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甄嬛永遠不知,中秋節陪皇後睡覺的皇帝,爲何會突然將300多萬的同心結送給她!

豔子伴讀 2024-04-04 21:37:23

每逢盛夏,皇帝都會帶著一衆嫔妃去往圓明園避暑,直到中秋將近,天氣轉涼,衆人才回到紫禁城。

按照慣例,每逢初一十五,皇帝是一定會去皇後宮裏就寢的,這次的中秋節也不例外,皇帝來到皇後宮中,皇後去沐浴更衣了,皇帝則是躺在床上看起了書。

當蘇培盛提醒皇帝“皇後還在沐浴更衣”,潛台詞就是:皇上如果累了可以先休息。

但皇帝卻對蘇培盛的話置若罔聞,嘴裏喃喃地說了一句話:“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絕妙好詞,字字錐心哪”

蘇培盛是個下人,根本沒讀過幾本書,更別提詩詞了,聽完只好尴尬地笑了笑,說“奴才不懂這個”

皇帝一副了然于心的表情,沉思著說道:“你不懂,皇後也未必懂,若是莞貴人在,卻能與朕說上一說。”

然後皇帝就讓蘇培盛將一件東西送到了碎玉軒,透過甄嬛的視角,我們可以得知,一個精致的木盒上面封著“菀菀親啓”四個字,打開盒子裏面赫然躺著一枚同心結,還有皇帝親筆所寫的詩句“腰中雙绮帶,夢爲同心結”。

其實這兩句詩出自南北朝蕭衍的《有所思》

誰言生離久,適意與君別。衣上芳猶在,握裏書未滅。腰中雙绮帶,夢爲同心結。常恐所思露,瑤華未忍折。

這是一首思念愛人的詩,無時無刻不在的思念,腰間綢帶都能在夢中變成同心結,可見思念之深。

拿到同心結的甄嬛露出了小女兒家的嬌羞,以爲皇帝是在思念自己,卻不知皇帝思念的人並不是她,而是與她十分相似的純元皇後。

皇帝讀到蘇轼的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心中傷感,甄嬛與純元皇後五分容貌,五分性情相似,皇帝將同心結送給甄嬛,不過是將甄嬛當成了純元的替身,以此來表達自己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而甄嬛更加不知的是,這枚同心結並不是皇帝的,而是純元皇後的遺物。

純元去世後,她的遺物基本大部分都是皇後在保管,所以蘇培盛去拿同心結的時候,皇後的貼身宮女剪秋看到了,因此剪秋在皇後准備睡覺的時候給皇後報告了。

剪秋壓低了聲音讓皇後不要生氣,而皇後聽完後臉色肉眼不見的不悅,都在證明這枚同心結對純元皇後來說,是多麽重要的遺物。

但是下一秒皇後卻說“本宮有什麽好生氣的”,可見皇後也明白,皇帝即使再寵愛甄嬛,也只不過是將她當成了姐姐純元的替代品而已,並不是真的對甄嬛這個人動心,所以後來皇後才能利用純元故衣陷害甄嬛。

而甄嬛不知道自己跟純元皇後相似,也不知道這枚同心結是純元皇後的遺物,所以才會在華妃死後被皇帝的愛情沖昏了頭腦,意識不到吉服事件錯漏百出後面的陷阱。

可見,人的理性一旦被感性所取代,智商也會下降了好幾個層次,人一旦對他人抱有過多的期待,現實將會狠狠將你從雲端摔下,搓你的銳氣和尊嚴。

無論是《甄嬛傳》還是現實中,很多人吃虧,其實都是因爲不懂人性,而甄嬛最大的優點就是從不在一個地方摔倒2次,她看透了皇帝的薄情和皇後的僞善,便不再抱有任何期待,後期專心搞事業,把皇帝當做掌權的跳板,跟皇後虛與委蛇,只求榮華富貴,不求一絲真情!

但甄嬛同樣保有一顆善良的心,她願意放過“背叛”她的玢兒,也願意成全浣碧的癡情,甚至會給蘇培盛賜座,給予了蘇培盛極大的尊重。

這才是甄嬛最大的魅力,是強大後依舊善良,是知世故卻不世故,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圖源網絡~

0 阅读:12
猜你喜歡

豔子伴讀

簡介:自由撰稿人。帶你從曆史和影視中了解人性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