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教育廳發文:撤銷調整100多個專業!

澤祥評教育 2024-04-24 02:37:25

本科專業的撤銷調整,一直是高等教育領域備受關注的話題。今年以來,教育部已經發布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對本科專業設置工作作出指示。

4月18日,教育部印發《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本科專業設置工作作出部署,旨在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推動形成新質生産力,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通知》明確,高校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區域發展急需和自身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等,提前謀劃增設專業。連續五年停止招生且無在校學生的專業,原則上應予撤銷。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應用政策指導、資源配置、資金安排等措施,引導高校增設戰略性新興産業相關專業、區域發展急需緊缺專業,建設特色優勢專業群,淘汰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學校辦學定位的專業。

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並發布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此次專業增設、撤銷、調整共涉及3389個專業布點,其中新增布點1673個、撤銷布點1670個;工學所涉專業數量最多,有1322個,占比39%。此外,還新增了24個專業,包括足球運動、咖啡科學與工程、生態修複等專業,在之前的本科專業裏並不多見。不僅如此,還新增了許多熱門領域專業,比如智能視覺工程、軟物質科學與工程、大功率半導體科學工程等。

今年1月,教育部印發《服務健康事業和健康産業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引導高校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具有適應性、引領性的新醫科專業,包括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老年醫學與健康、健康與醫療保障、藥物經濟與管理、生物醫藥數據科學。

撤銷調整專業,高校在行動

近期,隨著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公布,一些省(直轄市、自治區)也陸續公布了2023年度專業調整的相關數據,其中,許多省份的高校都對本科專業進行了更進一步的調整。

從相關統計中可以看出,各省各高校在對2024年本科專業的調整中,新設的工學門類專業較多,並且新興交叉專業的占比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交叉融合的智能化專業、人工智能以及數字化相關領域的專業創新。例如,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智慧工程、智能建造等專業成爲多所高校新增布點的熱門專業,這些專業不僅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緊密相連,也是國家戰略新興産業急需的人才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各省廳的文件中也多有提到,對普通本科專業健全預警、退出機制,對就業率低、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點,依法依規逐步淘汰。一方面,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可以使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適應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將促使高校加強自身的辦學定位和特色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形成更加多樣化、特色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四川省爲例,2023年度四川省新增的47個專業,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交叉融合的智能化專業不斷湧現:西昌學院增設智慧農業等專業;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增設機器人工程專業;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增設人工智能專業。二是特色專業加快建設:成都體育學院增設足球運動專業,是全國首批開設該專業的30所高校之一。三是數字經濟專業人氣旺盛,有4所高校增設數字經濟本科專業,占經濟學門類增設專業的80%。

2023年度四川省撤銷本科專業64個,與2022年度的22個相比,增加了近兩倍,可見四川高校在調整學科專業結構上動了真格。此外,不少高校撤銷的專業超過5個:西南石油大學、西華師範大學、內江師範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均撤銷了5個專業;四川師範大學撤銷了6個專業;西昌學院、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撤銷了7個專業。撤銷的專業有“城市管理”“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秘書學”“旅遊管理”“投資學”“廣告學”等。

綜合來看,高校學科專業的優化調整需結合自身辦學定位、特色與優勢,聚焦國家戰略和區域産業發展需求,並綜合考慮生源、教學和就業質量等多方面因素,以此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發展和産業升級,並促進畢業生就業質量的不斷提升。

專業優化調整機制,還需不斷探索

對于高校而言,通過持續開展專業綜合評價,開展專業結構優化和調整工作,是推動專業建設內涵式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從高校角度來看,影響專業優化調整的因素可以歸納爲招生、培養、就業三個方面,對應本科生教育的三個主要環節,專業優化調整工作可從圍繞這三個主要環節開展定性定量綜合評價入手,全面分析專業現狀,以獲得後續的優化工作依據。

表1 某校各專業培養過程主觀評價指標表現

數據來源:麥可思—某本科院校第三方調查報告

同時,對于不適應國家發展、招培就主要環節出現問題的專業,高校也需要及時作出調整。根據當前院校評估、專業認證的要求,學校應該依循産出導向的理念進行專業建設,在這過程中,也需要通過利益相關方的主觀調研給予專業一定的參考。例如在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環節中,需要充分調研本專業當前及未來培養面向的行職業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的需求程度(表2),再結合核心雇主的具體訪談結果,確定人才培養的具體規格,從而爲後續的課程體系調整、教學內容制定、師資隊伍及軟硬件匹配等提供優化方向。

表2 某校用人單位反饋主要行業類的知識、能力、素質需求情況

注:需求程度滿分5分。

數據來源:麥可思—某本科院校第三方調查報告

專業調整,一直是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議題。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對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高校必須緊密關注市場動態,及時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以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如何有效調整專業結構、深入開展專業內涵式建設,健全優化高校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還需要相關部門和高校一起進行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主要參考文獻:

[1] 各省人民政府網站、各省教育廳網站、川觀新聞等。

[2] 探索基于主觀調研數據的專業優化調整機制.[EB/OL]. 麥可思研究. 2024-03-19.

0 阅读:2

澤祥評教育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