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沉睡千年,一醒驚天下

文錦彙 2024-04-29 19:04:46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該遺址的發掘不僅揭示了一段失落的文明,甚至改寫了一部文化史,可謂“沉睡千年,一醒驚天下”。

三星堆遺址以其規模之大、曆史之悠久、保存之完好,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它是中國西南地區迄今發現的最大、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蜀文化遺址。此外,遺址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不僅展示了古蜀文明的高度發展,也反映了其文化的深厚內涵。這些文物以其獨特風格和與衆不同的埋藏方式,與其他古代文明形成鮮明對比。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中,金器、玉器和青銅器衆多,其中青銅器尤爲精美。關于古蜀人如何掌握高超的青銅冶煉技術,學界有多種觀點:有認爲該技術是三星堆文明的獨創;有認爲是受中原殷商文明的影響;也有觀點認爲三星堆文明既有地方特色,又融合了外來文化。

科學分析表明,三星堆青銅器的合金成分主要包括銅錫、銅鉛、銅鉛錫三種類型,其合金比例既恰當又具有獨特性。在鑄造過程中,部分青銅器還添加了磷元素,以優化金屬液的流動性、硬度和強度。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棵青銅神樹上首次發現了鈣元素,這在青銅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從鑄造技術角度,三星堆采用了分鑄法、套鑄法、爪鑄法、鍛打法等多種方法,這些技術與周邊文明的青銅制造工藝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有學者推測,古蜀人在數千年前就創造了獨樹一幟的青銅文明,展現了其獨特的文化魅力。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工藝精湛,造型獨特,代表了當時範鑄技術的頂峰。金器的制作技藝,如錘拓、模壓和粘貼,同樣展現了中國青銅時代的高超技術水平。這些技術和工藝是否起源于蜀地,或受到了中原、荊楚等文化的影響,尚待考證。

有研究指出,三星堆的青銅禮器和玉器風格與二裏頭文化或商文化的同類器物極爲相似,暗示了中原地區可能是其來源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中原地區的青銅禮器主要用于盛放酒等祭品,而三星堆的禮器內裝滿海貝,這或許揭示了不同的文化用途。有觀點認爲,這些禮器可能是古蜀國從中原王朝獲得的賞賜,因此被珍視,而非作爲普通容器使用。然而,這一猜想並非定論,三星堆的許多謎題仍然挑戰著考古學者的智慧,未有確切解答。

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的兩個坑,其年代問題引發了廣泛討論。關于這些坑的年代,學者們提出了多種觀點,包括商代、商末周初、西周以及春秋戰國等不同的時期。同時,關于這些坑的用途,也存在多種推測,如祭祀坑、陪葬坑、器物坑等。

此外,對于坑內遺物的用途和性質,學者們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一部分人認爲,這些遺物是三星堆古人祭祀活動時遺留下來的。另一部分人則認爲,這些遺物可能是同一地區不同時間段內的宗廟用器,推測這兩個坑中的文物是在兩個宗廟相繼被毀後,分別被掩埋形成的。

關于這兩座坑的用途,學界觀點不一。以二號坑爲例,有學者認爲它是墓葬陪葬坑;也有學者認爲是異族入侵的結果,入侵者爲慶祝勝利,焚燒毀滅了被征服國的宗廟,這種做法在夏商之際時的方國征伐戰爭中較爲常見。

然而,也有學者堅持認爲二號坑是祭祀坑,並提出了幾點有力的論據。首先,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調查和發掘,證實在二號坑附近未發現任何墓葬區。同時,兩坑附近的磚廠在10余年的燒磚取土過程中也未揭露出任何墓葬痕迹。因此,可以推斷,二號坑作爲墓葬陪葬坑的可能性極低。其次,根據古書的記載,在古蜀政權更替期間,雖然存在沖突,但並沒有宗廟被徹底摧毀的情況。再者,考古發現,二號坑中出土的遺物是按照特定順序放置的,且相似遺物相對集中,這表明這些遺物的放置是出于特定目的,遵循一定規律,而非隨意行爲。

此外,出土的青銅人頭像、人面像、神樹以及玉質禮器如璧、瑗、璋和戈,這些物品是用于祭祀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玉璋上的圖案可能反映了古蜀人的祭祀禮儀。此外,二號坑出土文物均有火燒的痕迹,結合史料記載,可以推測當時的祭祀活動包括“燔燎”祭天、“瘗埋”祭地、“懸腹”祭山等多種形式。所以,二號坑可能是某次重要祭祀活動遺留下來的。關于二號坑的具體性質,盡管存在多種假設,但目前尚無定論。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衆多青銅器和陶器上刻有獨特符號,這些符號與殷商甲骨文有顯著區別,目前被考古學家暫時命名爲“巴蜀圖語”。這些圖語主要見于青銅兵器、樂器和玺印等物件上,常見符號包括虎紋、花蒂紋、手心紋等。研究表明,巴蜀圖語包含200多種不同符號,且同一符號有時出現在不同的器具上,表明其非隨機刻畫,而是承載著特定含義。

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馮廣宏認爲,巴蜀圖語可能是巴蜀文字的雛形。也有觀點推測,這些符號可能是制作者標識或是族徽。至今,三星堆器物上的符號性質仍不明確,它們可能是文字、族徽、圖畫或宗教符號。

總之,揭開巴蜀圖語之謎將對揭示三星堆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可能蘊含著重大的文化秘密。

0 阅读: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