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五洋任所之”:葉劍英詩詞中的海軍故事

黨史博覽 2024-04-25 09:17:46

文/袁小倫

1955年11月,葉劍英同劉少奇等乘快艇視察旅大海防。前排右起:葉劍英、劉少奇

葉劍英是一位軍事家,又是一位詩人,其詩作中有若幹和人民海軍故事相關聯的詩篇。本文題目中的“征服五洋任所之”,就取自他寫于1979年的七絕《遊海》中的最後一句。這句詩寫出了人民海軍能夠戰無不勝地征服五洋的豪情和氣概。

描寫海軍與陸軍的親密關系

1950年4月14日,海軍領導機構在北京成立。先後調來組建海軍領導機構的有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機關及第四野戰軍後勤二分部部分機構和人員,以及第二野戰軍第十軍軍部和直屬部隊。海軍第一任司令員是蕭勁光。

葉劍英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主政華南期間,非常重視海防工作和海島建設工作,提出了“面向海洋”的方針和“不放棄任何一個小島”的思想。1950年5月22日,葉劍英在《給毛主席的綜合報告》中談到海口、海岸和海島工作:廣東海岸線有250余公裏,海島工作問題,是沿海各省所特有的。“必須把東沙、西沙、中沙各海島控制起來。在科學發展到征服了天空和海洋的現在,一個小小的荒島,都不能放棄的。”與此同時和在此前後,葉劍英組織了解放海南島戰役,創造了“土海軍”渡海作戰的奇迹,並相繼解放了萬山群島和南澎島,粉碎了國民黨軍對珠江口的封鎖,打通了廣州通向外洋的航道。至此,廣東省除少數島嶼外,其他全部獲得了解放。

7月31日,葉劍英在廣東省研究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海島便是我們和帝國主義鬥爭的關鍵問題,是國防的前哨。我們不能連門戶也不管。”

9月20日,葉劍英在廣東省首屆民政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中強調“加強海島”等工作:“要根據‘鞏固城市、依靠農村、面向海洋’的方針,大力搞好海島”等工作。

由于各地海軍多是在沿海軍區的領導和關懷下組建起來的,海軍領導機關成立較晚,與各地海軍又相距很遠等多方面的原因,各地海軍對當地軍區與對軍委海軍,就産生了一個是什麽樣的領導關系的問題。

1951年10月,軍委下達了《關于海軍領導關系的決定》,明確規定:“各個戰略地區的海軍,對各大軍區與對軍委海軍司令部就被確定爲雙重領導關系。各大軍區主要爲作戰指揮關系,軍委海司主要爲建制領導關系。”《決定》中並就各大軍區與軍委海司對各地海軍的領導與管理工作範圍,作了具體規定。這樣一來,海軍的集中統一領導得到了加強,各大軍區的職責也明確了,大家都比較滿意。

這個《決定》發布後不久,時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華南軍區司令員等職務的葉劍英特地爲此寫了《軍區管海軍》一詩:“母雞孵鴨蛋,母子亦相親。一日淩波去,滄波無限情。”雞是不會遊水的,鴨子則是在水中長大的。這首短詩巧妙運用“母雞孵鴨蛋”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陸軍與海軍的親密關系,熱情讴歌了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建設的可喜成就。

解放軍原來只有陸軍單一兵種。海軍從無到有,是從陸軍中脫胎成長起來的。詩中把陸軍比作“母雞”,把海軍比作“鴨蛋”,經過孵化,小鴨破殼而出,逐漸長大,淩波而去,但不論走向何方,“母子”之間的情誼,就像大海的青綠色波濤一樣,無限深厚,源遠流長。

《軍區管海軍》比喻生動,想象豐富,將陸、海軍關系描寫得格外親密,又極具風趣,成爲人民海軍誕生初期曆史的生動寫照。

訪問蘇聯時,賦詩批評“唯武器論”

1957年11月2日,以毛澤東爲團長、宋慶齡爲副團長的中國黨政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大典,同時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各國共産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同時,還組成多個不同性質的代表團,其中有以彭德懷爲團長、葉劍英爲副團長的軍事代表團。彭德懷作爲中國黨政代表團成員隨同毛澤東一起抵達莫斯科;而葉劍英則率領粟裕、譚政、洪學智、劉亞樓、蕭勁光、許光達、陳錫聯、劉震、劉志堅、蕭向榮等將領,于6日抵達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紀念活動和其他一系列訪問活動。

