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再下“死命令”,意味著什麽?市場走向其實很清晰了

專聊房君 2024-05-06 13:54:26

樓市現狀就不多說了,就一句話:雖然出台了諸多樓市寬松和刺激政策,但購房者反應平淡。用日前一調研公司面前房産中介的問卷調查結果看,雖然咨詢量確實有增多迹象,但實際出手的很少,究其原因,擔心房價下跌是賣家、買家共同的心態。這句話,懂的都懂,特別是那些身在樓市中的人,感受最深。

不過,筆者常說,市場到了一定階段不可能一直僵持下去,要麽向左,要麽向右,這並非市場本身調使然,而是有一只隱形的大手撥弄著市場朝著希望的方向前進。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個長假熱議的話題,那就是國家要求“控制住宅用地供應”。網上關于相關信息解讀有很多,但一些讀者想了解的東西並未看見,讀者甚至對一些不負責的解讀産生誤判。比如,對樓市有沒有作用?房價什麽時候回暖?什麽時候是買房和賣房時機?本文簡要分析一下,希望對我們有所啓發。

時隔8年,樓市再下“死命令”,到底意味著什麽?

自然資源部在假期發出的通知,很明顯是基于同一天ZY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精神,前者作爲後者的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筆者看來,後面應該還會有相應配套措施出來,但這次會議和這個通知,可以說是本輪樓市的標志性事件和拐點。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存本文觀察,看是不是這麽回事。

研究樓市的都知道,本輪樓市狀況唯一能參照的就是與2015-1018年那波樓市,其核心要件非常相似,大背景都是新房庫存在7.5億平米左右,已經影響到行業的正常運轉和經濟發展,房企債務暴雷,也一定程度影響到金融系統安全。現在看來,決策者的做法也非常相似。

從2014年6月開始,非一線城市陸續取消限購,市場反應平淡。這輪也是一樣,去年開始多個新一線城市取消限購,市場效果不明顯。到2014年9.30後,全國二套房認定標准由“認房又認貸”改爲調整爲“認貸不認房”,接著是央行大幅降低房貸利率,這輪是也是從9月份開始,一線城市逐步放開購房資格,調整爲“認房不認貸”,房貸利率持續下降。疊加地方上的調整公積金貸款額度、發放購房補貼等等,樓市寬松前所未有。

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效果仍舊不明顯。一直到2015年12月底,ZY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改革,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去樓市庫存”。對比到本輪,由于市場對此前的一系列樓市措施反應平淡,ZY級別針對樓市供給側的改革並未放到今年底,ZY4.30提出的去樓市庫存,事實上已經提前了大半年。由此可見,國家對當下樓市的重視,目的不言自明,希望盡快穩住下滑的市場,並盡早啓動和恢複市場。

在時間節點上,自2015年12月底國家定調2016年全面去樓市庫存以後,當時輔以“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市場很快就有起色,一二線城市率先啓動。而本輪樓市呢,我們可把ZY4.30會議視作“全面啓動去樓市庫存”,輔助的手段包括“部分拆遷”+“控制宅地供應”。下面我們來看看,兩個輔助政策效力能否劃等號呢?

棚改貨幣化安置,其實就是大範圍的拆遷,直接給你現金,不給安置房了,你拿著這些拆遷資金到商品房市場買房。此項政策效果很直接,直接去化樓市庫存,一些縣市越用越順手,以至于中部一些省份的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占到整個拆遷80%以上。可以說,棚改貨幣化安置是上一輪樓市去庫存效果顯現的主要抓手。

時至今日,雖然還有城中村改造、成片拆遷等拆遷方式,但規模和力度顯然不及棚改貨幣化安置,正因爲如此,看到樓市庫存並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情況下,自然資源部再下樓市“死命令”:控制宅地供應。從內容上看,要求非常詳細和操作性也非常強,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新房去化周期在18-36個月的,“盤活多少,供應多少”。意思是,自己算算城市需要多少房子,已經開發和待開發的房子有多少了,再確定能供應多少地。毫無疑問,肯定不能按此前的財政需求來供地,而是根據市場實際需求供地,土地供應量在不同城市中都會有壓縮。

二是新房去化周期在36個月以上的,“暫停供地”。網上有相關機構的數據統計,100強城市,大概有40多座都超過36個月了,而且還是不全數據,實際應該是超半數了。當然了,100強城市都如此,全國600多座城市,其他城市經濟發展實力還不如前面的呢,意味著超過36個月去化周期而需暫停供地的城市會更多。說白了,大部分城市都應從2024年開始暫停供地,直至樓市恢複。

