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中犯下的幾大錯誤,太致命了

歲月河 2024-03-30 18:15:34

說起三國時期的名人諸葛亮,對他的印象一般都是神機妙算。但是你可知道這諸葛亮所犯下的錯事麽?我們先來說一個叫劉封的人,這人帶兵打仗很厲害還被劉備受爲義子,他和趙雲以及張飛等人聯手掃蕩西川,那是一路過關斬將打的曹操破口大罵:“販履小兒”。劉封可算是爲蜀漢立下赫赫戰功啊,可不成想好景不長在襄樊之戰打響後荊州失守,關羽也是被搞的方寸大亂節節敗退,而關羽深知只有回退蜀地才可能有一線生機,所以關羽特地向距離他最近的孟達和劉封求援。而關羽這個人性格比較傲慢,孟達對他十分不滿,因此孟達在收到關羽的求援之後,就給劉封進言主張拒絕支援,劉封雖然平手也與關羽發生過沖撞,但是畢竟當將領的不會那麽容易被忽悠,他便仔細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形勢。劉封發現自己目前所在的方位是在襄陽的西邊,而關羽目前的所在位置在南邊,雙方在這種方位下自己如果要去支援的話首先要跋山涉水甚至還得穿過多個包圍圈,可以說凶險萬分只怕自己過去不但沒成功救援自己還是肉包子打狗,最終劉封與孟達達成了不出兵的共識。而關羽遲遲等不來救兵只能退走麥城,最終也沒能突圍出去兵敗身亡,而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劉備那邊,劉備得知劉封與孟達二人沒及時救援十分憤怒,于是就派人去將劉封、孟達抓回來

諸葛亮

而孟達對此事感到十分驚恐他覺得自己回去肯定活不了了,反過頭來就投奔了曹操。而孟達臨走之時還勸說劉封向讓他也跟自己一起去投奔曹操,因爲孟達認爲一旦回去就是死。劉封卻認爲自己爲蜀漢立下這麽多功勞而且又是劉備的義子,並且當時沒有出兵是對于時局的理性判斷選擇保存自身實力,怎麽就會被處死呢?于是劉封拒絕了孟達並主動去找劉備,而劉備將劉封狠狠罵了一通,罵完後劉備便准備讓這事翻篇。但是呢諸葛亮並不這麽他覺得劉封太過自傲,劉封不把任何人放到眼裏除了劉備,現在要是不除掉劉封將來那會更難對付,所以諸葛亮便在這個節骨眼上對劉備說劉封性格強硬,若是將來劉禅繼位,只怕壓不住劉封。而劉備十分信任這位軍師啊,聽完諸葛亮的話就沉思了起來,最開始劉備沒有子嗣是將劉封當做兒子來培養的,所以劉封已經有了一批追隨者而這確實有可能在將來對劉禅形成威脅,于是他當即賜了一杯毒酒給劉封,這下劉封懵了他沒想到自己居然真的被賜死,而劉封在臨終前也是後悔不已,表示自己應該與孟達一起投奔曹操,說完就暴斃了。這劉封是沒有什麽反心的,他選擇自己回去找劉備而不去跟孟達一起已經能夠說明他的忠心了

