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佑作爲四野一流名將,建國後爲何默默無聞?這3點原因是關鍵

莫地方 2024-05-07 09:47:06

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總共有55名開國上將,1956年的時候補銜王建安上將,2年後又補銜李聚奎上將,所以建國初期大授銜總共有57名共和國戰將被授予上將軍銜。

這57名上將中,軍事指揮能力最爲出色的軍事指揮官有:楊成武、楊勇、韓先楚、陳錫聯、李天佑幾位戰將, 李天佑上將在知名度上雖然比不上其他幾人,但是他的軍事指揮能力毫無疑問是開國上將中最具出色的一位。

爲什麽會說李天佑將軍指揮能力出色,主要是他在1934年的時候已經是紅軍師長,解放戰爭的時候又是38軍,萬歲軍的首任軍長,而且在解放天津的時候,他更是被任命爲西線戰場的指揮員,從這段經曆來看,李天佑的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在新中國建立後,楊成武、楊勇、韓先楚、許世友等人都在各個領域成爲了一把手,而李天佑卻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消息,1962年的時候才擔任我軍的副總參謀長,他的經曆遠比不上以前很多共同奮鬥戰的老戰友。

那麽,究竟是怎麽回事,導致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主要有四個原因,那麽是那三個原因,今天來聊下這個事情。

1、李天佑上將,有一段比較長的空窗期。

1914年1月8日,李天佑出生于廣西臨桂縣六塘圩高皮寨一個貧苦家庭,開始的時候,李天佑有接受過教育,可隨著局勢的變動,讓李天佑一家離開家鄉來到了龍勝縣,在這裏李天佑認,靠砍柴燒炭度日。

在那個年代,窮苦人想要安定生活,壓根不可能,所以李天佑選擇加入桂軍成爲一名軍人,次年表現出色的李天佑被選派到南甯教導總隊學習,在這裏他接受到了先進的革命思想,認爲只有革命才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他開始尋找加入革命的方法,當年十月張雲逸率部來到白色地區,而他趁著這個機會找到了革命隊伍,成爲了一名光榮的黨員,兩個月後,他參加了百色起義,擔任紅七軍排長、特務連長。

之後,紅七軍和中央紅軍會師後劃歸給紅三軍團建制,在這期間,李天佑參加了第三次到第五次反圍剿和入閩作戰,在這些戰鬥中李天佑作戰十分勇敢,數次立下功勳,多次收到彭老總的嘉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李天佑跟隨部隊長征,在這期間李天佑參加了湘江戰役、強渡戰役,這期間他所屬的部隊一直是紅三軍團開路先鋒,在這期間,李天佑延續之前光輝,立下了不少戰功,而他也隨著功勳的上漲,相繼擔任過紅三軍團第5師師長,紅一軍團第4師師長等職務。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李天佑擔任過115師343旅686團長,有幸參加了平型關戰役,他所率領的686團向日寇開了一槍,而後他有參加了加廣陽伏擊戰,並在1938年的時候,擔任343旅副旅長和旅長,從這段經曆可以看出,李天佑在初期的時候在我軍當中的職務並不低,如果按照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李天佑應該會有更好的發展。

1938年5月,李天佑因病離開隊伍回到延安,之後又去了西安,然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最後去蘇聯就醫,在蘇聯治病期間,李天佑還來到了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44年時候,李天佑回到了國內,然而這時候已經沒有合適他的位置,所以他一直留在延安,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天佑跟隨林總來到東北。

七年左右的軍事空窗期,讓李天佑和其他戰友資曆上拉開了很大的差距,這讓他缺少一線作戰經驗及獨立開辟抗日根據地的經驗。

來到東北後,由于七年左右的空窗期,讓李天佑沒有自己的直屬部隊,所以他沒有在第一時間前往一線指揮作戰,而是在後方擔任北滿軍區參謀長、松江軍區司令員、哈爾濱代理衛戍司令員等職務。

這種情況一直到1947年5月,林總讓他接替萬毅擔任東北民主聯軍一縱司令,就這樣李天佑重新拿到了指揮鞭,而後李天佑率部三下江南、進攻四平及秋季攻勢,這幾次大規模戰役中,李天佑都有出色發揮,完全有資格在重大戰役中擔任主攻。

然而,遼沈戰役爆發後,李天佑的東野一縱成爲總預備隊,沒有多少機會在遼沈戰役中有較爲出彩的發揮,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就是胡奇才、吳克華、程子華三人在塔山打得太過出色,黑山阻擊戰的時候,梁興初和周赤萍表現極爲出色,在之後對錦州的總攻中比較順利,所以作爲預備隊的李天佑沒有多少機會發揮自己的能力。

