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可能無限擴張,科學家認爲:月球和火星可能就是極限

星空承載夢想 2024-03-23 08:16:34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深度長文,希望您能夠認真看完,感謝您的支持!

現代科學認爲,我們的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也就是太陽系誕生初期,在大約50億年前,太陽系一片混亂,太陽誕生以後,吸收了周圍大量的物質,所以太陽的質量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質占到了太陽系總質量的百分之0.14,從占比上我們就能夠看出太陽的質量是非常大的,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地球是唯一一顆誕生了生命的星球,生命的出現給地球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類出現以後,解開了地球上很多的奧秘,人類和其它生物最大的區別在于,人類誕生了智慧,人類在短短幾千年的時間內,已經站到了地球食物鏈的頂端,這說明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是很快的。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人類誕生于200多萬年前,由猿類生物進化而來,早期人類階段大約從距今200萬年前到50萬年前,這個時期出現了早期人類,早期人類的體型和智力和現代人類相比較原始,但是它們也已經開始使用更爲複雜的工具和武器,比如說直立人、火人等等,在這個階段,人類已經開始逐漸適應不同的環境,擴散到不同的地區,並且逐漸發展出更爲發達的體型和智力,中期人類階段大約從距今50萬年前到3萬年前,這個時期出現了中期人類,中期人類的體型和智力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更加發達的工具和武器,現代人類階段大約從距今3萬年前至今,這個時期出現了現代人類,包括智人、新人等等,現代人類的體型和智力非常發達。具備了更加高級的文化和技術,比如說語言、繪畫、音樂等等。

目前最早的人類化石在非洲坦桑尼亞的奧杜威峽谷被發現,這一發現是由英國古人類學家利基夫婦完成的,他們花費數十年的時間,在1961年的時候發現了人類最早的遺迹,被定在170-190萬年前,不過非洲的化石古老只能夠說明他們那邊起源的比較早,不能說明非洲的人類就是所有人的祖先,不過人類現在幾乎已經遍布了世界各地,除了南極洲,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南極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南極洲被稱爲是世界上第五大洲,大約有百分之98的陸地都被平均厚度1.9千米的冰層覆蓋,全州氣候寒冷,空氣幹燥、風暴、風力都非常多,有著白色沙漠的稱號,雖然南極和北極都是冰天雪地的景象,但是兩者差距很大。南極是一片大陸,而北極是海面上的冰川。

關于南極洲的形成,目前比較認可的觀點是大陸漂移說,在大約1.7億年前,泛大陸解體分爲兩部分,北方爲勞亞古陸,南方爲岡瓦納古陸,這時候北大西洋開始裂開,在5000萬年前的時候,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徹底貫通,北方的勞亞大陸徹底分裂成爲北美大陸和亞歐大陸,在大約1.5億年前,岡瓦納大陸開始裂解,一直到白垩紀時期,印度板塊和非洲板塊分離並向北方運動,印度洋開始形成,南美洲和非洲分離,中間形成了南大西洋。南極洲和非洲分開並向南運動,最終在距今8000萬年前的白垩紀晚期達到現在的位置,在大約5300萬年前,澳大利亞和南極洲開始分離,現在南極大陸已經被冰川覆蓋,其面積超過了世界範圍內現存冰川的百分之80。由于南極非常寒冷,而且到處都是冰層,所以人類還無法占領南極。

不過現在人類已經開始探索宇宙,並且想辦法占領宇宙中的資源,目前人類探索最多的就是月球,畢竟月球距離地球最近,而且它還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在1969年的時候,阿波羅11號成功將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送往月球,其中阿姆斯特朗在這次登月活動中說出了著名的語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是人類的一大步,這是一次公開的活動,當時世界上有4億5千萬人通過廣播在關注收聽,這次舉世矚目的活動雖然是蘇聯和美國之間的競爭,但是得到了全世界的支持,而且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所以他們在艙外的活動時間只有兩個半小時,在這次登月成功之後,美國又發射了一系列載人登月任務,並且還帶回了381.7千克月球土壤,這些土壤保存在實驗室中,一部分用于科學研究,一部分贈送給其他國家。

人類除了探索月球之外,對金星、火星都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從1960年的時候,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人類史上首枚探測器到現在的60年間,人類從未停止對火星的探索,1964年,美國發射了“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從距離火星1萬公裏處拍攝了21幅照片,成爲人類第一個成功到達火星的無人宇宙飛船。1969年,美國連續發射了兩顆火星探測器, 並拍下了多張照片,還對火星上的大氣及其表面進行了成像分析。1971年,美國又發射了水手九號探測器,經過好幾個月的沙塵暴後它傳回清晰的火星地表圖片!1975年,美國發射了海盜號探測器,1976年在火星Chryse平原斜坡著陸成功。用于探索火星上有無生物,這是人類首次使用登陸火星表面!

