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輪貿易戰開打,拜登與特朗普攀比反華,美國明年出手更狠

聽芹談國際 2024-05-15 07:02:45

拜登大手一揮,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00%關稅,這是要掀起新一輪貿易戰嗎?特朗普與拜登攀比反華,又體現出了美國政治的哪些荒謬之處?中美戰役進入相持階段,美國明年或出手更狠!

中美新一輪貿易戰開打,拜登要追加100%關稅

在5月10日,彭博社得到了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報道稱,美國總統拜登會在5月14日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及太陽能加征稅款,其中,電動汽車稅款將從現有的25%提高到100%,同時,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汽車加征2.5%額外關稅,這意味著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到美國將會被征收102.5%的關稅。

光伏,動力電池等産品的加稅額度雖然並未披露,但由于美國對這類産品的進口數量較大,只要對其加稅,就一定會影響到全球新能源産業的産供鏈。

再加上拜登在四月份時,承諾對中國鋼鋁産品加征三倍關稅,以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啓動對中國造船業新一輪301關稅調查,我們完全可以肯定,中美新一輪貿易戰已經開始。

雖然拜登的行爲和特朗普當年頗爲相似,但此次拜登發起貿易戰更多,是爲了自身的政治利益,而非像特朗普一樣,真正改變美國貿易結構。

因爲拜登政府將本次加稅的重點放在了一些美國對中國進口量較少的,産業上,電動汽車整車,以及鋼鋁産品,這些拜登明確給出了加征稅款的,都是美國極少從中國進口的産品,而光伏與動力電池等美國進口量較大的産品,拜登政府就遲遲不給出具體的關稅加征額度,很明顯仍在猶豫。

這顯示出了拜登政府想要借助對華貿易戰來炒作美國國內的輿論,吸引更多選票。在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中就指出,拜登政府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征稅,從現有的25%提高到100%根本沒有意義,因爲全球電動車行業的普遍毛利率在15%左右,對其加征25%的關稅已經讓大多數企業失去了競爭力,這個關稅幾乎完全阻止中國汽車出口到美國,拜登政府將其增加到100%或者300%,和25%之間沒有太大差異。

這根本就是拜登政府,制造出的噱頭,目的是扭轉當前大選中的頹勢,這與其說是一場貿易戰,不如說是一場美國兩黨之間的反華競賽,因爲在拜登入場之後,特朗普也緊隨其後開始了自己的對華政策宣傳。

特朗普與拜登攀比反華,比拼誰更“強硬”

在拜登表明要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100%關稅之後,特朗普立即在自己的一場競選造勢活動中嘲諷拜登政府稱,拜登早在四年前就應該這麽做了,而爲了證明自己比拜登更強,特朗普聲稱會對中國企業在墨西哥生産的汽車加征200%的關稅。此前他也承諾,對華所有産品加征60%關稅,一旦他贏得大選,中美大規模貿易戰將在所難免。

而之所以帶上墨西哥,是因爲特朗普認爲中國企業正在大量遷往墨西哥,通過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自貿協定來規避美國對華高關稅。

這一幕場景我們並不陌生,早在2020年美國大選時,特朗普與拜登之間就進行過類似的反華競爭相互比拼。誰對中國的態度更加強硬,當時的特朗普作爲執政總統,就如同今天的拜登一樣,推出了一系列的反華政策。

這種鬧劇的背後,是美國當前畸形政治體制,在選票政治之下兩黨高度分裂,樹立起一個共同敵人,而後比拼誰能更有效地打擊這個敵人,成爲兩黨維持美國團結與統一的重要手段,即便沒有敵人,兩黨也會硬生生制造出一個敵人,然後比拼誰對這個敵人更加強硬。

尤其是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爲了獲得更多的選票,兩黨會不擇手段,甚至不顧國家的,整體利益,推出種種誇張的政策來迷惑選民。

而美國的選民在多年來遭到洗腦式的宣傳之後,已經對中國是美國的敵人,這一概念深信不疑,在這些選民的支持下,美國就這麽,維持著對外轉移移矛,緩解內部分裂的狀態。

現在距離11月份的大選還有將近半年時間,兩黨之間的競爭還沒有達到最激烈的程度,所以我們還需要做好心理准備,提前規劃應對措施,以迎接今年年底最爲猛烈的一波反華浪潮,以及新任美國總統上任之後,可能對中國的猛烈出手。

中美戰役態勢激化,2025美國對中國下手更狠

在學界其實一直有著明年美國會出手更狠的說法,複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在5月13日,發布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就指出,如今的美國恰恰預示著明年會有一場猛攻,因爲美國現如今正面臨著內憂外患。

報道指出,從2021年到2050年,中美競爭態勢主要可以分爲三個10年,且都可以視作是中美戰略相持階段,因爲中國並沒有將美國徹底打敗的戰略目標,所以也就並不存在所謂的“戰略反攻階段”了。

而在每一個10年周期當中,又面臨兩次的美國總統換屆。

其中,在2021年到2030年期間,是中美競爭最爲激烈的一個階段,所有的矛盾與沖突點都可能在這一時間段內爆發。在2022年,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達到了30萬億美元,是美國總GDP的140%,光是利息就要挪用美國聯邦政府支出的1/3,直接迫使美國在國際事務當中大量的“賴賬”和“打劫”,但與此同時,白宮需要和中國競爭,就意味著美國又需要極大的政府支出,成爲美國力量的最大局限性。

更要命的是,美國經濟也處于三個重大的泡沫當中,一是債務泡沫,二是通脹泡沫,三是股市泡沫,也導致美國政府的當局者濫用美國的世界貨幣功能,超發貨幣轉嫁危機,但中國與歐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而在對華政策上,本尼拜登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特朗普政策的路線,一是制定規則鎖住中國。二是制定新的多邊主義體系,構建反華統一戰線。因此,不難推斷,在2025年美國新一屆政府上台之後,中美將進入新一輪的激化期,無論是共和黨極右翼上台,還是民主黨保守派上台,都會對中國開展更加猛烈的攻擊,因爲此時距離2030年的第一個十年節點已經相當的靠近,美國所承擔的被中國的超越的心理壓力已經“難以承受”。

0 阅读:624

聽芹談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