劉備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個人那就是紙上談兵的馬谡,這個馬谡啊是熟讀各種兵書,並且在謀略上面呢也是深得諸葛亮的賞識。所以諸葛亮常將馬谡帶在身邊讓他看是如何處理蜀國的政務、軍務,諸葛亮希望馬谡可以通過這些學習成長到了將來可以獨當一面,可是再怎麽看沒有實踐也不行,馬谡需要的是從小將開始于實戰中慢慢學習累積經驗一點一點成長起來,但是諸葛亮沒這麽做,他直接讓馬谡擔任了街亭之戰中主將的位置,這一戰可謂是此次北伐之戰中的重中之重。于是爲了以防萬一,諸葛亮又將王平任命爲副將,想讓他來協助馬谡,但是馬谡在諸葛亮的照顧中養成了目中無人的性格,根本就沒把王平放在眼裏,甚至馬谡還擅自打亂諸葛亮原本的部署,導致損失慘重,這還沒完馬谡又按照兵書所說帶全軍登上山峰,准備利用高打低的地形優勢,只命令王平帶一只小隊伍在山腳下守著,因爲馬谡缺少實戰經驗,所以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補給,在張郃率來到戰場之後見到如此情形那高興壞了,立馬帶人將山給圍住,將馬谡所帶領的大軍困在了山上,幾天下來因爲沒有補給馬谡已經是糧絕的情況了,而眼看張郃要進攻還是山下的王平帶小隊浴血奮戰殺出一條血路才讓馬谡成功下山,受到這場戰役的影響諸葛亮那邊的幾十萬大軍也被敵軍截斷後勤,只能狼狽的撤退第一次北伐就此慘敗。歸根到底就是諸葛亮沒有把人用對,身經百戰的大將不用讓一個沒有打過仗的人去統領大軍這不是倒反天罡麽?而得知這件事之後諸葛亮既吃驚又對馬谡感到失望,于是便下令將馬谡關入大牢等候問斬,很多人都來給馬谡求情在他們看來第一次實戰就碰上張郃,失敗並不算意料之外並且馬谡是謀士之前給蜀漢出謀劃策也立下過不少功勞,不應該被輕易處死,可是看著軍心潰散諸葛亮要給死去的將士一個交代也爲了讓大家明白軍紀的重要還是斬殺了馬谡,而此舉也讓蜀漢失去了一個好參謀。畢竟七擒孟獲時就是馬谡向諸葛亮提出攻心,爲蜀國收獲了一名良將,而也是馬谡的反間計讓司馬懿失去兵權,能力方面馬谡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培養方式合適以及將馬谡放在合適的地方,肯定也是一位棟梁可惜了。最後要說的就是魏延因爲魏延有過多次易主行爲,因此諸葛亮覺得他天生反骨隨時都可能叛變,可是魏延的能力讓諸葛亮不得不重視,諸葛亮帶著魏延多次征戰並且魏延能力確實優秀立下赫赫戰功,劉備將魏延封爲鎮遠將軍、漢中太守,率軍駐守很多蜀漢重要的陣地

馬谡

在劉備看來魏延是能力能夠比擬關羽的都將領對蜀漢來說十分重要,而在劉備的提拔之下魏延一路攀升成爲了重臣可以說僅次于諸葛亮,而這也引起了諸葛亮的不滿,因爲諸葛亮想來喜歡用自己所信之人如馬谡、楊儀等,而楊儀又與魏延不合兩人經常吵架,這就讓諸葛亮更不喜歡魏延了,經常不聽魏延的策略。魏延曾在北伐之戰中向諸葛亮提出過一條計策說的是由魏延帶5000精兵從子午谷直接插入曹魏的後方長安,再配合諸葛亮形成前後夾擊。但是諸葛亮擔心他謀反就拒絕了魏延的提議,而北伐戰爭中也是有意打壓魏延,只在第四次北伐戰爭中魏延才依靠這自己的能力打了一場大勝仗,雖然魏延提現了自己的價值但諸葛亮還是把控戰爭策略不接受魏延的提議,這使得魏延與諸葛亮之間的矛盾愈發激烈,而在諸葛亮臨終前將自己的親信叫來開會說自己死後要將蜀漢大軍後撤,並讓楊儀擔任總指揮,魏延去斷後並且交代如果魏延有反意就將他就地處決。而魏延知道了諸葛亮臨終的決定十分憤怒,自己與楊儀向來不合讓自己斷後那不是抛棄我了?所以魏延堅決不撤撤兵,而這給了楊儀機會直接就給魏延扣上謀反的帽子最終魏延被馬岱所斬殺。蜀漢事情這三位人才最後無將可用被打的節節敗退最終滅亡,諸葛亮雖有才能但是在用人方面卻有所欠缺。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