此外,僅僅明面上限制土地供應還不夠,自然部還要求對“閑置兩年以上的土地”,該依法收回的要收回。其實,這不僅僅是土地閑置浪費,還是潛在的住房供應量,對房企資金占用都是不利的,所以,索性收回來,有利于樓市去庫存。在文件的最後,自然部也說了,要層層壓實責任,將重點監測70個大中城市宅地市場。畢竟,統計部門每個月都會發布這70個代表性城市的樓市運行數據,他們基本代表了提振樓市效果走向。一句話,樓市庫存不去化到既定目標,絕不“罷休”。這也是我在此前文章多次提及,要想樓市真正恢複,必須開啓自上而下的樓市去庫存戰略這一關鍵招,如今,終究還是來了。

意味著什麽?市場走向很清晰了。

可以看出,“部分拆遷”+“控制宅地供應”與上一輪“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最終起到的效果應該是差不多,但我們也要知道,控制宅地供應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正常情況下,從拿地到上市銷售,起碼要在6個月到1年的時間,這樣算的話,即便暫停供地或者少供地,市場起碼要在半年到一年時間才會開始有反應。這樣算的話,樓市熱點城市應該在下半年有反應,而其他城市應在明年開春以後了。

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無論是賣方,還是買方,記住一句話就行,樓市恢複是一定的。你別管你的二手房價格跌了多少,目前連看房的人都沒,只要住房供應控制,隨著庫存被消耗掉,市場恢複是一定的,因爲任何市場都必須遵循“供需原理”,有需求沒供應,就是市場反轉之時。

到此,該出的大政策也都出了,是不是總感覺欠缺點什麽?

上一輪2015年底在宣布“去樓市庫存”以後,2016年“2.17”的一則信息是點燃樓市的一把火,2024年又會是什麽呢?

在我看來,種種信息顯示,主要還在外部+內部環境的共振。都知道,港股最近都漲瘋了,連大A都受影響而分了一杯羹,我們說,凡事都不會無緣無故。有機構說是因爲國內環境安定,加上前期跌幅過多,具備了“避險+低估值”的優勢,外資紛紛看好並抄底。還有圈內的朋友說,老美通過了“亞裔細分法案”,一些移民到老美的富人資産,會不會像此前日本人在美被全部沒收?畢竟,我們不想資金流出去,老美巨額的負債也需要找到替罪羊。

其實,不管是哪種原因,還是各種原因都有,外資快速流入到中國是事實。引起股市異動只是第一步,但那麽多跑出去的錢又回來的話,肯定不會都投向證券的,他們還會尋找其他載體或者標的的。

不僅如此,資金寬松的大環境也在形成。最新信息顯示,歐洲央行年內可能先于老美進行降息,而老美由于大選原因雖會推遲降息,但年內降息則是大概率的。彼時,我們自然也可安心的降息了,以形成多年未見的內外同頻降息。那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有錢人想著把錢投出去買核心資産,而沒多少錢的人也想著加杠杆買核心資産抗通脹。那麽,你覺得什麽才是核心資産呢?

在我看來,占據家庭財富70%以上、3年平均調整幅度30%以上、政策又力主促拐點的中國房産,必將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8 阅读:4868
评论列表
  • 狼戈 37
    2024-05-06 17:02

    筆者心真黑,要不你趕緊買十套房,漲價了你賣掉。

  • 2024-05-06 15:41

    希望你買,他買,我不買,呵呵![呲牙笑]

  • 2024-05-06 17:22

    不提高居民收入,降低生活成本,有個美好的預期,想擡高樓市是不可能的

  • 2024-05-06 15:29

    有房住,再買一套當寵物嗎?

  • 2024-05-06 18:13

    意味著樓價必大漲

  • 2024-05-06 17:52

    估摸著以後要嚴厲打擊女權和高彩禮了,不然低結婚低生育,還是買不了房的,我還是回農村吧?不想在城裏混了,沒意思。

  • 2024-05-06 18:02

    看明白,全國停止宅地供應,供需關系馬上轉變,供大于求轉變爲求大于供!

    與人爭 回覆:
    你家供需關系是這樣看的?首先需求量是有上限的,全國就14億人,但是供給取決于城市土地面積
  • 2024-05-06 18:43

    早該跌了,幅度現在還太小。

  • 2024-05-06 19:41

    騙我是騙不了的,錢多的人去買!

  • 2024-05-06 16:27

    凡有爛尾工程的地區,一律不再批地!

  • 2024-05-06 19:01

    笑死!外資進來一定會買樓嗎?看看李超人變李跑跑就知道了

  • 2024-05-06 19:24

    🈶️房住了再買套房子來做先人住了…

  • 2024-05-06 18:57

    是炒房客

  • 2024-05-06 21:43

    拿著幾千元的月薪,住著幾百萬元的房子。。你說說,腦子是不是壞了!! 有幾百萬到越南娶個三妻四妾,也不往一生!! 可悲的是:還完房貸,人也死了!!

  • 2024-05-06 21:34

    全國6億棟房。。。去庫存。。怎麽去?? 只有一條路降價!! 從身邊事看,兩套房、三套房的家庭多去了!! 爛尾樓一片一片的。。。 房價慢慢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