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亂沖突持續升級,警察騎車沖撞碾人,總統候選人被當場逮捕

社會新文娛 2024-05-08 14:31:35

美國的反以遊行規模越來越大,然而對于這場遊行示威,美國政府不但沒有選擇安撫民衆,反而選擇了暴力鎮壓。警察更是騎著自行車,對著示威人群沖撞碾過去,就連總統候選人也在這次的遊行示威中被逮捕,雙手反捆著押上了警車。這對于總統大選在即的美國來說,無疑又是一場新的混亂。

巴以沖突的真相逐漸展現在世界眼前

去年,拜登和特朗普爲了拉選票,全美各地就上演了不少的混亂;現在拜登和特朗普的最終對決還沒正式開始,一場混亂反倒是提前開始。這場突如其來的混亂,讓美國政府頗爲頭疼,無論是阻止還是支持,對美國政府來說都不是件好事。

事情的起因就是巴以沖突,以色列爲了打擊報複巴勒斯坦,出動數十萬大軍,對加沙地帶進行了圍攻。處于被圍攻並且持續轟炸下的加沙,有大量難民逃往南部地區拉法,而以軍爲了泄憤,也將這些難民當做了打擊對象,造成了大量傷亡。

一開始,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很多民衆,對以色列都是持支持態度的,因爲是哈馬斯對以色列發起了襲擊,這些人認爲以色列的報複行動是在保護自身。但隨著沖突的持續,事情開始起了變化,盡管臉書、推特等一衆社交平台,被美國政府控制,不能發布關于以色列的負面內容。

但TikTok不同,TikTok上自從以軍對加沙發起圍攻後,就出現了大量當地的真實視頻。這些遭到以軍屠殺的巴勒斯坦難民,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和同情,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以色列停止對加沙的圍攻,並且對這些流離失所的難民,進行人道主義援助。

不過以色列並沒有順著這些國家的意思來,而是繼續圍攻加沙,並且還准備對拉法進行打擊。讓這座聚集了大量難民的城市,産生更多的傷亡;美國政府雖然在聯合國上,同意讓以色列停火,但實際行動卻是持續加碼軍援,還打算提供數百億美元給以色列,幫助其完成占領加沙的目標。

美國各大高校開始支持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

這種雙標做法,引發了全美大量民衆的不滿,各個大學的學生都開始遊行示威,力挺巴勒斯坦。對此,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認爲這是一種“反猶主義”,被猶太人掌控的美國,開始對這些“反猶主義”的暴力鎮壓。但隨著暴力的持續進行,一些猶太裔美國人也加入到了遊行示威的隊伍中。

被逮捕的吉爾·斯泰因

比如身爲綠黨總統候選人的吉爾·斯泰因,作爲一名猶太後裔,她曾兩度參加總統大選,並對以色列進行了譴責。同時批評了美國政府對以色列的持續軍援,這次也同樣不例外,前往多個大學和學生們一起參加遊行;不過這名總統候選人和其競選團隊,在前往華盛頓大學支持學生的時候,就遭到了重拳出擊。

面對圍成一圈的示威人群,美國警察騎著自行車將人群撞散,吉爾·斯泰因本人更是被當場逮捕。

對于美國政府來說,這可不是個好消息。如果逮捕了其他的學生倒還沒什麽,但是吉爾·斯泰因有著專業的競選團隊,在此事上完全可以大做文章,來爲自己獲得大量的選票。雖說以目前民衆支持率來看,美國總統只會在拜登和特朗普之間抉擇,吉爾·斯泰因只是陪跑,但此舉也能夠獲得相當的支持率。

美國當前有不少的搖擺州,這些州既對美國總統拜登不滿和質疑,同時也不樂意將選票投給特朗普。而吉爾·斯泰因在這時參與到學生運動中去,爲巴勒斯坦發聲,爲和平發聲,很可能會得到這些搖擺州的支持。特別是拜登政府將她逮捕的行爲,會讓更多的美國民衆對拜登不滿,將選票投給其他人。

盡管這次學生運動的規模,並不如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那次。但如果美國政府不能解決的話,拜登爲此而下台也不是不可能。4年前的“黑命貴”運動,一開始也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美國政府及時道歉就沒事了,但美國政府偏偏沒這麽幹。跪殺黑人的白人警察無罪釋放,引發了全美示威大遊行,緊接著對黑人道歉支持該運動的拜登,就當任美國總統,而和“黑命貴”對著幹的特朗普,則在大選中輸給了拜登而下台。

和美國傳統政客格格不入的特朗普當選了一任就匆匆下台

當初美國民衆選擇特朗普的原因也很簡單,作爲唯一一位沒有任何從政經曆的總統,美國民衆認爲他能爲美國做出一些改變。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讓華爾街吐出大量金錢,幫助美國制造業回流的特朗普差點就成功。但在多方面因素之下,獲得了華爾街大量資金支持的拜登團隊,還是贏得了選舉的勝利。

內亂持續升級,不解決將引發更大矛盾

現在美國大學爆發的示威遊行,短短一周的時間,就在美國政府的定義下,演變成了所謂的“反猶運動”。可以說是反映了當前美國的普通民衆,和財閥政客集團間的矛盾。

大量美國民衆都認爲,美國政府的背後,有著一個由猶太人控制的影子政府。由于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後,這些猶太人利用自己在金融業上的優勢,壟斷了美國的金融業,並利用這些金融力量,影響到了美國政府的決策。這也讓美國國內的貧富差距在日益變大,國內矛盾再加上外部因素,學生們的示威遊行運動就爆發了。

在美國政府對此事的定義中,學生支持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就是在反對猶太人。因此白宮發言人、衆議院議長等一衆精英層次人士,都對這些學生發起了批評。

如果美國不解決當前內部矛盾的話,即便是撲滅了這次的學生運動,在未來也只會有越來越多的運動興起。在11月份的大選,上演“分裂的美國”並非不可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