平津戰役期間,李天佑參與了這一戰並負責指揮一條戰線,也有不錯的發揮,但是這場戰役發揮最爲出色當屬劉亞樓將軍。

從這點可以看出,軍事指揮能力出色的李天佑知名度之所以比不上幾人,關鍵原因是七年的空窗期,同時既沒能在主要戰役中有出色的發揮,同時也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這兩個原因存在,讓李天佑知名度遠遠比不上其他戰將。

2、沒有參加抗美援朝以及在剿匪的時候,沒有出色的戰績

李天佑雖然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都有較爲出色的發揮,但比起鄧華、韓先楚等人相比,他的光芒明顯比不上他們,李天佑的光芒比不上他們的關鍵原因,就是沒有參加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作爲我國的立國之戰,在這一戰中有不少志願軍戰士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正是他們的犧牲才換來了最終的勝利,在抗美援朝當中幾場較大的戰役中,有不少將軍打出了佳績,這當中有梁興初、宋時輪、韓先楚、鄧華等人。

之所以會讓李天佑南下參與廣西剿匪,很大原因就是他是廣西人,對廣西當地情況較爲熟悉,所以便被派到廣西剿匪。

那時候,我軍剛剛把李宗仁和白崇禧爲首桂系軍閥擊敗,白崇禧在失敗前,把不少部隊安排進入大山中打遊擊,這些部隊的存在給廣西的當地的治安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所以剿匪一事便提上了議程,身爲廣西人李天佑毫無疑問是最爲適合的人選。

很快,李天佑來到廣西剿匪,在這期間李天佑雖然李天佑采取了懷柔政策,並沒有對廣西當地的土匪頭子進行絞殺,而是只殺匪首,其他人則在教育後釋放。

這些土匪都是極度反動人士,所以他們壓根不會懂得感恩,因而在釋放後,又繼續爲患一方,讓百姓們陷入了水深火熱中。

這個原因存在,導致廣西當地剿匪進度十分緩慢,由于廣西剿匪進度十分緩慢,這讓毛主席來點批評李天佑,並指出廣西剿匪成績在全國墊底,希望廣西的領導要好好反省。

然而,廣西當地的剿匪情況依舊不能樂觀,這讓毛主席又給廣西當地發了三份電報,並以嚴厲口吻要求負責剿匪的相關同志必須要做檢討,同時要求廣西當地必須在1951年5月前完成剿匪任務,爲了能達到這個目標,毛主席把葉帥、陶鑄去廣西主持工作,可就算如此,廣西剿匪任務依舊沒有按照規定完成,而是到1952年末才正式完成剿匪任務。

由于李天佑沒有出色完成剿匪讓任務,讓他多次被毛主席批評,可以說廣西剿匪上沒有成功,對李天佑有較大的影響。

3、過早離世和性格原因

新中國成立後,李天佑相繼擔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司令,並在1951年的時候被授予上將軍銜,之後李天佑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了三年,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後,李天佑擔任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理司令員並于1962年調任副總參謀長,在這期間他參與支援越南抗擊美軍戰鬥,而且他還多次訪問越南,在這之後李天佑繼續在屬于自己的領域中爲國家做出貢獻。

1970年9月27日,李天佑上將在北京去世,享年56歲。56歲就去世,在開國上將當中算是比較早的,過早的離世,讓李天佑沒有機會擔任更多重要職務和參與一些曆史事情,除了這但外,過早離世讓李天佑沒有留下自己的回憶錄,所以後人自然對他了解程度比不上其他將帥。

還有就是李天佑知名度之所以比不上其他將帥,還有個原因他是個老實人,沒有抓住機會往上爬,而是老實本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樣的人在現在的職場中也有存在,雖然實力不錯,可他們只願意安分守己,不願多說什麽,所以他們在公司中待遇,往往比不上好些能說會道的人。

另外就是,李天佑的知名度雖然比不上其他將帥,可他爲革命所做出的貢獻,我們應該牢記,可以說正是因爲這樣可愛人的奮鬥,才有如今我們的安康生活。

對此,你們有什麽想法?

2 阅读:329
评论列表
  • 2024-05-08 03:07

    小編如果你是敬重革命前輩而發此文,請你認真審核過再發,這樣才是對革命前輩的尊重。如果是爲了流量而故意寫錯麻煩你以後不要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