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保衛戰,3小時肉搏殲滅2000日軍?新華日報:國民黨在捏造戰果

舊聞檔案 2024-04-28 15:32:36

石牌保衛戰:中日最大規模白刃戰,肉搏3個小時無槍聲?

在近些年的中文互聯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場被埋沒的戰役——石牌保衛戰。

這場戰役被許多人稱之爲中國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期間,中日兩軍更是爆發了一場持續3小時,聽不見任何槍聲慘烈白刃戰,更是爲這場不知名的戰役增添了一絲悲壯的色彩,曆史真是如此?

但以尊重真實曆史的角度出發,這場發生了二戰最大規模白刃戰戰役,真的如傳聞中那樣,持續3小時,沒有任何槍聲?

《石牌偉紀|意義猶勝“鋼鋸嶺”!血色史詩,重慶勿忘》

鄂西會戰

石牌保衛戰作爲鄂西會戰的一部分,想要探尋其真相,就不得不先了解鄂西會戰的前因後果。

1938年夏天,蔣介石此前爲了遲滯日軍兵鋒,而悍然炸毀花園口大堤的行動,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日軍在經曆短暫的受阻後,便迅速重整軍隊,兵鋒直指武漢。

由于淞滬會戰之後國軍的連續失利,此時的中國軍隊士氣十分低落,對于中國抗日戰爭的未來,國人也十分迷茫。

就在這危難關頭,國軍中素有“小諸葛”之稱的桂系名將白崇禧挺身而出,他總結了淞滬會戰後國軍一潰千裏的失敗經驗。

力勸蔣介石改變死守武漢、白白消耗有生力量的戰略方針,而是作出“守武漢,而不戰于武漢”的作戰策略。

白崇禧此舉可謂一石二鳥。

一方面,武漢外圍有大別山在內的多座山脈,且有長江衆多支流分布,水網密布之下正是阻滯日軍進攻的上佳之地,可以有效消耗日軍的鋒芒;

另一方面,防守武漢外圍也可以爲轉移武漢地區的重要企業、工業贏得了寶貴時間,只要保存這些資産,退守重慶的國民政府仍有與日軍消耗下去的資本。

得益于白崇禧的戰略布置,盡管武漢會戰在曆時三月後,武漢仍然失守。但中國軍隊的戰略目標順利完成,抗日戰爭就此進入拉鋸階段。

在攻占武漢後,日軍一直想要順流而上叩開重慶的大門,此時,湖北西部的鄂西地區就成了中日爭奪的重要樞紐。

從1939年開始,日軍爲了奪取鄂西,接連發動了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最終在1940年成功奪取長江上遊的重鎮宜昌。

宜昌失守後,爲了抵禦日軍的進攻,國民政府在宜昌與三峽之間的石牌地區修建沿江要塞,斥巨資打造了6門190mm口徑的重炮封鎖江面。

石牌,也就成了拱衛重慶的最後門戶。

從1940年開始,日軍不斷抽調軍隊進攻石牌,但都在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下而未能成功。

1943年,隨著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局勢的惡化,日軍第11軍司令橫山勇,決心調集華中地區的三個日軍師團共計10萬人,發動了鄂西會戰。

在鄂西會戰中,日軍爲了拿下通往重慶的要塞石牌,與中國軍隊展開激戰。

在許多網文中,中日雙方圍繞石牌展開了一場持續近3小時的慘烈白刃戰。

在這場戰鬥中,“中國軍隊以傷亡1500人的代價,斬殺了2000余日軍”,成功取得了石牌保衛戰的勝利。

蔣介石甚至親自去電陳誠,盛贊這場戰役是中國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整整3個小時,拼刀子,你覺得可能嗎?

虛假的石牌保衛戰

在查閱《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八軍軍史》和《抗日戰史-鄂西會戰》等多部國民政府官方編撰的史料後,並未發現在石牌地區爆發大規模白刃戰的記載。

實際上,這場爆發于石牌地區的中日交戰,其原貌與網文中流傳的相去甚遠,甚至真正的主要戰鬥地點都不在石牌。

按照戰史的記載,石牌保衛戰絕大部分戰鬥,並未爆發在石牌要塞的核心陣地。而是發生在距離要塞十余公裏外的外圍陣地。

在第十八軍的戰史中,日軍第39師團在5月28日的拂曉,集結了數個步兵大隊總計2000余人,向我第18軍11師31團的八鬥方、南亭坡等外圍陣地發起猛攻。

31團的將士依托堅固的防禦工事沉重應戰,不僅數次擊退日軍的進攻,還大量殺傷日軍取得一定戰果,但31團也在日軍8門重炮的轟擊下損失慘重。

由于日軍攻勢凶猛,18軍在石牌外圍的陣地逐漸失守。

到5月29日傍晚,18軍軍部、18師、13師和江防部隊開始後撤,處在正面的11師陷入孤軍奮戰的局面。

就在11師孤掌難鳴、陣地即將丟失之際,日軍卻突然在5月31日停止進攻,主動退卻。

由此可見,所謂的爆發大規模白刃戰、斬殺日軍兩千余人的石牌保衛戰並不存在,石牌要塞的核心陣地實際上並未遭遇大戰。

相反,在掃除石牌要塞外圍陣地的戰鬥中,日軍損失慘重。

在當時進攻石牌要塞外圍陣地的四個日本聯隊中,除步兵231聯隊損失相對較小外,其余三個聯隊都遭受了巨大打擊。

根據日方戰報,步兵第68聯隊爲了拿下國軍第11師防守的大朱家坪陣地,一度與中國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手榴彈戰,在付出巨大傷亡後才勉強奪取了陣地;

