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8.6分!今年最美的治愈系國劇

哆啦追劇筆記 2024-05-13 01:37:32

8集體量的《我的阿勒泰》大結局後,豆瓣開分8.5(現在漲到了8.6分)。

它不一定是今年質量最好的劇,但一定是最美的治愈系國劇。

因爲是在新疆北部實景拍攝,每一幀畫面都美得不像話!

大家感受一下,是不是隨便一截圖都可以做壁紙的水平。

除了景美,因爲改編自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很多旁白直接引用了書中文字,保留了原著裏優美的語言節奏。

很多人擔心散文集改編成電視劇,是不是會弱化劇情上的連貫性和沖突性。

我之前也覺得,真正絕佳的文本是很難被影視化的,因爲根本是兩種不同的表達體系。

但這部劇的改編可以說非常成功,原著中各個篇章裏,彼此獨立、看似毫無關聯的人與事,都被恰到好處地“編織”到了劇情線裏,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了美麗的項鏈。

比如作者在《我的阿勒泰》裏出版自序裏的一段話,被放到了開篇由女主李文秀的旁白引入,“文字裏的那個‘我’還是十八九歲的光景,貧窮、虛榮、敏感又熱情。滋味無窮。”

這個開篇非常妙,原著裏的作家李娟和劇中人物李文秀形成一種有趣的互文。

在這部打造群像的劇中,以女主的第一視角展開故事,然後再慢慢嵌入到故事背景中,顯得恰到好處。

每集出片頭的方式也非常精妙,看完後再回想發現,片頭裏已經暗示了這一集的敘事重點。

我其實不太喜歡刻意強調創作者的性別視角,但這部劇從原著作者到編劇、導演都是女性創作者,從敘事角度與鏡頭語言來看,的確有著不同的表達風格。(之前看《夢華錄》也有這種感覺)

去看了導演滕叢叢的微博,她提到女性表達的呈現,的確和我們熟悉的男性創作者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關于女性困境,劇裏塑造了一個我最喜歡的角色嫂子托肯,只用了一塊“搓衣板”就道盡了婚姻中女性的無奈與悲涼。

如果換成一般狗血劇,至少花上10集篇幅去講述托肯在家庭裏的付出以及不被理解,但這部劇裏“點到爲止”,根本無需再控訴什麽。

還有一處非常絕妙的設計,就是當時和李文秀一起聽劉老師講座的還有一位中年女性,她和文秀同步給劉老師投稿,甚至被編輯們一眼相中。

但是在與編輯的會面中,對于自己寫作天賦的被認可,這位女性沒有激動反而一臉惶恐。

因爲寫作只是一時興起,她有三個孩子,她要相夫教子,她沒有時間……

劇情到這同樣戛然而止,沒有再去側寫女性的家庭婚姻到底給她帶來多少阻力,因爲已無需多言,只是由劇中劉老師說出伍爾夫那句著名的“每個女人都應該有一間自己的房間”,留觀衆獨自嗟歎。

關于女性友誼的描寫雖然不多,但也足夠動人有趣。

托肯因爲文秀媽媽不幫她說話而生氣,但因爲文秀看出她有心中人,倆人有了共同的秘密成爲閨蜜。

托肯、文秀和庫蘭一起在河邊洗衣、戴花、相約著去舞會。

看到帥氣的巴太,還以爲庫蘭和文秀會成爲情敵,當然這又是一般狗血劇最愛的套路。

原來庫蘭有自己的心上人,不管外人怎麽說她和巴太很般配,都無法動搖她的心,托肯爲了好閨蜜還悠悠地說一句“倆人其實也沒那麽配啦”,哈哈。

三人看著男人們因爲吃醋無休止地扭打,無奈又厭煩的表情,真的是女導演特有的幽默感!

最後,關于母女之間的關系也是近年來的國劇裏比較少見的。

馬伊琍飾演的媽媽張鳳俠,人如其名,就像隱居在草原上的俠女,有著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教育要成爲“有用的人”,但是在張鳳俠看來,“有用”並不是衡量人的唯一價值體系,“沒有用,也很好啊”。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張鳳俠自始至終都沒有責怪過文秀,不管是她不小心弄丟了奶奶,還是無法和其他孩子一樣出人頭地、賺大錢。

媽媽永遠都是女兒堅定的擁護者,這也是女導演鏡頭下才會有的母女關系吧。

前面說到文字難以被影像化,很重要的一點是文字能賦予讀者極大的想象空間,而影像語言往往會限制住這種想象。

但這部劇在巴太這個角色的塑造上,可以說完美契合了文字的留白空間。

原著中巴太的原型麥西拉出現的篇幅非常短,作者李娟對他的愛戀不過是一場“出于年輕”的美麗誤會,甚至都談不上無疾而終。

而劇中因爲于適飾演的巴太,讓我們在這個平行時空裏真切地明白,漢族女孩文秀爲什麽一眼就愛上了他。

雖然給准丈母娘的第一印象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在轉場夏牧場後,兩個人有了更多了解彼此的機會。

這個帥氣淳樸、自由奔放、與馬爲伴的的哈薩克族青年,就這樣慢慢走進少女文秀的心裏。

女導演把初戀的悸動與美好拍得唯美浪漫,全程看得我一臉姨母笑。

唯一覺得有遺憾的是,媽媽“撿了一個男人”談戀愛的劇情,如果沒有這條線,這部劇應該是可以上9分的。

雖然前面也有鋪墊,一直舍不得爸爸骨灰的媽媽可能是個“戀愛腦”,而且也能理解,沒有蔣奇明這個角色,就很難引發後面的戲劇沖突。

而且這個角色還有一個重要作用,他和張鳳俠他們融入當地遊牧民族不同,他代表著那群唯利是圖,卻打著“文明”幌子的“侵入者”。

當然,這部劇裏也沒有回避“男凝”,就像導演在微博裏說的,就算要講平等,也不可能把男性從我們的生活和價值裏剔除幹淨。

所以可以看到,巴太爸爸固執地認定托肯改嫁必須留下孩子,雖然他明明認爲“照顧孩子是女人的事”。

他反對巴太和文秀在一起,因爲她不會和你一起放牧、爲你洗衣做飯,但這是在一種特定文化習俗下的固守與執著。

就像你轉場牧場可以開車走公路,也可以維持傳統騎馬走小道;你可以放棄金屬物坐汽車回家,也可以放棄便捷,騎馬回家鄉。

關鍵是看你的向往、你的選擇,沒有紙用白桦樹皮也可以寫字,不花錢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

生活並不是只有“有用”這一個選項。

很喜歡劇裏蒙古族奶奶的一句台詞,哪怕是再顛簸的生活、也要閃亮地過呀。

喜歡我的文章,就加個關注吧~

0 阅读:16

哆啦追劇筆記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