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革新加速通威股份打造光伏“生態”

老虎財經 2024-05-01 13:00:48

光伏行業裏可以經常聽到一句話:“降本增效是行業發展的永恒主題”,而降本增效的核心是技術創新。縱觀光伏發展曆史,從最早光生伏特效應的發現,到1954年首個光伏電池的誕生,再到21世紀以來光伏産品全面商業化,並在近年來實現“平價上網”,成爲新能源主力軍;技術創新、産品叠代一直是推動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長期驅動力。

電池新技術或爲未來競爭“勝負手”

技術創新也有周期,根據不同環節屬性和格局,技術周期亦長或亦短。在光伏主産業鏈四大環節中,多晶硅環節偏化工屬性,主流技術路線多年來較爲穩定;硅片環節是上一輪光伏産業“破壞式”創新的主角,成就了單晶時代,而近年來硅片尺寸之爭的熱度遠大于革命性技術突破的討論。唯有電池環節,在過去5-10年時間裏已完成了從BSF到PERC到TOPCon的三代主流技術“交接”,叠代速度可謂光伏行業前所未有。當N型TOPCon席卷而來的時候,HJT、XBC、鈣钛礦疊層等新電池技術也“虎視眈眈”、“摩拳擦掌”。由于終端電站具備典型的金融屬性,發電經濟性與收益率直接挂鈎,而提升電池效率是增加組件功率的主要途徑之一;由此可見,電池新技術乃未來光伏企業“必爭之地”。

通威PERC時代的成功絕非偶然,技術優勢是基礎

提到光伏電池,通威自然是繞不開的龍頭企業。隨著2017年 PERC電池進入産業爆發期,通威厚積薄發,憑借前期持續的研發投入與自身過硬的技術實力,先後在原子層沉積背鈍化、選擇性發射極工藝、雙面電池等技術領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多項技術成果,電池轉換效率實現行業領先。疊加強勁的精細化管理能力,公司在隨後幾年裏迅速將技術、管理優勢轉化爲成本和規模優勢,最終連續7年成爲全球電池行業産能規模最大、出貨量最大、盈利最多、成本最低、開工率最高、建設速度最快的企業。

雖然通威在電池環節的市場地位已不言而喻,但始終有觀點認爲通威更擅長“1到100”的制造階段,而非從“0-1”的創新階段。實則不然,若非有技術優勢作爲基礎,成本和産能優勢往往只是“昙花一現”。

從“0-1”,因低調務實被低估的PECVD領軍企業

隨著PERC電池轉換效率提升接近瓶頸,TOPCon技術憑借與PERC技術更高的兼容性以及更優的發電經濟性,逐步獲得産業端與市場端共同認可。據Infolink統計,2024年TOPCon電池市占率有望突破70%,成爲市場絕對主流。

在TOPCon電池爆發的這兩年多時間裏,通威並沒有花費太多精力在資本市場造勢,也沒有在技術細分路線的選型上盲目跟隨,而是一直保持技術上的“獨立思考”,兢兢業業專注研發,以至于市場在TOPCon確定成爲主流電池技術前低估了通威在該技術路線上的創新成果。

TOPCon電池技術因制備隧穿氧化層和摻雜多晶硅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爲LPCVD、PECVD、PVD等細分路線,目前産業化方向主要以PECVD和LPCVD爲主。回望2021年,通威成功開發出行業首條大尺寸PECVD Poly沉積技術路線,這一創新填補了行業管式PE-ToxPoly技術空白。通威參與主導的管式PECVD技術也兩次榮登PIP(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雜志封面文章,在國際上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轉載。與此同時,公司率先于2022年在行業內實現了該路線的規模量産。至于TOPCon細分技術路線孰優孰劣無須過度討論,市場已給出了答案。從目前TOPCon存量及規劃産能來看,PECVD略勝一籌,占比55%;LPCVD和PECVD技術路線大概率將長期共存,平分秋色。産品性能方面,根據通威官網顯示,其72版型TOPCon單玻産品功率落在580-590W,屬于行業最先進水平。此外,公司近期還發布了其TOPCon 72版型組件功率再度刷新紀錄,達到613.2W。産能規劃上,2024年底通威TOPCon電池産能將超100GW,將成爲行業産能最多的企業之一。如果說晶科是LPCVD技術路線的代表企業,那無疑通威就是把PECVD成功推向産業化的領軍企業。

技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從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評選的《2023 年度光伏行業創新成果推介目錄》來看,通威“高效硅鈍化接觸太陽電池(TNC)技術”以行業首創性與技術領先性成功入選,並成爲行業內唯一入選的TOPCon電池技術。創新的過程雖然無比艱難,但從TOPCon PECVD從“0-1”的結果來看,通威不僅做到了,還得到了市場和光伏行業協會的“雙重背書”。