葉劍英一行到達莫斯科後,參加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和參觀訪問。根據東道主的安排,代表團在列甯格勒參觀了被譽爲蘇聯海軍將帥搖籃的蘇聯海軍最高學府克雷洛夫海軍學院。

11月30日晚,蘇聯政府在克裏姆林宮舉行招待會,招待中國軍事友好訪蘇代表團。彭德懷、葉劍英及全體成員出席。12月1日,代表團由莫斯科乘飛機到伯力,然後前往海參崴訪問蘇聯遠東最大的軍港,代表團參觀了蘇軍四大艦隊之一的太平洋艦隊。

蘇聯太平洋艦隊司令索卡洛夫海軍上將,在一艘重型巡洋艦上設宴歡迎中國代表團。主人在祝酒時,滔滔不絕地大談“電鈕戰爭”,誇大導彈的威力和作用,在座的蘇軍將領都洋洋得意,似乎今後的戰爭只按電鈕發射威力巨大的導彈便可以決定戰爭的勝負。

彭德懷聽後,覺得有點兒不對頭,便同身旁的葉劍英私下議論了一下。接著,彭德懷對索卡洛夫海軍上將說,爲了助興,葉劍英想爲宴會獻詩一首,在座的賓主報以熱烈的掌聲。

只見葉劍英站起身來,舉起酒杯,彬彬有禮地吟詠了七言絕句《在巡洋艦上》:“友誼深過太平洋,鞏固中蘇沿海防。縱有導彈射千裏,不如團結一心強。”當翻譯將大意譯出後,太平洋艦隊司令和其他在座的蘇軍將領都異口同聲地稱贊,並報以熱烈的掌聲。

在這首七言絕句裏,詩人有意識地強調友誼和團結的重要,但又非常含蓄,彬彬有禮。在座的中國將領也都感到震驚和敬佩。彭德懷非常滿意,說當年曹植曾七步成詩,今天葉帥竟然不到七分鍾就成詩一首。

在場的太平洋艦隊機關報《太平洋報》主編沙布洛夫上校不滿足只譯大意,希望能于次日將詩見報,並懇切地提出,要譯出詩的全文。劉亞樓將這個任務交給了翻譯孫維韬,限定時間盡快譯出。當孫維韬把這首詩的譯稿交給太平洋艦隊司令索卡洛夫看時,他非常滿意,立刻站起身來,讓大家肅靜,自己有板有眼地朗讀起來,邊讀邊點頭稱贊。他領會到該詩深層次的寓意,于是興高采烈地說:“葉帥真是一位詩人,寫得好。瞧!太平洋這個詞一語雙關,用得多巧妙啊!我們是太平洋艦隊,友誼又深過太平洋……”葉劍英就這樣含蓄而巧妙地堅持了原則,又善意地批評了“唯武器論”的觀點,既不傷和氣,又達到了團結教育的目的。

贊頌人民海軍海上“長城”的雄偉景象

1965年8月24日,葉劍英視察海洋島和大長山島的防務。海洋島位于黃海深處,東與朝鮮半島相望,西北與長山列島毗鄰,擁有長山列島最好的港灣和最高的山峰,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有“黃海前哨”之稱,曆來爲兵家必爭之地。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于1954年進駐該群島,開始譜寫軍民聯防保衛邊疆的曆史新篇章。

24日上午8點多鍾,某軍港碼頭上,數輛小轎車飛馳而至。當葉劍英高大魁梧的身軀在車門裏一出現,等候在碼頭上的快艇指戰員們立即就認了出來。葉劍英登上快艇,來到駕駛台上。艇長劉會斌把出海服墊在座位上,請首長就座。大隊長姚保江爲葉劍英操艇。葉劍英問:“不影響操作吧?”站在舵輪前面的姚保江連忙說:“不影響,不影響。”他這才坐好,跟隨視察的劉志堅、劉震、杜義德等總部和海軍首長,也相繼在葉劍英身旁坐了下來。這時,信號兵揮動著信號旗請示離開碼頭。一聲哨音,馬達啓動了,艇艏激起了白色浪花,艇艉卷起了白雪一樣的驚濤。海風呼呼,吹拂著葉劍英的風衣。葉劍英迎著海風,凝目遠眺。海空翺翔著的飛機,碧波上疾駛的潛艇盡收眼底。當快艇航行到三山島附近時,葉劍英用手指著三座島嶼問:“這是什麽地方?”“是三山島。”姚保江馬上作了回答。接著,其他首長向葉劍英詳細地介紹了島嶼的情況。葉劍英聽後深有感觸地說:“它構成了大連港的屏障啊!”

