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廣州軍區第41軍移防柳州,此調整有何深層次原因?

蘇飛談過去 2024-04-23 07:23:59
1969年,廣州軍區第41軍移防柳州,此調整有何深層次原因?

在我軍軍史上,1969年無疑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時間節點。這一年,我軍迎來了自1955年以來規模最大的調整。此次調整,部分野戰軍的軍部駐地及部分野戰師的隸屬關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1969年全軍整編部分野戰軍(師)調整部防和隸屬情況簡圖

由上圖可知,經過1969年全軍整編,北京、武漢軍區的實力得到了大幅度增強,這與當時的周邊形勢密切相關,筆者下文會有所提及。筆者重點說一下廣州軍區第41軍,爲何會移防廣西柳州。在剖析這一問題之前,筆者先爲諸君簡要介紹一下第41軍的基本情況。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抗日名將理祺領導了天福山起義,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3軍由此誕生。1938年9月,該軍與掖縣抗日遊擊第3支隊強強聯合,組建了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5支隊。1939年秋,第5支隊番號調整爲第5旅。1945年10月,以第5旅爲基礎發展起來的山東軍區第5、第6師奉命挺進東北,編爲東北民主聯軍第2、第3縱隊。

▲吳克華(第41軍首任軍長)

1946年2月,東北民主聯軍第2、第3縱隊合編爲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前身)第4縱隊,吳克華、彭家慶分任軍政主官,轄第10、第11、第12旅(是年7月,旅改稱師)。1948年11月,第4縱隊改稱第41軍,吳克華、莫文骅分任該軍首任軍政主官,轄第121、第122、第123、第154師,全軍兵力6.5萬余人。

解放戰爭時期,第41軍及其前身各部參加了本溪、鞍海、新開嶺、四保臨江、遼沈、平津、衡寶、廣西等440余次戰役戰鬥,累計殲敵18萬余人。尤其是遼沈戰役期間,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在塔山一線抵擋住了敵人11個師的輪番進攻,爲攻克錦州形成關門打狗的殲敵態勢爭取了有利戰機,湧現出了“塔山英雄團”、“白台山英雄團”等英模單位。

▲“塔山英雄團”戰旗

建國後,第41軍進駐廣州潮汕地區。雖說第41軍未能參加抗美援朝,可也爲鎮守祖國的南大門做出了應有的貢獻。1969年10月,第41軍軍部移駐廣西柳州。在筆者看來,第41軍移防柳州的深層次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柳州地處湘、黔、桂三省結合部,境內地勢複雜多樣;

柳州位于廣西中部偏北,地處湘、黔、桂三省結合部。柳州東、西、北三面環山,境內包含中山、低山、丘陵及平原、岩溶地區等種地貌形態,如下圖所示:

▲柳州3D地勢圖

柳州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了這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從軍事角度來看,柳州既是廣西北上的必爭之地,也是中原領略嶺南的重要戰略通道。抗日戰爭時期,柳州是華南地區最爲重要的軍用機場,也是西南國際交通線的重要節點城市。1949年11月,廣西戰役打響後,作爲廣西門戶的柳州,旋即成爲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

第41軍軍部定點柳州之際,時逢美國在越戰事白熱化時期。1969年2月,駐越美軍人數已經達到了54萬人的規模。3月,中蘇在珍寶島發生軍事沖突,以我方的完全勝利而告終。但是,蘇聯並不甘心失敗,在我“三北”方向陳兵百萬。由此觀之,我國一南一北兩大戰略方向都有超級大國軍事力量的存在,第41軍軍部定點柳州也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二)柳州交通便利,稱其爲鐵路樞紐並不爲過;

柳州是大西南地區較早進入鐵路時代的城市,鐵路建設曆程可追溯至1938年修建的湘桂鐵路。從時間節點來看,柳州與抗日戰爭密切相關。事實如此,國民政府爲了加強大西南後方建設,修建了湘桂鐵路、湘黔鐵路,于1942年在柳江鐵橋正式連通,奠定了柳州鐵路樞紐城市的地位。

▲新時期的柳州站

但是,由于戰爭頻仍,湘桂鐵路、湘黔鐵路到了建國前夕,幾乎處于停滯狀態,極大影響了大西南地區的鐵路發展。1955年3月,湘桂鐵路全線通車。1959年2月,黔桂鐵路亦全線通車。在湘桂鐵路、黔桂鐵路“起死回生”的同一曆史時期,我國在柳州布局了“十大工業項目”,直接奠定了柳州現代工業發展的基礎。

1964年,轟轟烈烈的大三線建設開始後,我國先後布局了焦枝、枝柳、湘黔等戰備鐵路,無一例外的都與柳州發生了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第41軍軍部定點于柳州,既可以加強與廣州軍區本區內部兄弟部隊的聯系,也能夠第一時間策應昆明、成都軍區,可謂是極具“一舉兩得,融會貫通”的戰略意義。

▲原廣州軍區陸軍第41集團軍舊照

第41軍“安家”柳州之後,矢志強軍謀打贏,爲鎮守大西南立下了不朽功勳。1979年2月,第41軍參加對越反擊戰,斃、傷、俘敵7032人。這一光輝戰績,與柳州紮實的雙擁工作密不可分。1985年百萬大裁軍,第41軍執行合成集團軍編制,軍部仍駐柳州。2017年新一輪軍改後,第41集團軍番號停用,柳州作爲野戰軍軍部的曆史宣告結束。

—END—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