免費勞力,以秦朝國力看,如此規模的花錢勞力肯定用不起。因此,秦朝有動機讓法令更嚴格,制造更多的免費勞力,又比如父輩或祖輩爲商的也要遭受谪戍之罰,這是明顯的谪戍擴大化。

但這麽濫用民力,帶來的後果,恰如晁錯所說“發之不順,行者深怨,有背畔之心”,導致民心盡失。所以,陳勝吳廣起義後,才會出現應者雲集的局面,秦朝才會被義軍輕易推翻,才會二世就亡。

余論

秦朝興衰已然成爲過去,但留下的曆史教訓卻極爲深重,後世曆朝曆代一方面高喊吸取秦朝酷法亡國之教訓,但一方面卻又對普通百姓以沉重賦稅,依然是苛刻對待百姓,最終導致天下百姓不得不反。

或許,恰如“曆史給人類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吸取教訓”這句話所說,曆朝曆代空喊吸取秦亡教訓,但最終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又繼續實行秦亡之道!

參考資料:《史記》、裏耶秦簡、《新華社——千年簡牍揭秘秦朝興衰》等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