魚雷艇很快在大長山島靠岸了。葉劍英對海防前哨的防務極爲關懷。午飯後,他走遍島上的每個地方,進哨所視察,上哨位瞭望,到艦艇艙室詢問,進夥房看飯菜,走訪民兵班。在島上視察期間,他對島岸的戰備防禦設施作了許多重要的指示。快艇返航了,葉劍英興致很高地站在魚雷發射管旁和大家一起照相。快艇進港了,大家請葉劍英題詞留念。葉劍英聽了這個請求,愉快地說:“好,好。”言談間,快艇已經靠上了碼頭。姚保江走到葉劍英跟前說:“請首長題詞!”葉劍英高興地接過筆,俯身在海圖桌上揮筆寫下了光輝的詩篇《巡視海洋島大長山列島防務》:“魏武揮鞭看滄海,豈知東海有長城。汪洋滅敵空潛快,島岸堅防民與兵。”

8月26日,葉劍英觀看了女炮班、“全家兵”等海島軍民的軍事表演,對海島軍民的聯防工作十分滿意,于是又一次題贈了《巡視海洋島大長山列島防務》這首詩。

“魏武揮鞭看滄海,豈知東海有長城。”“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裏。”葉劍英視察海防,被眼前的景象所觸動,想起了那位頗具文韬武略的魏武帝曹操,想象他當年北征烏桓、東臨碣石抒寫“觀滄海”的豪情,想象他如果能看到今天的人民海軍的海上長城,他又會湧動怎樣的詩情,寫出怎樣的詩作呢!詩人爲古人遺憾,爲今人自豪。

“汪洋滅敵空潛快,島岸堅防民與兵。”“空潛快”是當時中國海軍的發展戰略,即依托岸基的雷達觀測站來獲取目標,然後由海軍航空兵對海上實施空中掩護,由快艇兵力出擊,一般是護衛艇、魚雷艇、導彈艇協同作戰,對敵方的大型目標實施突擊作戰。與此同時,潛艇在近海防禦的遠方形成一道更遠的屏障,對較遠海域來犯之敵形成威懾。“空潛快”戰略形成人民海軍一定距離的綜合作戰半徑,即海軍的綜合作戰能力在一定距離範圍內足以抵禦強敵的海上入侵,這對年輕的共和國築起海上長城是至關重要的。

這兩句詩高度濃縮和概括了人民海軍和民兵聯防,海上和海島、海岸多重防線的人民戰爭的雄偉景象。

8月29日,葉劍英視察海軍指揮學校和海軍工程學院,接見兩所院校的負責人並合影。接見後,他參觀了海軍工程學院的教學改革展覽會。8月30日,葉劍英接見旅順基地各編隊負責人和戰役集訓隊全體人員,並發表重要講話,著重闡述了毛澤東關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以弱勝強,集中力量打殲滅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軍事原則,並對保衛京、津、塘地區和海軍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等問題作了說明。9月4日,葉劍英在大連棒棰島作《重讀毛主席〈論持久戰〉》詩一首,紀念抗日戰爭勝利20周年:“百萬倭奴厭海陬,神州沉陸使人愁。內行內戰資強虜,敵後敵前費運籌。唱罷凱歌來灞上,集中全力破石頭。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鈎看不休。”

提醒解決海軍接班人問題

中國的遠程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相繼問世,但中國沒有海外軍事基地,單靠陸地國土上固定的測控站已經遠不能滿足全程測控的需要。于是,建設中國自己的航天遠洋測量船隊及其相應的護航艦隊勢在必行。1965年,周恩來向有關部門提出建造兩艘兩萬噸級高標准海上測控船的構想。1967年7月,在國家科委主持下,制定出《建造中國遠洋綜合測量船的實施方案》。1969年底,周恩來主持專委會,將該方案正式列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定名爲“718工程”。毛澤東過問並圈閱了該文件。由于受到一些意外的幹擾,該工程到1975年才在上海江南造船廠開工,1978年勝利建成。

