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怎麽找代運營?怎樣運營才能做出效果?

賀家林 2024-04-27 16:28:56

我是賀家林,本文由我原創,轉載請保留作者信息及注明出處。

寫在前面:大家好,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個清爽大叔,平時喜歡品品酒,漫無目的騎行。同時我也是一個在電商領域工作了n年的電商從業者。對開店、代運營等領域都有涉獵。

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總看到這樣的評論。

—拼多多是真的不好做;做拼多多賠了三萬多;拼多多怎麽找代運營?怎麽運營才能做出效果呢?

雖然我不是這行的精英。

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行的現狀再提點小小意見我還是可以做到的。

爲了更生動的描述。

今天我以一則真實案例來給大家分析。

人物介紹:

張大哥,40歲。家庭美滿,幸福和睦。

事件介紹:

之前投資小賺一筆,之後就想在拼多多開店。

找了家代運營公司,公司答應幫他從【選品】到運營一條龍服務。

(爲什麽選品做標記了,後面會考到的~)

並承諾剛開始的運營全部免費,後期銷售額到三十萬再收百分之三提成。

其實錢這方面對咱張大哥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但誰能在免費二字的誘惑下不俯首稱臣呢。

雙方很快達成了合作。

公司那邊幫張大哥選的産品是一款保溫杯。

表示突出賣點是:可定制logo、保溫效果長、容量大。

設定的價格是:100元。

張大哥曾表示這個【價格】會不會太高。

公司那邊拿出運營專業軟件給他分析市場趨勢巴啦啦說了一堆。

張大哥似懂非懂,最後還是順從了公司的選擇。

總覺得畢竟他們更專業。

張大哥說自己沒有保溫杯的【貨源】。

公司說能搞定,他們有法子。

就這樣,店鋪成功開起,産品也按時上架。

可那段時間的銷售額並不樂觀。

公司就說,我們可以做適當營銷策略讓産品更好賣。

但需要花點錢。

不差錢的張大哥立馬同意了。

公司說的營銷策略就是S單。

連續S了一陣子,真實成交的確有效果。

張大哥後來才知道這都是他們公司員工下的單。

可當初的他,看有效果還想再追著公司多S幾單。

在他現在看來就是兔子主動跑到狼嘴邊。

在這之後又過了一個月。

張大哥看公司也不聯系自己S單了。

店鋪成交基本爲零。

他主動去找公司發現對方把自己拉黑了。

到這他才發覺自己被騙了。

以上這些是他來找我咨詢淘寶代運營時聊的內容。

目前他還是無産品、無貨源的狀態。

我最終建議是先不要做這行了。再沖動冒進還容易被騙。

回歸最開始的話題。

開啓小考:爲什麽好多人覺得拼多多不好做?

(答案就藏在剛才文字中)

—【選品】【價格】【貨源】

沒錯,三巨頭影響著能否做成拼多多店鋪。

首先選品:這個因素不管在淘寶還是拼多多都占有絕對的重要優勢。

咱開店賣的就是産品,市場趨勢、同行競爭都是要分析的。

尤其是同行分析。

就拿剛才張大哥賣的那款保溫杯來說。

你說他同行競爭大嗎?大的很哦~

甭管有名的沒名的,口碑好的孬的。數不勝數……

你說能好賣嗎?

其次是價格。因爲說起拼多多我們想到的就是。

—窮人的天堂,富人的過渡區。

雖然有的是以低價SKU吸引消費者停留。

但也確實有價格很低的産品存在。

再用大哥的保溫杯舉例。定價100。

咱現在打開拼多多看,搜索後呈現在一張頁面上的6款産品。

有幾個超過80了?又有幾個超過40了?

這種價格的産品壓根擠不進拼多多的“舒適區”。

這也是好多人說做拼多多賠了多少錢的原因所在。

他們很清楚拼多多的價格機制。

因此所賣産品的價格都非常低廉。

賣是賣出去了,就是沒賺多少,還賠了錢。

最後是貨源。

好多人做拼多多其實根本沒有低價貨源。

都是靠二手翻新等手段重新售賣的。

這種方式:

一、有被消費者投訴的風險。

二、不是長久之計。

所以剛才那家騙子公司爲什麽定價100元。

他就是家騙子公司,價格就是隨便定的,根本沒打譜幫商家做好。

他根本沒有低價貨源。

綜上:這些都是拼多多做店鋪極其重要的因素。

至于如何找靠譜的拼多多代運營公司?

還是那幾點:

公司資質深,要有權威機構認證。

運營團隊專業水平高。

既往案例繁多,有豐富的實操經驗。

寫在最後:

做拼多多店不止要靠運營公司一方努力。

商家自身資源優勢也格外重要。

希望各位商家都能如願找到心儀的代運營公司!早日實現財富自由~

0 阅读:3

賀家林

簡介:專注全鏈路電商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