電池沒有“終極”技術,技術持續領先在于科學研發布局

光伏行業裏突破性的技術創新往往能重塑行業格局,同時伴隨著超額收益,但可惜的是沒有一勞永逸的技術,尤其電池環節技術革新速度“非常卷”,並且電池效率長期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爲此,龍頭企業在不斷革自己的“命”,新玩家試圖“彎道超車”;都希望把握住技術更替的機遇。

光伏企業向來都有“個性”,從電池新技術選型上就能一探究竟。2023年電池新技術的討論可謂熱鬧非凡,看得資本市場“眼花缭亂”,晶科專注TOPCon LPCVD;隆基、愛旭幾乎All-in BC;華晟新能源錨定HJT;時不時行業裏還有些鈣钛礦的聲音… 那如何判斷未來主流技術?核心是關注度電成本,科學的研發布局是“既要,又要,還要”。

雖然通威在電池新技術上的宣傳是低調了點,但並不是一味的“埋頭苦幹”,也在擡頭看路。通威2023年年報中提到:“公司先後6次打破HJT組件功率紀錄,最高功率超過755W(210-66版型)(據最新消息,該紀錄于近日刷新至762.79W)。與此同時,公司繼續加大在背接觸電池、鈣钛礦/硅疊層電池等前沿技術的研發投入… P型TBC中試線批次效率最高達到25.51%,N型TBC中試線批次效率最高達到26.66%,小尺寸鈣钛礦/HJT疊層電池效率達到33.08%。”可以看到,目前産業和資本市場熱度最高的電池新技術通威都有布局,而且各項電池新技術效率數據都詳盡披露,說明都有較強的研發儲備。有人會擔心多技術研發並行會促使更多沉沒成本,但研發不是賭博,目前所有光伏電池新技術都在動態進步,並會圍繞經濟性和可靠性不斷展開角逐;光伏從來沒有“上帝視角”,所以通威的研發布局並不是簡單的“財大氣粗”,而是充分考慮未來技術風險和機會利潤的最優解。

通威在技術布局上的決心絕對值得期待。根據其年報顯示:“爲持續轉化技術創新爲企業競爭力,公司報告期內啓動建設了通威全球創新研發中心。該中心定位于研究各類未來可能突破的光伏主流技術,建成後將成爲行業內車間面積最大、中試産能最高、可升級能力最強的一體化研發車間,並配套完備先進的材料測試中心和産品可靠性測試中心。”在任何行業裏,企業要實現技術持續領先的基礎都需要重視技術體系打造、不斷投入、不斷試錯,義無反顧的向前,最終還需要一點運氣。

電池新技術的閉環是生態打造

複盤前兩輪電池技術更叠的時候,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共性是兩次技術更替都沒有對産業鏈生態造成顛覆性的改變。雖說工藝有明顯變化,但從工序來看,傳統PERC電池相比BSF只新增了鈍化層和激光開槽工序,而TOPCon相較PERC是改變了擴散工序,新增遂穿工序,取消激光開槽工序,設備兼容性尚可,産業化進程比較順利;但反觀HJT和XBC,在電池制造工序上可以說是“推翻重來”,鈣钛礦更是顛覆晶硅體系的存在(目前産業化進程較早);所以電池新技術的叠代絕非一朝一夕,也不是靠單一環節,需要整個産業鏈上下遊共同推動,而擁有完善産業鏈布局的光伏龍頭企業坐擁産業生態話語權,更有望成爲電池新技術“吹哨人”。

過去幾年HJT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每年都給人一種“呼之欲出”的感覺,其市場支持者絕不亞于這兩年的TOPCon。即便市場瘋狂給HJT估值,資金,許多新玩家也躍躍欲試;但作爲HJT龍頭認可度最高的通威,卻始終未抛出HJT規模量産的規劃,而是持續控制在1GW左右的中試。道理很簡單,HJT的降本之路並不平坦,生態的搭建更需要時間。通威目前已經是市場上唯一打通從上遊工業硅制造到下遊光伏電站運營全産業鏈的光伏頭部企業,並且在硅料和電池環節的龍頭地位至今無人撼動。憑借其行業地位和規模優勢,後期不管什麽電池新技術通威做出來了,生態打造方面可以“一呼百應”;疊加公司在産業一體化研發上的專注和巨量投入,未來可期。

結語

2023年光伏上市企業年報和一季報已全部披露,行業Q1業績同比大幅下滑已然是短期産能過剩的必然結果,但光伏的魅力在于其需求的空間和彈性以及技術進步的潛力都十分巨大。無疑通威已清醒的認知到短中期行業破局的關鍵不是被動等待需求提升,而是主動通過“破壞式”創新突出重圍。從PERC時代最成功的企業,到TOPCon PECVD路線的創新推動者,再到前瞻性布局所有電池新技術,相信通威未來在其全球研發創新中心的加持下,有望成爲成本領先疊加技術領先的“完美”光伏標的。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