日軍第217聯隊和218聯隊在5月24日至27日,進行的牽牛山和柳林鎮陣地攻防中,遭受了國軍118師和18師的雙面夾擊而損失慘重,其兩支主力大隊幾乎團滅。

大隊長廣濑義福被擊斃,大隊長野口重義重傷,217聯隊的聯隊長一度想要焚毀聯隊軍旗逃亡。

但爲了表功,陳誠捏造了所謂的白刃戰殲敵兩千余人的石牌保衛戰,並無視了118師和18師的戰績,將功勞全算在了11師的胡琏身上。

被陳誠蒙蔽的蔣介石一度將其作爲典範大肆宣傳,但此舉很快遭到了世人的質疑。

不僅《新華日報》對此發表文章批判國民黨捏造戰果,就連遠在美國的宋子文也去信蔣介石讓其“注意宣傳的真實度,不要在盟軍面前丟人”。

總的來說,網絡上如今流傳的白刃戰,殲敵兩千余人的石牌保衛戰並不存在。實際上,即便不翻閱戰史,這些網文的漏洞也十分大。

網文的漏洞

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這些流傳的網文中也存在諸多明顯的漏洞:

其一,將所謂的石牌保衛戰吹噓成中國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很明顯是對鄂西會戰的背景和日軍的作戰目標缺乏了解。

在大談石牌保衛戰成功阻止日軍西進攻略重慶之時,顯然忘了日軍從一開始就並未以攻破重慶外圍、打通進入重慶的通道爲目的。

實際上,日軍發動鄂西會戰的直接目的,是運輸位于宜昌的船只。

1943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頹勢已經十分明顯,其聯合艦隊的船只在美軍的打擊下損失慘重,以至于日軍十分缺乏運輸船舶。

此時,日軍在攻克宜昌後奪取的53艘船只,成了日軍想要轉移到其它戰場的重要資源。

可苦于中國軍隊在武漢至宜昌一線,始終擁有防禦力量,日軍的船只很難通過長江轉移。

因此,橫山勇這才發動鄂西會戰,以打通武漢至宜昌的生命線。

此外,橫山勇的另一目標便是有效殺傷國軍的有生力量。

在石牌保衛戰發生之前的作戰中,日軍先是在5月初以兩個師團的兵力,配合空中優勢率先重創了第29集團軍的73軍。

隨後,又在5月9日後的作戰中,連續擊破第10集團軍的87和93兩個軍。

當時國民黨部署在鄂西地區的兩個重兵集團都損失慘重,橫山勇的作戰目標基本實現。

這也是爲什麽日軍在進攻石牌要塞時,在幾乎拿下全部外圍陣地的情況下,卻突然主動撤退的原因,因爲其發起鄂西會戰的兩大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當然,11師、18師和118師在外圍陣地的浴血奮戰,重創了日軍進攻的4個聯隊,也使得日軍的進攻後繼乏力,也成了日軍主動撤退的直接原因。

其二,白刃戰是極其消耗體力的作戰,尤其是在近現代坑道密集的陣地作戰中,雙方所能展開的兵力並不多,因而其交戰往往在十幾分鍾內便已分出勝負,至多也不會超過1個小時。

所以,持續3小時、精神極度亢奮、持續有效的白刃戰,雙方在狹小的陣地上投入近萬兵力,顯然是不符合常識。

其三,國軍在整個鄂西會戰中的繳獲,與傳聞中的戰果相去甚遠。

整個鄂西會戰中,國軍總共繳獲的日軍槍械不過600余支,如果石牌地區真的爆發了殲敵兩千余人的白刃戰,那麽其繳獲的槍支絕不只有600余支。

戰報可以騙人,但戰果永遠無法騙人。

結語

抗日戰爭是一場慘烈的全民戰爭,期間取得的任何勝果,都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銘記與高興。

但想要真正紀念這場戰爭,緬懷在抗戰中獻身的先輩與英烈,我們首先要正視曆史、尊重曆史,以真實性作爲我們看待這場戰爭的准繩。

網文中流傳的看似提氣,實際視曆史如兒戲的做法,實際上是在抹黑這場神聖的戰爭。

正如抗日神劇,無法展現中國人民爲了抗擊日本侵略戰,而付出的卓越犧牲一樣。

尊重曆史,才是真正的緬懷與紀念。

3 阅读:612