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提供機遇搭建平台促進成長——給人才更多機遇給夢想更大舞台

我愛融安 2024-05-10 17:03:53

融安縣城全貌。(譚凱興 攝)

      【編者按】2024年5月8日,《人民日報》04版(深閱讀)刊發文章《多地積極鼓勵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 幹事舞台廣 發展空間足》。文章提到,今年29歲的周小媛畢業于廣西大學農學院,現在是融安縣農業農村局金桔研究所的一名技術人員。她抓住融安縣委、縣政府對人才培養和産業發展的機遇,選擇回家鄉發揮專業特長,逐漸成長爲一名優秀的基層農業工作者,成爲融安縣衆多優秀人才中的一員。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年來,融安縣堅持人才強縣戰略,因地制宜,在引才留才用才上出真招實招,堅持爲想幹事人才搭建平台、爲能幹事人才搭建舞台、爲幹成事人才搭建梯台,讓人才幹事有活力、發展有空間、事業能出彩。

引得進

——政策有保障 幹事有平台

“我是特地來向腦病科蒙醫生表示感謝的!他醫術好啵,幫我大哥治好了左手麻木、走路不穩的那個老毛病。”日前,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患者侯某在融安縣人民醫院治療康複後,其家屬滿懷感激地向蒙仁玖醫生送來錦旗致謝。

▲侯某家屬向蒙仁玖(右一)及其醫療團隊贈錦旗致謝(韋勝耀 攝)

蒙仁玖現任融安縣人民醫院腦病科負責人、主任醫師,是高層次人才、區內缺血性介入手術專家。1994年7月從右江民族醫學院臨床醫療系畢業後,他一直從事醫療工作,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他帶領河池市神經介入診療工作逐步發展,作爲申報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主要組織者之一,2018年河池市人民醫院獲得了國家級高級卒中中心授牌認證。

隨著缺血性腦卒中(如腦梗死)發病率逐年上升,傳統治療方法在一些複雜病例中有局限性,融安縣醫療系統缺乏高層次人才,在神經介入手術領域的發展相對滯後,縣級醫療機構無法滿足患者需求。爲解決這一難題,融安縣委、縣政府決定實施人才引進戰略,引進醫療系統高級人才。

“看到融安縣人才引進公告,我感覺很有誠意,就報名了,我順利入職融安縣人民醫院,醫院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環境也給了我很好的平台。”蒙仁玖說道。2024年1月從河池市人民醫院引進到融安縣人民醫院後,融安縣及時落實對蒙仁玖的人才獎勵補貼、住房等政策,讓他幹事沒有後顧之憂。在他入職的四個多月以來,醫院的神經介入手術量大幅增長。他獨立開展了腦血管病介入治療37例,比2023年全年請外院專家開展此類治療手術增加15例。他還通過帶教、研討會等形式,培養業務骨幹,提升了醫院在缺血性神經介入手術的技術水平和手術成功率,以往需轉診至外地的複雜病例可以在縣人民醫院診治,讓山區群衆大病不出縣,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服務和先進的醫療技術。

▲蒙仁玖(左一)帶教查房 (韋勝耀 攝)

近年來,融安縣深入實施人才引進戰略,制定出台相應的政策,通過健全人才獎勵補貼、住房、貼息貸款等服務保障激勵機制,吸引了一批批優秀人才來融就業創業。2021年以來,共引進醫療、教育、科技等各類人才1800多人,爲融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留得住

——發展有方向 才能有舞台

“我在廣西藥用植物園實習過程中接觸到青蒿種植及青蒿素提取研究等相關知識,對此很感興趣,剛好聽說廣西仙草堂制藥有限責任公司上馬了青蒿素提取項目,看到融安對青蒿産業、項目很重視,對人才的政策也好,我看好融安青蒿素産業發展前景,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來這裏發展。”來自湖南江永縣的周源凱說道。