中國遠洋測量船的命名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1965年10月16日,《光明日報》發表了葉劍英在大連棒棰島寫的七律《望遠》。毛澤東看後,十分欣賞,熟記在心。同年12月26日,他將此詩抄錄並贈送給前來祝賀自己72歲生日的兒子和兒媳婦,並將這首七律的題目改爲《遠望》。後來,葉劍英把此詩編入自己的詩集時,便將此詩題目由《望遠》改爲《遠望》,並將詩集命名爲《遠望集》。

1974年5月11日,葉劍英同鄧小平陪同巴基斯坦總理布托檢閱解放軍三軍儀仗隊

1977年9月,時任國防科委主任的張愛萍和國防科委副主任錢學森來到上海,主持召開遠洋測量船協調會。會議期間,大家都爲測量船命名開動腦筋,出謀劃策。聶榮臻的女兒聶力給張愛萍寫了一張字條,提議用“遠望”兩字。大家一致贊成以元帥的詩名、領袖的字樣定名爲“遠望”號。如今,鑲嵌在中國遠洋測量船船頭兩側的“遠望”兩個大字,就是毛澤東當年的手迹。

1973年2月24日,葉劍英參加海軍的一次重要會議,有感于革命接班人問題,揮筆寫下《在海軍總結會上》一詩,贈給與會的海軍司令員蕭勁光:“滄溟列艦聳層樓,王濬年高雪滿頭。應向青年尋後繼,不拘一格莫嫌仇。”詩中首句描繪了海軍艦隊的雄偉氣勢,令人想象到海軍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南朝梁簡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有“滄溟之深,不能比其大”的句子。艦隊的一艘艘軍艦,排列整齊,猶如一層層高樓聳立在一望無邊的大海之上。第二句引用了西晉名將、益州刺史王濬的故事,以古喻今,發人深思。王濬在66歲高齡時,受命建造大船、訓練水師,並于公元279年發兵攻打東吳。第二年,他率部攻克武昌後,順流東下,直取吳都建業,接受吳國孫皓投降。唐代詩人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中的“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幾句詩就引用了這個典故。

葉劍英這裏引用王濬的典故,並不在于歌頌他的戰功,而是提醒參加海軍會議的領導同志們,王濬以70多歲高齡出師東征,畢竟是“年高雪滿頭”,聯想到人民海軍的將領們南征北戰,功勳卓著,但是也上了年紀,迫切需要解決接班人的問題了。詩人在第三句直截了當地提出了“應向青年尋後繼”的殷切希望。至于怎樣尋找、選拔接班人的問題,詩人在末句斬釘截鐵地強調,必須“不拘一格莫嫌仇”!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中有“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詩人在這裏還更進一步地超越前人,勸誡選拔人才不但要“不拘一格”,打破論資排輩等舊的習慣和框框的限制,而且要做到“莫嫌仇”,要不論親疏,不計舊隙,抛開個人恩怨。

7月13日,葉劍英在軍委辦公會議聽取軍事科學院關于《戰後世界形勢的發展與美蘇兩霸的戰略動向》的彙報時提出,“要經常按著地球‘脈搏’的跳動”。談到海洋和海軍問題時,他說:“綜合起來看,戰爭的危險還存在,帝國主義就是戰爭,戰爭不可避免。帝國主義者創造條件來發動戰爭,由于條件沒有具備,准備戰爭的時間就拖長,但是它還是要發動戰爭的。……他們向海洋發展,是開辟了一個爭奪的新方向,但並不放松爭奪陸地。要加強戰備。”

9月21日,葉劍英和李德生、蘇振華一起到某造船基地,視察了幾種型號的導彈驅逐艦、導彈艇、潛艇和核動力潛艇,指示說:要抓緊定型,除現有潛艇生産不斷線外,要努力協作,把新型潛艇也促上去,爲建設強大的海軍而奮鬥。並在導彈驅逐艦休息室爲海軍題詞:“加強海軍戰鬥力量,保障海防”。