2012年好奇號火星車成功發射,該探測器是世界上第一個核動力火星車,主要任務是發現生命元素,這是美國耗資最大的火星項目,2020年,我國的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實現了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而且著名的企業家馬斯克表示,預計在2050年前移民火星,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馬斯克的這個想法不可能實現,但是就在前幾天,馬斯克的星艦第三次試飛成功了,這意味著人類離移民火星的時間又近了一步,Spacex星艦的直徑是9米,全長120米,起飛重量超過5000噸,在可回收的情況下,它能夠將150噸貨物送入太空,在不可回收的情況下,它能夠將250噸的貨物送入太空,Spacex星艦的一級推進配置了33台猛禽2發動機,單台推力大約是230噸,火箭起飛總推力達到了7590噸,和我國最強的長征五號火箭相比。

它對推力是長征五號的7倍,長征五號長5米,起飛重量是878噸,能將25噸貨物送入地球同步軌道附近,Spacex星艦搭載的猛禽發動機采用低溫液態甲烷與液氧作爲推進劑。這種發動機具有很高的性能,能夠爲星艦提供巨大的推力,同時還便于在火星上直接生産。只不過現在人類還沒有辦法直接將人類送往火星,畢竟火星環境和地球環境是不同的,火星上面只有非常稀薄的大氣層,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組成,幾乎沒有氧氣和水蒸氣,這使得火星表面的溫度極低,平均溫度大約是零下63攝氏度左右,此外,由于大氣壓力不足,水無法以液態形式存在于火星表面上,因此火星上面的水資源非常有限,其次,火星的土壤和岩石成分也和地球不同,火星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鐵顆粒,這些顆粒會吸收太陽光並釋放出熱量。

使得火星表面溫度更加寒冷,不過盡管火星的環境相對惡劣,但是並不意味著它完全不適合人類的生存,經過科學家對火星環境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發現了一些潛在的可居住區域,比如說火星南極區域存在大量的水冰資源,能夠爲未來的太空旅行者提供水資源和能源支持,此外,火星上面的一些火山口和峽谷地帶,可能蘊藏著豐富的礦場資源和生命迹象,未來人類也可以通過改造火星的環境來實現長期定居的目標,比如說我們能夠通過向火星發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等設備將太陽能轉化爲電能,從而滿足人類的需求,看到這裏, 可能有很多人都會産生一個疑問,就是爲什麽人類一定要探索其他星球,難道地球還不夠人類居住嗎?

雖然說地球能夠滿足人類居住的需求,但是地球不可能成爲人類永遠的家園,畢竟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任何一個文明想要長久的發展,都需要不斷的利用更多的資源,而且對于資源的好壞也是有區別的,雖然我們地球上的資源有很多,比如說煤炭、石油、天然氣、可燃冰等等,但是這些資源都是最簡單的資源,只能夠滿足現在人類的需求,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 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到時候人類將不再滿足于只使用這些低級的能源,目前人類的文明等級還不到一級文明,只能夠算0.7級文明,在早期的時候,科學家將宇宙文明等級劃分爲四個等級,分別是一級文明、二級文明、三級文明、四級文明,一級文明被稱爲是星球文明,如果人類的文明能夠達到一級文明,那麽人類就能夠利用地球上所有的資源。

包括我們現在已知的和未知的,二級文明被稱爲是恒星文明,如果人類的文明等級達到二級文明,那麽人類就能夠利用太陽系中所有的資源,而且還能夠制造出戴森球來,戴森球最早是由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弗裏曼.戴森提出的,他設想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可能會構建一個巨大的結構,圍繞其恒星以捕獲和利用所有輻射出來的能量,這個結構就被稱爲是戴森球,其目的是爲了獲取巨大的能量,推動文明向更高級的階段發展,我們可以將它想象爲一個包裹太陽的太陽能電池板,能夠把太陽釋放的所有光和熱變成能量供人類文明利用,從數據上來看,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能量僅僅相當于太陽向外輻射總能量的20億分之一,而太陽一秒鍾釋放的能量如果被收集起來。