▲周源凱(左)在實驗室進行青蒿素提純實驗

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在融安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2006年廣西仙草堂制藥有限責任公司上了青蒿素提取項目。“項目成立之初,公司引進的青蒿素提取工藝提取率只有85%,農戶辛苦種植的青蒿原材料沒有得到最大化利用,想要提高青蒿素産量質量,必須改進青蒿素提取工藝。”畢業于廣西民族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周源凱決心攻克青蒿素提存技術難題。在融安縣委、縣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和項目資金的支持下,他參與《青蒿素綠色提取工藝技術》《高純度青蒿素綠色提取工藝的研究與産業園應用》等項目的實施及生産應用,通過不斷的生産試驗,改進青蒿素提取工藝技術,使青蒿素提取率從85%提升到95%以上,廣西仙草堂制藥有限責任公司也成爲國內産銷量第一的青蒿素行業龍頭企業。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優勢,融安縣把發展青蒿産業作爲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特色産業來抓,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扶持,全縣青蒿種植面積達4萬畝,建成國內最大的青蒿素規模化深加工基地,新增年加工處理 7000 噸青蒿原料生産線。

廣西仙草堂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産部部長周源凱,是廣西青蒿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主要成員,參與到雙百雙新直投項目的開發、生産研究中,也在進一步與屠呦呦領銜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合作。“擁有這麽好的機遇,我很幸運,也很感激,我願意把自己的才能奉獻給融安的青蒿事業。”紮根融安18年來,周源凱多次榮獲縣級榮譽,2019年榮獲柳州市勞動模範,2020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範。

▲周源凱(前)在青蒿素生産車間進行技術指導

近年來,融安縣堅持創優留才環境,厚植人才成長沃土,深化産才融合,引領高質量發展。“我們將會進一步加大對人才的培育、關愛,讓人才擁有更加寬闊的發揮才能的舞台,讓優秀人才留得住、發展好,有更多的獲得感。通過職級晉升、職稱評定、培育鄉土人才等激勵措施,提供機遇,吸引一大批優秀人才留在融安。”融安縣委書記、縣長于福堅說道。

用得好

——學習有機會 成長有梯台

眼下,正值金桔花蕾現蕾階段。在融安縣浮石鎮谏村村近200多畝的金桔園裏,縣農業農村局金桔研究所技術骨幹周小媛正在向新種植戶肖東講解促花技術要點:“在春梢夠長轉綠前,使用磷酸二氫鉀加硼肥噴施果樹,可以加快春梢老熟,積累成花營養,激活花基萌發,促進花芽分化。”

▲在融安縣浮石鎮谏村村沙坪屯,周小媛(右)與種植戶肖東在金桔基地進行金桔春季管護交流 (蔣陽陽 攝)

融安縣是“中國金桔之鄉”,全國柑橘産業30強,金桔種植面積22.1萬畝。尤其是近幾年融安縣對金桔等特色産業的重視,她相信,特色産業的發展需要像她這樣的專業人才。2018年融安縣成立金桔研究所,不斷充實融安金桔本土專家人才庫,建成廣西融安金桔試驗站2個。2019年,“90後”周小媛從廣西大學農學院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家鄉融安發展,周小媛通過融安縣自主公開招聘,成爲了一名基層農業工作者。

2021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等五部門出台舉措,開展“八桂之光”訪學研修項目。爲推動年輕專業技術人才成長,融安縣委組織部積極推薦周小媛參加。2021年11月,周小媛在廣西大學農學院園藝專業開展爲期一年的全脫産學習,系統性學習植物的種植與栽培。通過研修,她還架起了華中農業大學、廣西大學等高校科研單位與融安縣金桔産業發展的橋梁。在組織培養與政策支持下,她參與的“柑橘樹冠覆膜和采後處理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得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並有6項發明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對未來,周小媛有更多的期待,她表示,要感謝組織的培養,努力提升自己,盡己所能爲家鄉産業發展多做貢獻。

▲周小媛在實驗室進行水果組分酸堿滴定試驗(張藝琴 攝)

近年來,融安縣高度重視融安金桔等特色産業發展,堅持以産聚才、以才促産、産才融合,通過制定《融安金桔産業全面振興發展總體規劃》《2023 年融安縣中藥材基地示範縣項目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在特色産業人才隊伍建設、以獎代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推動以“一果一木一草”(即金桔、香杉、青蒿)爲主的特色産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融安金桔”獲批籌建國家地理標志産品保護示範區,融安縣獲得“中國香杉木生態板材之都”稱號,青蒿素年産量120噸以上,占全球産量的三分之一。

信息來源:融安黨建微信公衆號

0 阅读:3

我愛融安

簡介:宣傳廣西融安,推介廣西融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