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馬伊琍演戲,真爽

影藝獨舌 2024-05-11 23:42:24

一位實力派演員的戲路能有多寬?年初,馬伊琍還是《繁花》中精致、市井氣十足的上海女老板玲子。近期,馬伊琍又成了《我的阿勒泰》中風一般的奇女子張鳳俠。

兩個角色的身份背景、個性特點、爲人處事有很大差異。玲子用吳侬軟語的上海話算賬、罵人的聲音猶在耳邊,上海女人的精打細算和精致腔調在她身上盡數體現;張鳳俠則身著民族服飾、操著一口疆普,臉上一抹高原紅,與遊牧民族和廣袤草原融爲一體。

這部僅有8集的短劇《我的阿勒泰》根據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改編,講述生長在阿勒泰的漢族少女李文秀(周依然 飾)一心在大城市中追求文學夢想,卻屢屢碰壁,被迫回到老家與開小賣部的母親張鳳俠(馬伊琍 飾)相依爲命的故事。該劇目前豆瓣開分8.5分,位列2024年國劇豆瓣TOP1。

近幾年,“返鄉劇”形成一股風潮,成都、大理別有一番甯靜與安然,小鎮愛情故事也嗑到了不少。但以新疆爲背景的,《我的阿勒泰》還是第一部。用詩意的鏡頭語言和舒緩的筆調拍攝當代新疆美景和風土人情的劇集,國內也不多。網友辣評,“上次看到馬伊琍在新疆還是紫薇(馬伊琍曾在《還珠格格3》中出演紫薇)”。

張鳳俠第一次出現在劇中,是與當地婦女圍坐在一起嗑瓜子,一群人津津有味地觀看她用石子搭出來的“農業頻道”,女兒李文秀突然闖入畫面叫媽,被當地婦女一個“神龍擺尾”撂倒。場面滑稽而離譜。

馬伊琍的表演生動自然,爲劇而學的新疆普通話足以以假亂真,服飾裝扮與當地人別無二致。甚至有不少人一打眼都沒認出那是馬伊琍。張鳳俠沒有都市人追求精致、便利的習性和欲望,反而樂觀、灑脫、粗中有細,追求和向往阿勒泰的原生態。爲了緩解對亡夫的思念,她拉著婆婆在阿勒泰開小賣部過日子,住處越搬越偏。

她了解阿勒泰的民俗風情,可以與當地人打成一片;對女兒李文秀實行“放養”,床塌了、羊來了也不耽誤繼續睡覺。面對李文秀對她“到處搬家”“不靠譜”的指責,張鳳俠一句“不要爲難你媽。我還不知道你,在外面是個大慫包,就會窩裏橫”直戳要害,立即解決了問題。

她也不是那種給孩子制造溫室、大包大攬的媽。李文秀從烏魯木齊回來的第二天就開始在小賣部工作,並且在人生地不熟的狀態下出去要賬。

整個過程非常絲滑,省略了那些慢熱、適應的過程,觀衆也隨著李文秀的視角,更加直觀地沉浸式體驗起阿勒泰的日常生活。

如果說00後整頓職場成爲了傳說,那張鳳俠這樣的媽則是不按套路出牌,專治熊孩子,精神狀態滿分。張鳳俠的與衆不同還不僅于此。由于李文秀在大城市頻頻碰壁,回鄉後急于證明自己的價值,在要債的過程中得罪了不少人,終于要到了一頭駱駝,她才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沒用的人。

此時張鳳俠卻回她,“啥叫有用?生你下來是爲了讓你服務別人的?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人用,它就這麽呆在草原上也很好嘛。”

這段別有一番超脫力量的話也可以送給不少深陷內耗的網友。正如莊子所說,“無用之用,方爲大用”。當欠賬的當地人發難時,張鳳俠也不會多說什麽,她明白阿勒泰人簡單、直接、純粹的個性,甚至可以和債主鞠躬道歉。

可以說,張鳳俠外圓內方、崇尚自由主義的個性很朋克、很超前,與“返鄉劇”普遍傳遞出的反內卷的價值觀十分契合,放在《我的阿勒泰》這樣一部飽含詩意與自然之美的劇集裏更是恰如其分。

當然,張鳳俠也不全是遊刃有余,面對突然出現的野狼圍攻,和不小心將丈夫的骨灰盒掉入仙女灣的意外,張鳳俠也會急到聲嘶力竭。她有自己埋藏在心底的情義與責任,有平凡人的喜怒哀樂和性格短板,也有三言兩語將女兒拖拽出思想困境裏的“超能力”。

“再顛簸的日子也要閃亮地過”,是《我的阿勒泰》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核,張鳳俠的閃亮不在外表,而是在于她的精氣神。

張鳳俠的名字中有個“俠”字。有網友評論,“馬伊琍的表演讓這部劇的觀感從‘一個女作家的誕生’悄然轉成沒有金戈鐵馬卻依然铿锵有力的當代女俠傳。”

張鳳俠也讓人聯想起《新龍門客棧》中的金鑲玉,關外沙漠,閃轉騰挪,嬉笑怒罵,別有一番風情與態度。

無疑,這樣的女性形象即使抛卻了母親身份,也是十分迷人的。而馬伊琍自《我的前半生》《愛情神話》《繁花》之後,再次證明了一個女演員強大的可塑性和對角色的駕馭能力。

看馬伊琍演戲,真爽。

【文/無花果】

0 阅读:26

影藝獨舌

簡介:關于影像和藝人最恰如其分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