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核電工業比拼:去年德國核電發電量100億度,那中國呢?

文史天下 2024-05-09 23:43:48

回顧德國核電工業,它的發展曆史非常悠久,核電占比一度占到全德國發電量的四分之一。在2000年,德國的核電發電量一度是中國的10倍,兩者的差距不可謂不小。

如今,德國核電工業已經終結,未來也看不到重啓的希望。這個核電大國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

德國核電發展史

1969年,德國第一座商用核電站建成運行。70年代初,中東石油危機爆發,使得依賴石油進口的德國經濟才備受打擊。德國政府開始大力發展核電工業,到1989年底,德國一共建了35個核電機組,每年的發電量超過1000億度。

1986年4月,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德國也受到了波及。在多瑙河以南地區露天堆放的稻草放射性劑量明顯增高,天空出現了黃綠色,這場發生在烏克蘭的核事故在德國造成了巨大的社會恐慌。

德國大規模的反核運動就此興起,順帶著促使了綠黨在德國政壇的崛起。這次核事故也終結了德國核電工業的繼續發展。1989年後,德國再也沒有興建過一座核電機組。

2000年,德國政府作出承諾,將逐步淘汰核電,最終實現徹底關停。盡管如此,這一時期,德國核電依然占到了發電總量的四分之一。數據顯示,2000年德國核電年發電量高達1610億度,而同期的中國只有167億度,僅爲德國的十分之一。算下來,德國的核電發電量足足比中國多了1443億度,幾乎快趕上兩個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量了。直到2015年,中國的核電發電量才超過1700億度。

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泄漏事故,德國人對于核電站的恐慌達到了極點,因爲按照日本核泄漏事故後疏散人口範圍直徑30公裏測算,一旦德國發生同級別核事故,將有1000萬人口生活在核輻射風險區域。

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之下,德國關停核電站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在當年8月底,德國政府通過決議,將已運行最老的8座核電站永久關停,另外9座較新的核電站最遲在2035年前徹底關閉。

從2011年開始,德國核電在總發電量中的比例,一降再降,從當年的25%降到了2022年的不足6%。如果不是2022年爆發了俄烏戰爭,德國本打算將剩余的最後3座核電站全部關閉。因爲能源危機不得不將伊薩爾2號、內卡韋斯特海姆2號和埃姆斯蘭核電站的運營時間延遲到2023年的4月15日,至此,德國正式告別“核電時代”。這三座核電站在2023年一共産出了約100億千瓦時核電。

如今的德國,無論是民間還是政府,反核的聲音壓倒一切。不說與中印這兩個核電蓬勃發展的國家相比,跟法國、英國比較,德國在核電建設方面顯然屬于是過度反應了。

德國人做事一向以嚴謹著稱,且從未出現過核事故。德國棄核,究竟是對是錯,只有讓時間來驗證了!

跟德國相比,我國的核電工業真正大發展則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了。2001年,全國核電發電量還只有174億度,到2005年就已來到了530億度,4年時間翻了三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增幅,是因爲這個時期內,秦山核電二期、三期與嶺澳核電站一期的完工並網發電。

又曆經十年的積澱,2016年全國核電發電量首次突破2000億度大關,僅次于美國、法國,位居全球第三。2021年,核電發電量再創新高,突破4000億度門檻,已經超越法國,坐二望一。

最近兩年,先後有石島灣核電站、紅沿河核電站、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並網發電,核電發電量量繼續保持穩增趨勢。過去的2023年,我國核電發電量已超過4300億度。

隨著在建核電站的陸續投産,到2025年,全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屆時核發電量將超過5000億度,進一步縮小與美國核電的差距。

0 阅读: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