足夠現在人類利用幾千萬年,科學家認爲,如果在地球軌道相同的距離建築戴森球,即使太陽能板的厚度不到一毫米,也需要相當于地球體積百分之6的材料,如果靠近太陽的軌道建造,所需要的材料會大大減少,據保守估計,人類想要達到一級文明,需要300年左右的時間,而想要達到二級文明,需要4萬年左右的時間,三級文明被稱爲是星系文明,如果人類的文明等級能夠達到三級文明,那麽人類就能夠利用銀河系中所有的資源,比如說黑洞的能源、中子星的能源、暗物質的能源等等,四級文明被稱爲是宇宙文明,如果人類文明等級能夠達到四級文明,那麽人類就能夠利用宇宙中所有的資源。不過想要達到四級文明,還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

雖然說目前人類對于能源的需求量並不是很大,地球目前的能源還能夠滿足人類現在的需求,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也是越來越嚴重,現在地球溫室效應非常嚴重,全球溫度不斷升高,這會導致氣溫上升從而引發極端天氣事件,比如說幹旱、洪水和飓風的頻率和強度增加,而且現在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已經開始融了,如果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全部融化,那麽海平面至少會上升70米左右,到時候所有的沿海城市都會被淹沒,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北極冰川全部融化之後,會加速南極冰川融化的速度,這是因爲北極冰川基本上都是白色的,白色能夠反射太陽光的熱量,這能夠將一部分熱量反射回去,使得地球接收到的熱量不是很多,但是如果北極冰川全部融化,那麽地球接收到的太陽光熱量就會增加,從而導致南極冰川融化的速度加快。

如果南極和北極的冰川全部融化,那麽陸地三分之一的面積都會被淹沒,原本地球上的陸地面積就不是很大,而且三分之一還是沙漠,所以沿海城市被淹沒之後,人類可能會因爲爭奪陸地資源而發動戰爭,除此之外,冰川融化以後,還可能導致冰川中的病毒蘇醒,科學家曾經在俄羅斯的北極地區,發現了一種直徑1.5微米的病毒,這種病毒的體積比現在的病毒體積大很多,一般情況下,病毒的體積大約在100納米以下,1.5微米相當于普通病毒的15倍,我們能夠想象,如果這麽大的病毒進入體內,會發生什麽情況嗎?現在科學家也無法確定,科學家當時把這種病毒稱爲是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這種病毒誕生于3萬年前,一般情況下不會感染人類,所以當時俄羅斯北極地區的人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不過這種病毒不會影響人類,但有可能會影響其它生物。

總體來說,這些遠古病毒對于地球生命來說威脅很大,這也是爲什麽科學家要尋找第二家園的原因,因爲地球不可能成爲人類永遠的家園,總有一天,人類會移民到其它星球,不過有很多科學家認爲,人類不可能無限擴張,人類只能夠在地球周圍的星球上面擴張,畢竟現在人類還需要依靠地球的資源才能夠生存下去,Pancosmorio理論,也就是“全宇宙極限”理論認爲:在地球之外建立生態循環系統是非常困難的,更准確的說地球生命只有在地球範圍內才能健康演化,而宇宙中不可能有完全和地球一樣的星球,而且在未來對其他星球的改造過程中,人類必須居住在全封閉的環境中才行。而封閉環境內的生態循環,現在還是個無法實現的技術,因爲封閉系統的大小不可能和地球相當。

這意味著它只能算是一個小規模的生態循環系統,小就意味著脆弱和不可持續,就會讓未來其他星球上的人類不具備自給自足的能力,只能靠地球輸血才能在其他星球上活下去。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類尋找太陽系之外的星球是沒有用的,因爲距離太遠,地球的補給品無法輸送到太陽系外,所以即使科學家現在已經發現了很多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我們也不可能移民到這些星球上面,目前科學家移民的首選星球就是火星,因爲火星相對于其它星球來說,火星的環境還是比較好的,而且它距離地球很近,即便是改造火星,那麽也是比較方便的,只不過現在人類的科技還無法做到這一點,小編認爲,只要人類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一定能夠實現星際移民,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對此,大家有什麽想說的嗎?

0 阅读:166
评论列表
  • 2024-06-04 11:47

    人類改進自身基因,壽命長達千年才有可能去一光年之外的類地行星

星空承載夢想

簡介:本人愛好天文,擅長寫科學領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