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不完的濕健不完的脾,祛濕不能忽視肝腎,做對三步橫掃一身濕氣

問薇康康 2024-05-14 08:32:41

常有粉絲留言說,醫生啊,我這裏不好,哪裏不對,是不是濕氣太多了啊?身體有沒有濕氣,濕氣重不重,可以簡單從兩個方面判斷。一看舌象,二看症狀。

正常的人呢,舌苔比較薄,舌淡紅。那濕氣比較重的人,舌苔顔色通常比較白,舌苔也比較厚,而且同時舌邊會有齒痕。並且口中會有黏膩的感覺。從身體感覺上來說呢,如果你經常沒有胃口,感覺身倦乏力,頭重如裹,大便稀溏不成型,腹部虛胖,四肢沉重,下肢浮腫等,只要這兩個大的方向符和,基本可以說明你身體中有濕氣了,並且這個濕氣還比較重。

那有些人說,我身體濕氣比較重,但吃了不少的祛濕藥卻沒有效果,這又是什麽原因呢?中醫講濕氣生于于脾,源于肝,藏于腎。因爲一旦體內有了濕氣,它不會停下不動,而是會在體內到處遊走,停在哪裏哪裏就會出問題,所以除濕要對症才行。

濕氣生于脾。中醫講脾是生濕之源,因爲我們喝進去的水,吃進去的食物,都要經過脾胃的運化,才能變成水谷精微,如果脾胃虛弱運化無力,就會積聚成濕氣。如果你平時胃口不好,消化也不好,舌頭伸出來一看,舌頭胖大有齒痕,舌頭中間凹陷,有裂紋,這種就是脾虛濕氣重的情況。脾虛有濕可參考參苓白術散加減調理,如果濕氣化痰濕,可參考六君子湯加減調理。

濕氣源于肝。肝和濕氣又有什麽關系呢?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大多數的脾虛都和肝郁有關系,也就是肝郁克脾,導致脾虛運化不力産生了濕氣。另外,肝郁也可以直接導致濕氣的産生,津液流動也要開氣推動,就是氣載津行,肝郁氣滯了,津液就不能流動了就會停聚成濕,所以你肝郁脾虛有濕氣的時候,只健脾是不行的,還要疏肝理氣,這種情況可參考逍遙散合參苓白術散加減調理。

濕氣藏于腎。這種一般都是濕氣在體內很久了,清理起來通常比較難纏。那爲什麽濕氣會藏于腎呢,那是因爲腎主水之下源,司膀胱,腎陽腎氣充足,就能氣化水液,固攝開阖膀胱使水液正常排出,如果腎陽不足,氣化不利,固攝膀胱能力失司,水液無法氣化再次利用就會停聚在下焦形成濕氣。濕氣在腎,容易出現尿頻尿急、腰酸冷痛等,這種就要溫陽利水,可參考金匮腎氣湯,或真武湯加減調理。

分享僅供參考,不做診療依據,如有不適,請線下醫院及時就醫。

12 阅读:1193
评论列表

問薇康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