歌詠人民海軍戰無不勝的豪情和氣概

1979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葉劍英在外交部長黃華,山東省委第一書記白如冰,濟南軍區司令員曾思玉、政委蕭望東和海軍第一政委葉飛、北海艦隊司令員饒守坤等的陪同下,來到黃海之濱,連續數日視察檢閱海軍部隊,和水兵們一起出航、交談,爲海軍指戰員們題詞、賦詩並合影留念。

8月22日上午,葉劍英在檢閱了69獵潛艇後,不顧連續視察的疲勞,又登上了624獵潛艇,開始了兩個多小時的航程。艦艇徐徐離開碼頭後,葉劍英向坐在身邊的海軍某基地司令員王金鎖詳細詢問了獵潛艇的型號、出廠年月、性能、作戰使命、武器裝備和人員編制等情況。王金鎖一一作了回答。艦艇平穩地前進,海面碧波蕩漾,海風透人心扉。

葉劍英深吸了一下這大海的涼爽空氣,笑著說:“像遊平湖一樣。”基地領導同志指著海圖,向他介紹島嶼和海域情況。他聽得很仔細,不時拿著放大鏡看看海圖,對照所經過的每一島嶼和海域,一會兒指著島嶼詢問,一會兒舉起望遠鏡久久眺望。曆時兩個多小時的海上航行快要結束了,基地政治部主任宋洪文拿著題詞簿代表全體指戰員來請葉劍英題詞。葉劍英謙虛而又風趣地說:“字寫得不好,獻醜。”說著揮筆寫下了“努力訓練,保衛國防”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頓時,指戰員們熱烈鼓掌,經久不息。

9月4日上午,葉劍英又一次乘坐624獵潛艇出海視察。艦艇離開碼頭,向著某海域破浪前進。葉劍英聚精會神地看著海圖,聽取艇上同志對所視察島嶼和水域情況的介紹。接著,葉劍英對艦艇所經過的島嶼和水域進行了詳細地視察。開始,葉劍英坐在前甲板中部,不斷舉起望遠鏡眺望。後來,便到艇艏屹立,手扶錨機,昂首遠望。在返航途中,水兵們向葉劍英獻詩,以表達對葉劍英的尊敬和愛戴。葉劍英高興地招呼黃華等陪同人員都圍攏來看詩。

當艇政委徐武增激動地代表全艇指戰員把一張寫著“請葉副主席爲我們賦詩”的字條遞到葉劍英手裏時,葉劍英看了看笑著說:“我可沒有那個天才啊!”葉劍英饒有風趣的話語,使大家開懷大笑。最後,他點頭應允了爲指戰員賦詩的請求。第二天,葉劍英欣然寫就七絕《遊海》:“橫槊臨江喜賦詩,曹瞞當日耀雄姿。看今導彈核潛艇,征服五洋任所之。”

“橫槊臨江喜賦詩,曹瞞當日耀雄姿。”《遊海》前兩句就把讀者帶入這樣一個境界:當年稱雄一時的曹阿瞞大戰赤壁,橫握長矛,立于兵船之上,面對長江,引吭高歌,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豈料,不久便被孫劉聯軍火燒赤壁,大敗而歸。詩中的“喜”字用得絕妙,背後正隱著一個“悲”字。一喜一悲,不僅襯托出當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由勝轉敗的結局,也引出一個戰爭中的兵器問題,爲後兩句詩做了鋪墊。“看今導彈核潛艇,征服五洋任所之。”當年曹操八十萬大軍敗走赤壁,固然有個戰略戰術問題,但亦不能忽視戰船和武器的因素。詩人又從170多年前把讀者帶回到當代,人民海軍擁有包括導彈、核潛艇在內的尖端武器,在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中,可以征服五洋,戰無不勝。

《遊海》以史入詩,借題發揮,歌詠現實,言在古而意在今,語不多而情無限。詩人從曹操“橫槊賦詩”落筆,引出三國赤壁之戰的曆史典故,筆鋒突然一轉,轉到“導彈核潛艇”上面來。前後四句詩,上下越千年,用極其淺近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極豐富的思想,創造出引人入勝的意境,形象是那樣的優美,寄托是那樣的深遠。

本文爲《黨史博覽》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等。侵權必究。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